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市人民醫院,山東252000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設備系統的應用成為國家醫療衛生行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獲取和處理信息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醫療大數據時代所帶來的挑戰。護理信息能力是現代衛生保健系統中護理人員需具備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護理實踐和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人員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力軍,其信息能力的大小也直接影響著護理質量和安全。美國護理聯盟、美國護理學院學會和美國醫學研究院均將護理信息能力作為護理人員培養過程中具備的基本、核心能力之一。國外很多國家已將護理信息能力納入護理實踐教育的基礎課程[1]。目前國內缺乏規范統一的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標準,現有的評估工具指標參差不齊,且國內對于不同人群的護理信息能力研究和關注較為薄弱。本研究將國外護理信息能力的概念及內涵、評價標準、不同人群評估工具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旨在為國內學者制定適合我國國情和發展模式的護理信息能力評估工具提供借鑒和指導,從而更好地衡量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護理信息能力,推動我國護理信息學專業教育的發展。
國外對于護理信息能力(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有學者認為,護理信息是護理科學和信息科學的交叉,而能力是護士角色準備與經驗相交叉所得出的知識、理解和技能的總和[2]。隨后21世紀初國外學者、組織等開始關注護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相關研究[3]。Gugert等[4]認為,護理信息能力包括護士收集、存儲、檢索、處理和使用信息所需的相關知識、行為和技能,它涵蓋了從簡單的臨床技能到復雜的基于應用程序的知識。2003年,加拿大護理信息學協會(CNIA)將護理信息能力定義為:與各項護理實踐規定的水平相匹配,在各種護理信息活動中所需知識、技能和態度的一種綜合能力[5]。加拿大護士協會(Canadian Nurses Association)的電子護理策略中明確指出,作為護理工作者,應在其執業環境中使用信息技術,積極參與信息技術解決方案的開發,并獲得支持提供合格所需的信息能力[6]。
護理信息能力的內涵豐富,并且具有明顯的層次體系,研究的視角或目的不同,對其內涵的理解也不同。從護理信息能力的最終目標來看,是為了提供更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護理信息能力的活動主體是護理人員,即護理人員獲取、處理醫學與護理相關信息,并在護理實踐中運用有效的信息做出正確的護理決策,解決護理問題;護理信息能力的核心是綜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結合國外護理信息相關能力的文獻[7-9],可以將護理信息能力的內涵理解為在護理專業領域,護理人員充分發揮實踐工作中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綜合能力,用于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隨著護理信息能力研究的深入,國外護理學者正努力探索評價護士信息能力的標準[10]。目前多個國家從不同層面制定了護理信息能力的組成要素、側重點及指標體系。
2002年Staggers等[11]專家正式提出Staggers標準,是第一個較全面、系統、科學的標準,將護理信息能力歸納形成281項能力指標及以下幾個模塊:計算機技能、信息知識、研究、實踐、教育等;并將護理人員分為4個等級:初級護士、有經驗的護士、護理信息高級實踐護士、護理信息創新者[12]。Staggers標準條目清晰,內容豐富,為后期護理信息能力標準的研制提供了有力的參考與依據。
美國技術信息引導教育改革創始運動推進了TIGER標準[13]的產生,它是基于護士崗位勝任力的基礎上建立,適用人群是所有執業護士和即將畢業的護生,將上千條的相關能力條目歸納為3個模塊:①基本計算機能力。包括所有執業護士和護理專業畢業生的信息學能力,以達到高級信息學能力。②信息素養能力。包括識別特定所需信息、定位相關信息、評估信息并正確應用這些信息的能力,還包括批判性思維和判斷信息源有效性的能力。③信息管理能力。包括收集、處理數據,以及將處理過的數據作為信息或知識表示和交流。包含18個一級指標共320個條目。TIGER標準致力于將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無縫融合到護理實踐、教育和研究中,使其更好地利用信息工具及其原理來改善病人護理結局[14-15]。
為了使護士在臨床護理環境中熟練使用護理信息工具,加拿大護理學院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Nursing,CASN)專門成立了由不同地域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執業護士和全國護理協會為代表組成的工作小組,共同制定了包含3項能力、19項護理信息指標體系的評價標準,并且納入了護理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16]。該標準中的3項能力:①護理信息知識管理。使用相關護理信息和知識為病人或護理活動提供循證依據,包括文獻檢索尋求證據決策、使用標準化護理術語以支持臨床決策和改善護理實踐、協助病人及其家屬使用通信技術、利用各種數據提供護理信息等能力。②專業監管責任。按照專業監管標準以及工作場所政策使用信息通信技術,包括保護病人信息安全、提倡使用創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等。③信息通信技術。使用信息通信技術為病人提供護理,包括各種通信工具、決策支持工具和技術的使用等能力。該標準的制定,促使加拿大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的發展向前邁進了一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其院校護理信息課程的發展。
澳大利亞護理與助產士聯合會(Australian Nursing and Midwifery Federation,ANMF)對護士護理信息技術的培訓要求不斷增高,為滿足護士的護理信息應用需求,讓其了解護理信息能力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重要性,培養護士具備一定的護理信息能力,澳大利亞ANMF于2015年制定了澳大利亞的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標準[17]。該標準包含3個模塊,共10項標準。①計算機知識: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有效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②信息素養:運用基本知識和技能識別、定位、獲取、評估和應用信息;③信息管理:利用知識和技能,確保對健康信息進行安全、合法的管理,以便進行專業實踐和終身學習,并與實踐情況相適應。澳大利亞本土注冊護士獲得護理學士學位認證依托于該標準,也是護士必備的能力之一,同時推動了護理與助產的課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國外學者對于護理信息能力評估工具的研究較為廣泛。護理信息能力評估對象主要包括護生、臨床護士、護理管理者。
護理信息能力自評量表(Self-Assessment of 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 Scale,SANICS)于2009年由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Yoon等[18]專家團隊編制,是目前調查護生護理信息能力方面應用最廣泛的量表。該量表共包含5個維度、30個條目,維度包括臨床信息角色、基本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計算機臨床信息應用技能、臨床信息態度和無線設備技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9~0.94,內部一致性良好。Choi等[19]對該量表進一步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與Yoon等[18]團隊一致。2013年,Choi等[20]對289名不同學歷的護生研究顯示,學歷層次越高其護理信息能力越高,與Zamarripazoucha[21]研究結果相一致。此外,Zamarripazoucha 還認為,在校期間是否接受過護理信息相關課程對護生的護理信息能力也有影響。Abdrbo[22]采用該量表對154名護生進行調查,發現護生的護理信息能力受臨床信息學作用及病人的安全知識和態度的影響。
3.2.1 基于TIGER標準的護理信息能力自測量表(TIGER Based Assessment of 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TANIC)
TANIC基于TIGER護理信息能力標準[23],由Hunter等[24]編制。TANIC經過3輪的專家函詢,由最初的231個條目縮減到85個條目,3個維度分別為基本計算機技能、臨床信息管理能力和信息素養能力。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44~0.980,內部一致性較好。該量表可以進行網絡在線評估,使用者可進行在線自測,根據測試結果了解自身的護理信息能力水平,并進行護理信息相關知識的學習計劃制定。
3.2.2 加拿大護士信息能力評估量表(the Canadian Nurse Informatics Competency Assessment Scale,CNICAS)
CNICAS由Kleib等[25]編制,在Chung等[26]的基礎上編制,包括4個維度、21條目,維度包括計算機基礎技能、信息知識管理、專業和監管責任、病人護理信息技術應用。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06~0.926。應用該量表對加拿大2 844名臨床護士調查發現,護士對能力的認知程度最高的是基礎信息和通信技術技能,對專業監管責任和在給予病人護理過程中應用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能力略低,對信息和知識的管理能力的認知程度最低[25]。原因可能是臨床護士的整體信息學能力與其年齡、學歷、工作年限和工作環境有關[27]。
3.2.3 信息能力調查問卷(Information Competency Questionnaire,ICQ)
ICQ由Hwang等[28]編制,包括3個維度、40個條目,維度包括信息能力、基本計算機技能和電算化態度。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79。應用該量表調查發現69.2%的臨床護士信息能力較低,且有58.9%的護士計算機技能低于平均水平,但信息安全方面高于平均水平。原因可能與護士接受的基本的計算機技能培訓和是否接受過正規的信息學教育有關。
3.2.4 護士計算機能力量表
由Liu等[29]編制,分為計算機操作能力、醫院信息系統的應用及維護能力3個維度,共16個條目。該量表的效度及內部一致性良好。Al-Hawamdih等[30]對99名注冊護士研究發現,護士信息處理質量與護理信息能力、臨床信息學態度呈中度正相關。護理信息學能力、臨床專業和多年的注冊護士經驗與信息處理質量存在相關性,護理信息能力較高的護士在臨床護理信息質量方面更具有優勢。這就提示護理教育者和臨床護理管理者應根據不同年齡層、學歷層等采取個性化、針對性的護理信息學教育和培訓。現代護理教育鼓勵每位護士都必須要接受護理信息教育,并提高信息處理的質量。
現代護理管理者必須掌握與其臨床領導角色和職責相關的信息學能力知識以順應快速發展的衛生信息技術浪潮。
3.3.1 護理信息能力測評量表(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y Assessment for the Nurse Leader,NICA-NL)
NICA-NL由Yen等[31]研制,該量表基于護理管理者的臨床需求,包含26個條目,分為戰略實施管理(10個條目)、先進的信息管理和教育(5個條目)、計劃執行(4個條目)、倫理及法律(2個條目)、信息系統(3個條目)、需求和系統選擇(2個條目)6個維度。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1~0.96。采用該量表對357名護理管理者的研究[31]提示在職護士和國家護士資格考試需要以信息學為重點的繼續教育,對其護理信息能力的評估能夠指導識別其角色所需的能力,并創建解決方案,以解決潛在的差距,有助于借助護理信息技術提高病人的臨床護理質量。
3.3.2 護理信息能力評估問卷(Nursing Informatics Competencies Questionnaire,NICQ)
NICQ由Chung等[26]編制,分為計算機技能、信息相關知識、信息技能3個維度及112個條目,該問卷內部一致性良好。運用NICQ對230名護理管理者進行橫斷面調查發現,護理管理職位的參與和自我導向的信息相關教育可能對提高其信息能力更有影響,而一般臨床經驗和工作環境影響甚小[26]。該項研究為如何將護理信息學能力與護士工作生活整合,以及如何制定適當的策略來支持的護理信息學實踐奠定了基礎。因此,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護理實踐將從在職信息學培訓向以能力為基礎的護理信息學教育和實踐模式發展,而護理信息能力未來將作為護理信息學實踐的實用基礎,也是臨床護理管理者的一項重要能力。
我國在護理信息化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就發展來看,與國外醫療機構相比,起步較晚,無相關理論研究支持,暫無較為成熟的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標準。近幾年來,雖已有部分護理學者開始關注護理信息能力方面的研究,但是,自制評價標準要么內容涵蓋不全,要么無足夠的樣本量支撐,再者考慮到我國與國外國情的不同,直接照搬和套用國外的評價標準不具有現實意義。因此,結合國內護理信息化發展現狀,參照國外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標準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標準是非常必要的。
大數據時代,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給臨床管理模式和護士工作模式帶來一定的挑戰,由傳統的手寫、紙質模式轉變為智能高效、信息化的模式,這對護理人員的信息化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Ammenwerth等[32]對280名信息護士和中高層護理管理人員的研究表明,進行系統的護理信息學繼續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國外很多國家已將護理信息學納入護理學校教育和繼續教育中,澳大利亞等國家為護理信息學提供了單獨的職業選擇,尤其注重護士信息化能力的培養[33]。Al-Hawamdih等[30]的研究顯示,護士的護理信息能力影響臨床護理質量,提倡每位護士均要接受護理信息教育。因此,建議國內各護理院校將護理信息學、信息素養等護理信息學相關課程納入學生的必修課程,優先考慮學生的需求,制定與臨床需求對接的護理信息能力培養方案,為國家培養信息復合型人才,促進護理信息教育的發展。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需要大力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提高護理服務效率和質量,減輕護士工作負荷。在當今世界,誰擁有信息技術和人才,誰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占領一席之地。目前各醫療機構因護理信息化發展的參差不齊,醫院運用的信息系統廠家不一,臨床護士在護理信息設備的使用僅停留在簡單的操作,而沒有規范的評價、評估機制和指標。護理信息能力已然成為評價護士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的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臨床護士護理信息能力評價機制尤為重要。各醫療機構要結合不同層次、學歷的臨床護士的需求,重視臨床護士護理信息能力,運用PDCA循環管理的改進理念,改進臨床培訓模式、管理模式,建立護理信息化評價機制,與工程師共同研發評價指標和評價模塊。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以便改進臨床工作,達到通過便捷利用信息化提高病人臨床照護水平、提升護士核心能力的目的。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及不斷向臨床護理的滲入,護理人員是否具備較高的信息能力直接影響了護理質量的提升,因此,對護理人員護理信息能力的正確評估和高效培養迫在眉睫。國內護理學者可以在國外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現有國情和護理管理模式,組建護理信息研究團隊,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護理信息能力評價體系。此外,健全的護理信息能力評估工具能促進護理信息教育的發展,提升臨床護理人員利用信息和獲取信息的能力,促進護理信息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為未來護理信息教育發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