謝 洲
(湖南省工程勘察院,湖南 婁底 417000)
隨著我國現代經濟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加強了各類資源開發和建設,很多工程項目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影響,也加劇了地質災害的頻率和規模。針對此,我國結合建設工程需求以及環境保護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地質災害防治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在巖土工程將社會中,地質災害對人們的生命財產,社會的穩定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相關單位也要根據巖土工程的實際建設情況,對地災防治技術和方法給予足夠的重視并采用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開展工程項目,最終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率。
巖土工程和地災防治工程都屬于地質工程學中的組成,巖土工程包括對巖土的開挖、加固,地災防治工程即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放置處理。從巖土工程的地災防治目的而言,地災防治側重于生態環境保護,強調在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之間保持合理開發,安全生產。
地質災害是認為或者是自然因素導致的地質破壞問題,地質災害一經發生,就會對人們的生存環境造成極大的威脅,且地質災害具有突變性,預測不及時可能導致嚴重的地質災害如山體滑坡、地面塌陷以及泥石流等。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近年來頻發的地質災害多是人為活動引起,且地質災害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占我國每年財政支出的重要經濟占比。針對此,降低或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以合理的方式來開發資源,成為了當前巖土工程開展的首要任務。
巖土工程屬于地質工程學的一種,其主要的生產重點在于對巖土的開挖、加固;考慮到巖土工程受到多方面的環境影響,在地質災害的影響下,巖土工程的生產管理難度較大,在生產中可能出現地質災害等問題,對環境以及自然生態都會造成一定的破壞。因此,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是提升巖土工程的重難點,可以通過有效的預測、防治措施來加強巖土工程生產質量,降低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巖土工程的地質災害發生原因較多,按照發生主動性可分為自然被動原因和人為主動原因。災害發生后會對周圍的環境帶來影響,也會威脅生產人員,周圍居住居民的人身安全,對我國的地質資源也會受到損害。目前,我國巖土工程常見的地質災害問題包括滑坡、塌陷、泥石流等,對自然資源以及人類的正常生活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對此,相關巖土工程管理和施工單位要加強生產監督和管控,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地質災害的防治,保障我國的巖土工程的地質災害防治質量。
因為巖土斜坡長期受到雨水、地表的侵蝕,巖土結構可能發生渙散后期在地震以及巖土工程的開挖作業影響下,整個巖土工程的表層結構可能發生渙散,在一些薄弱層會發生集體下滑的現象;雖然滑坡是一種自然災害,但是結合地下水、地表水沖刷以及暴雨影響,開挖生產的波動會導致整個山體發生水土流失,在岸坡等存在較大地形差的地區以及工程建設形成的邊坡上危險極大;嚴重時候可直接導致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針對此,相關生產單位要加強生產管理,做好滑坡防治,預防對巖土工程生產造成威脅。
泥石流發生具有地域性、季節性特征,在積雪、雨水充沛、冰川豐富、地勢險峻的地區極易發生泥石流,對周圍的居民和巖土工程帶來極大的威脅。
因為泥石流中夾雜著大量的巖石碎塊,混合泥漿具有極大的沖擊力和流動性,額會對來往的車輛、行人造成嚴重的傷害。導致泥石流的原因較多,其中包括了山體過度挖掘、濫砍濫伐以及森林面積減少、水土流失等。如山體之別遭到破壞后,山體的整體附著力減弱,在雨水的沖刷下,水土混合成泥漿,直接上坡沖下,影響嚴重,是一種威脅較大的自然災害。
巖土崩塌多是因為人們對礦產資源的過度開采,斜坡挖掘問題十分頻繁;而水庫水壩建設不穩定導致泄露崩塌;開炸巖土時候導致的振動問題都會導致崩塌,這對施工現場以及周圍的生產都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從地質災害分析角度來講,巖土崩塌發生的原因是巖層和土層之間產生空缺,二者之間沒有保證結構穩定,巖土因為沒有足夠的支撐面會失去原有的穩定性,進而從母巖下脫落下來,直接跌落到山谷,形成崩塌現象。值得注意的是崩塌會導致巖土大范圍碎裂、塌陷,會對生產人員,周邊的居民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影響,因此需要加強注意。
地面塌陷最直觀表現為地面出現大范圍陷落、大量坑洞。發生地面積塌陷前,地表受到了不平衡應力因此產生擠壓、斷裂和移位問題,直接影響了地面的質量,嚴重時可能導致地面發生塌陷,變形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地面塌陷和變形對巖土工程生產都有極大的威脅,這些都需要施工人員加強警惕,做好生產管理。目前引起地面塌陷和變形的問題較多,其中包括了采礦、地表熔巖流動、地下水過度使用導致的地下巖土結構變化,是一種嚴重的地面塌陷問題。
滑坡對巖土工程的影響遠遠高于其他的地質災害,為了保證巖土的工程質量,降低現場的施工生產風險,相關單位在對滑坡問題進行防治處理時候,要加強生產管理,提升防治質量。首先是嚴格控制地下水,減少水土突變對巖土工程的整體結構影響;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間產生不規則涌動,可導致內部的水土變化,直接導致滑坡問題。防治時候要做好滑坡概率分析,判斷地表水、地下水的影響嚴重程度,控制對巖土工程可能導致的不良影響;也要在滑坡的易發生區域修建排水溝,并保證地表水和地下水實現暢通循環,預防其產生積水,并降低滑坡的發生概率。其次是從山體的外圍進行防護,可以設置防護網、安置防滑釘錨釘等提升整個滑坡的外圍的力學強度,保證滑坡易發區周圍的環境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降低滑坡的發生率。
泥石流對巖土工程的影響巨大,直接會導致整個工程發生毀滅性的打擊。為了有效泥石流問題,建議做好工程規劃,保證巖土工程的施工質量。首先,在施工前期要科學勘察巖土工程周圍的地質、水文環境,要評估泥石流發生可能性以及嚴重程度,提升風險管控意識;工作面要盡量避開泥石流的易發區域,對于無法規避的地方要做好綜合防治和針對性控制;其次可以選用倒排技術疏導泥石流,如可以在下游區域設置疏導溝分流泥石流,并控制巖石工程的整體質量;再者,可以采用攔擋技術攔截泥石流,這種方式可以針對一些大體積的泥沙進行攔截,減少對地面的直接沖擊;也可以采用儲淤技術,該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泥石流的流量,可見泥石流分流疏導,直接降低其沖擊力,保護整個巖土工程。
地面變形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其不光會增加地面的工程施工難度,還會影響整個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值得一提的是,地面變形是地表結構病害,屬于較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針對地面變形,巖土工程施工人員要從防堵、夯實兩個角度入手。第一步是對地面變形問題的填堵,當發生較小變形問題時候就需要立即采用高密集的石塊、碎石集中填充,并加入黏土夯實,保證其整體穩定性,預防出現塌陷;第二步是夯實處理,針對地面變形的情況采用專業的機械振動或者是機械將路面壓實,讓其和原地面粘結穩固。這種處理方式將預防和治理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提升整個地面的壓力和沖擊力,并可以保證土層回填的綜合質量,降低變形問題的影響。
巖土工程對巖土結構的穩定性會有影響,采用科學的工程處理方法可以防治地質災害,有效將災害問題控制在萌芽之中。
工程人員要結合實際的地形地貌、水文環境進行研究分析,了解地質災害的防治特點和要點,并結合防治手段的特殊性進行針對性管控,如對地表水、地下水設置專門的阻攔工程,一方面可以保證水土有效分離,降低水土的沖擊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降低滑坡的發生概率,保證巖體的穩定性。該方式對泥石流的防治十分有效,且工程操作十分簡單,可以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強的效果,實用性強,是很多巖土項目自然災害防治的首選。
生態措施主要有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兩種,這些措施都可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的整體質量,但是需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生態體系,生物防治的周期性較長。在實際的防治中,相關防治機構需要做好科學調研,了解地質災害頻發地區的生物特點,并針對植物造林的生物種類和繁密度進行控制,提升整個環境控制的穩定性和科學性。值得注意的是,該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地質災害,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可以科學改善一定區域內的自然氣候環境,還能夠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應。在實際的生態措施開展中建議盡量選擇一些經濟價值好、觀賞性強的植物,進而提升生態建設的綜合質量。此外,考慮到很多巖土工程的受損問題嚴重,生態防治的初期效果可能不佳,建議聯合其他的防治措施來提升工程的質量。
避讓措施的針對對象為季節性影響、第二是周圍生活區、生產區的避讓。針對季節性影響而言,夏季高溫多雨,洪澇災害多發,因此滑坡以及泥石流的發生率相對來說也比較高。因此,在巖土工程施工時,就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提前采取措施,主動進行避讓,如在夏季時,就可以停止施工,避免因為自然地質災害,引發不必要的施工安全事故。針對生活、生產區影響而言,該避讓措施主要是針對部分危害性比較大,且具有一定不可控性的災害。針對地震災害頻發的區域,即便是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防治,可能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應對這一類措施時,可以直接通過搬遷的方式進行避讓,這樣做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地質災害對工程產生的影響,保證施工的安全性與質量,促使巖土工程施工建設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巖土工程屬于我國現代常見的工程項目之一,為了保證工程建設質量,促進基礎工程建設,建議相關單位加強巖土工程施工管理,做好自然災害防治,最終提升防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