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0八隊,湖南 郴州 423000)
從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歷史開看,我國史書就有記載“山崩堵江,移山湮谷”歷史,且在我國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關鍵時期也頻發山體滑坡地質災害。對社會來講,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會影響社會的穩定性,如自然災害對民生的生命安全影響,對工程建設項目來講,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會直接對工程建設的交通、工作面、人身安全造成阻礙,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可見,對山體滑坡自然災害進行科學防控,減少災害影響,做好防治管控,對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保障各項生產活動安全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從常見的山體滑坡地質災害來看,其發生原因和人類的生產經營活動、自然環境的拜年話有直接關系,可按照發生原因分為地質地層、地形地貌、外在人為活動等原因。
地形地貌是影響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常見的災害內容包括了斜坡、洼地積水,在這些特殊的地形環境下容易堆積地下水和地表水,地下暗涌的河流會直接對山體底部形成沖擊,嚴重時候導致地質災害頻發。在一些特殊的地質環境中,如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結構不穩定,地址及結構也可能形成上陡下緩的堆積結構,隨著環境的影響,這些地形地貌因素十分容易引起山體滑坡地質災害。
地形地貌對山體滑坡有影響,地層地形也可導致山體滑坡。首先,地質層內部有易風化、易軟化的軟質巖層,內有硬質巖、黏土等,這些具有儲水、聚水功能的膨脹土層和黏土層容易導致隔水軟弱面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要導致滑坡,且這種地質問題主要是問題地質結構脆弱而形成的滑坡。其次,地層地質結構中發生交界面斷層、巖層傾斜等問題會導致軟弱結構層地質結構發生問題,容易引發嚴重的滑坡地質災害問題。
以上可知,地質結構、地形地貌會導致山體發生滑坡,而外在情況原因如人為的濫砍濫伐也會導致植被突然遭到嚴重的破壞,如惡劣的自然災害酸雨讓山體的植被死亡,減少了植被的根系附著力,土壤的凝聚力減弱,在后續的雨雪天氣可導致山洪暴發,直接沖刷整個山體結構,更會波及山下的民眾生命安全;而地震會導致地裂,直接導致滑坡地質災害問題。可見,人為因素對山體滑坡的影響極大,相關防治人員要針對地域采用因地制宜的措施,預防其造成嚴重的人生意外。
從現有的地質災害滑坡問題來看,引發地質災害的滑坡較多,而很多災害都有預兆,技術人員可以借助一些預兆和特征來預判災害發生,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科學防治和預防,最終保證地質災害滑坡的控制效果。
可針對特殊的形態特征來觀察地質災害滑坡問題,進而保障風險控制質量,預防風險發生。一般而言,滑坡災害主要是馬蹄形、圈狀的結構,地質結構上部有裂隙,中間起伏不平,可有坑洼,在結構的前端可能有扇形的裂縫,后部分有陡壁和劃痕,并在裂隙中間產生斷裂帶,形成雙股溝現象,而一些特殊的地質結構環境中也會形成多級平臺和商丘,彼此交錯重疊,嚴重時候可能發生地面凹陷,積水,路面開裂等問題。
可判斷土層特征來分析山體滑坡問題,如很多發生滑坡的地質災害環境都曾遭受過嚴重的破壞,在外力沖擊下,整個巖層的整體結構以及外圍也會發生錯位問題,嚴重時候會導致鏈接斷裂,出現順序顛倒、重疊等問題,若出現了地表延展裂隙,更會對整個山體周圍的交通運行情況造成嚴重威脅和影響。
一旦滑坡地質發生災害,地下含水層就會發生斷裂,出現涌動問題,嚴重時候可導致山洪暴發。觀察很多水文地質環境,一些發生滑坡的山體在事故發生前水文特征明顯,如水位、水流都會發生變化,地下土層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都會產生波動,因此也會滲入到山體中,導致不規則的泉水涌出問題。
在很多滑坡防治工作開展時候,很多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工作的開展重要性,如在工作開展時候沒對滑坡工作產生科學的認識就直接開展防護。實際上,很多山體曾經發生滑坡,防護的重點也應當有所不同。但是這些工作人員為了節省時間,減少成本在沒有進行詳盡的地質勘察工作后就開展防護設計和防護施工工作,導致后期的防護工作落實不到位,已經防護的工程也存在較多的漏洞。對此,相關工作人員在開展工程前要做好詳盡的前期地質勘察工作,了解工程前期滑坡古老滑坡地段,預測可能發生滑坡的地段,對其進行安全防護和風險管控,預防出現其他事故。
隨著我國的滑坡勘測技術的發展,我國現有的勘測技術也有了一定的創新,但是在一些地區依舊采用傳統的勘察方法,導致勘察的精準度不高,勘察結果可能存在問題。首先,在很多大型的復雜滑坡區內部存在很多滑動條塊,在不同的受理情況下,這些滑動條塊的數量和方向都會有不同表現,就算是同一個滑塊,在不同的時間周期和地質運動下都可能存在多個分級和多層運動,可見,缺乏先進的勘查技術,在實際的勘查中僅僅進行了靜態勘察,缺乏多情景分析和考量,后期的防火工作效果也不顯著,可能存在一定的損失問題。
其次,勘察方法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問題,如在實際的勘察過程中,一些技術人員缺乏專業技術,不具備職業道德,在鉆探中盲目鉆孔,導致勘測地段布置了過多的孔洞,可能導致后期的鉆孔滲水,嚴重時候可以導致滑動帶、地下水問題,直接威脅整個防護工作建設質量。
自然環境是引發滑坡的不可控因素,在實際的防護工程中,很多工程管理人員沒有做好管理,導致實施地段存在較多的高邊坡問題,缺乏科學的預測分析和技術分析,這些高邊坡的技術方法和加固措施也存在漏洞,嚴重時候也會導致工程施工后發生變形和滑坡問題。
從我國現有的滑坡治理方案來看,我國和國外針對滑坡防治工作方法開展有不同,如我國滑坡防治方法多采用排水、減重和支撐工程,雖然符合我國的現有地質滑坡工程的防控要求,但是這些防治方法無法體現在工程的綜合管理中,如不適合排水的卻采用排水治理方法,而在一些復雜的環境下,缺乏多方案的處理措施,導致現有的滑坡效果不顯著,滑坡防治工作來說不到位。
以上論述了我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對人類生存和健康的的影響,在實際的山體地質構建環境中,很多特殊的地段如山腰和山底都建設了公路,伴有大量的民眾居住,山體滑坡治理不到位會造成嚴重且惡劣的影響,相關單位應當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科學預防和治理。
山體滑坡的問題較多,在實際的防治管理中要注意多種問題,主要的解決措施包括了改性巖土結構,繞過斷裂帶,采用科學排水以及做好力學平衡控制等。在實際的管控中首先要注重地下排水的各個內容,并了解半坡樁的穩定性,在實際的設計時候要考慮滑坡帶注漿運用,并考慮微型樁的運行可行性,及時分析埋入式樁身等問題。
抗滑樁是我國常見的山體滑坡防治技術,該技術可以提升山體的穩定性,預防滑坡問題。例如在實際設計抗滑樁時候要分析樁體的平面位置和樁距離,要采用科學的方式測量結果,也可以采用懸臂梁的方式固定樁位。通過地基梁法、有限元計算法分析確定。后期的樁體型號和長度參數都需要結合滑坡地質的安全穩定系數以及滑動面形狀來定,可按照地質條件以及相關的規范規定予以選擇。分析受力情況,抗滑樁受力直接來自于樁體上部的滑坡推力和周圍的地層擠壓力,可通過確定樁背得到作用點和應力分布來確定滑坡類型,最終結合變形情況等參數來具體分析。設置抗滑樁時候要先對工程項目進行測量放樣,之后對施工圖紙進行反復測驗分析,可針對鉆孔的中心位置確定挖孔,也可采用孔口鋼護筒防護預防孔口塌陷;之后對按照施工工藝技術對抗滑樁孔進行固定,如進行灌漿施工,用這種科學的施工方式八正鋼護筒的鉆孔穩定性和剛度,實現科學抗滑的目標。
快速錨固技術是針對快速鉆探成孔工藝的深化,在特殊的情況下,快速下錨和快速注漿工藝的組合結合可以保證地層結構的穩定性和質量。如可以通過下錨以及快速安裝錨索的方式做好工程基礎,后通過提高錨索的穩固性,保證滿足特殊地形的防治要求,這種方式還能夠通過機械化輔助的途徑來提高施工效果,一般需要在錨索安裝系統中設置空內裝置和空外裝置共同實現這一目標。在具體的安裝時候也需要保證錨索的安裝效果,可以做好鉆孔底部控制,并用機械的固定方法連接錨索和送繩裝置,之后再用錨索將整個系統連接,首先要固定好錨索,讓其在特定的嵌入環境內,其次連接送繩裝置,最后檢查整個結構的完整性,做好全面錨索控制。
錨索加格構梁主要講錨索一端連接在坡面,另一端固定在巖層中,以此來固定山體和其他的結構,這種體系可以穿過滑坡面連接預應力鋼絞絲,也可以在滑坡面形成一個強大的抗阻結構,若此時發生了山體滑坡可以利用摩擦方式形成逆向阻力,讓整個結構面產生一個張力,進而保證整個山體的穩固性,也可以預防巖體發生滑坡。錨索加格構梁的安裝順序為確定孔位→清孔→安裝錨索→灌注漿→做框架梁→張拉錨索→封錨。通過這種方法有效避免了山體發生位移,實現了順層整治的目標,最終實現了滑坡、危石的最終控制目標。
綜上所述,地質災害滑坡的形成原因較多,或和與人類的生命活動有直接的關系,本文針對現存的滑坡地質災害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關鍵技術。
首先得知地質災害滑坡的原因有地形地貌、地層結構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其次分析了地質災害的滑坡災害的判斷方式如巖土層結構、水文地質環境、最終針對地質災害滑坡防治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分析,如設置抗滑樁、加用錨索加格構梁等,希望能夠為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管理工作,提升邊坡的防滑性能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