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占山
(山東黃金礦業(萊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礦,山東 萊州 261441)
水文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因素對地質災害影響很大。礦山地質建設的主要任務是確定影響礦山地質災害的具體水文地質因素,并采取措施防止不利的水文地質環境對礦山地質災害的負面影響。本文首先介紹了水文地質,然后分析了水文地質因素和地質災害的影響。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加強礦山地質災害的探測與防治,科學合理地開展水文地質災害管理活動,建立應急措施體系。
水文地質災害是影響以及控制地質災害形成和發展的基本環境和一般條件,與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息息相關,但其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同之處。地質災害的形成條件是地質災害的直接因素;地質災害背景是指控制和影響地質災害的高層次基本條件。以地球的動態活動為基本自然背景和人口發展水平,地質災害不能直接由某一特定災害的發生和發展,它卻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一個地區地質災害的規模和總體趨勢。 因此,針對性地開展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對于礦山施工單位而言,要提高認識計劃,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宣傳,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積極組織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會,包括《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地質災害類型、防治、預測和報告制度》等國務院有關法律法規,如何選擇安全的村民居住地,預防地質災害,如何做好雨季災害的應急,如何應對救災地區。結果,有可能根據當地情況及時進行特定的培訓和教育活動,并廣泛宣傳預防和預防地質災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有關預防和減輕自然災害的相關知識。
通過印刷、廣播、電視、電視、海報等手段,能夠提高干部和群眾的防災能力。在這方面,政府還應制定和完善保護兒童的法律法規。對于我國現行的礦山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完善或不系統的現象,主要表現為分散的法律法規,由于科技應用不足,礦山多位于山區,受地理條件產生的不利影響,我國也認識到了礦山環境恢復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還開展了大量的礦山環境保護工作。
地質災害是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共同作用的結果,從實際出發,地質災害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社會問題。預防和控制地質災害的發生,就要建立良好的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將建立良好的氣象預報預警系統投入使用,來確保礦山地質建設安全。地質災害與暴雨關系密切,有了氣象預報預警系統就可以發揮其預警作用,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做好防雨工作,進一步加強了對災害發生地區的監測以及維護地質災害監測的工作,當實際降水量達到地質災害臨界值時,應立即通知風險區居民,并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經濟損失。
為了避免經濟損失,除了告知危險區域居民外,人口監測和預防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群體監測和群體預防是我國防災減災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群眾調查和群眾預防必須動員人民力量,即動員群眾。開展群眾調查和群眾防災,及時發現災害情況,及時報告災情,及時處理災情,由于在災害風險區增加了數千個“災害預警裝置”,人口監測與防災有利于防災減災工作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防災減災工作的效率。逐步落實責任,明確報告內容和地點,在緊急情況下,通過事先約定的方式,如鑼鼓、鳴笛等,將人員傷亡降到最低限度。國土資源部與氣象部門聯合開展的地質災害天氣預報預警工作屬于區域地質災害預報工作。
因此,根據暴雨天氣預報,結合地質災害的地質條件,降雨引起的地質災害是可以預測的,由于氣象服務監測點多集中在城市和平原地區,山區監測點相對較少。山區地質災害頻發,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降水監測點。有必要提高審批門檻并更正采礦程序。由于巨大的經濟利益,許多其他行業已將資金轉移到采礦業,這導致了資源的大量浪費,并給該行業的管理帶來了許多問題,特別是對小型私營采礦公司而言。采礦技術簡單而廣泛,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和污染。因此,礦山環境無法恢復,政府應同等重視開發和保護。嚴格審批礦山準入門檻,降低小礦山企業在礦山開采生產過程中無法保護環境的比例,相關部門管理人員也應嚴格要求建設單位必須合理規劃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的目的是加快人類社會建設的步伐。加強礦山的環境保護也有助于人類的社會生活,從嚴格意義上講,兩者之間沒有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方面要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故意將環境法律法規引入到實際生產中,并將環境概念納入采礦業的日常管理中,從而使資源鏈形成良好的循環。不僅達到了采礦的目的,而且降低了成本并減少了對環境的影響。環境管理體系的確定也是礦山地質建設的重點,礦山的建設涉及多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如果執行的主題不清楚,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實施的強度和恢復管理的精細控制。因此,礦業公司需要明確環境管理體系,特別是有關部門的職責和權限。
當礦山發生地質災害時,有關人員還必須及時采取緊急措施,以控制礦山地質災害的影響并防止重大損失。對于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具體內容也有所不同。但是,特定過程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和概念,并且有必要弄清采礦的特定影響,以避免造成二次破壞,對于大部分小滑坡是由房屋后部的路塹邊坡引起的。及時采取技術防治措施。可選擇滑坡后緣地表排水、前緣擋土墻或路塹減載護坡等技術措施,生物防治措施應用范圍廣,投資少。促進生態平衡,改善自然環境條件,控制效果持續時間長等特點,因此,考慮研究區地質災害特征和自然經濟條件,泥石流區應采取封山、綠化、退耕等防治措施。減少地質災害和經濟損失。滑坡防治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擋土墻、錨桿、土石壩等各種加固工程。為了減少應力和硬化,對于各種排水項目(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一種簡單的預防方法是用粘土填充滑坡裂縫或建造排水溝。在工程設計和施工中,防止地表水滲漏,填筑和封閉既有坍塌坑,防止地表水注入。
如需采取應急預防和控制措施,應根據危險情況及時撤離危險區域的人員和物資;及時停止災害驅動力;預警時,應盡快制定疏散方案,為防止泥石流,不應沿溝渠奔跑,而應沿溝渠兩岸奔跑,不應停留在凹坡上,如遇雷雨,應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對可能發生的災害和雨天斜坡變形,應采取臨時措施,并根據防災預案制定安全轉移方案,轉移受雨天威脅的居民。還應遵循就近原則,如某些重大高風險地質災害的防治費用超過移民安置費用,或重建房屋仍受到地質災害的威脅,采取移民安置和避災措施,要求有關部門或項目建設單位在和平時期對各類礦山的地質災害進行專項規劃,盡量減少地質災害的負面影響。
幾乎所有礦山都在不同程度上容易發生地質災害,例如滑坡,雪崩和泥石流,特別是在露天礦中,主要表現如下:首先,采石改變了斜坡的原始自然平衡,導致了滑坡。并崩潰;其次,不合理的排渣導致超載和滑坡。第三,沿溝積渣。下雨時,收集在溝渠中的水帶走大量的爐渣,形成泥石流。采礦將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人們需要開始考慮礦山環境的恢復和管理。這是既成事實,因為它與全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在采礦過程中,垃圾場,石頭,灰燼和礦渣到處堆積,粉塵飛揚。一些滑坡和泥石流導致房屋倒塌,道路和橋梁被毀,積水很少,土壤侵蝕增加;有毒有害液體和氣體的泄漏和溢出污染了大氣和水體,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人類健康。通過預防和控制礦山的地質構造,可以改變這種狀況,并逐步改善礦區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此外,肥沃的土地占采礦公司占用和破壞的大量土地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如果可以恢復土地,則可以恢復。一方面,這可以增加耕地面積。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重新開放一些礦工和當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以減輕企業和農民之間的緊張關系,促進社會穩定和凝聚力。
礦山環境的恢復與治理可以提高植被覆蓋率和生態環境質量,由于地表物質的剝離、擾動、運移和堆積,造成植被和邊坡土壤的破壞。煤矸石、礦渣等松散物質易造成礦區水土流失,它甚至造成地質災害。 通過選擇適合在礦區種植的樹種來恢復植被,可以顯著改善礦區的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并減少諸如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可以減少礦井廢水對礦區周圍水系統的污染。逐步恢復礦區的生態環境和景觀,大大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礦山地質建設雖然受到多方面的控制,但效果并不理想。我們不僅要重視治理本身,還要重視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培訓。
總的來說,水文地質因素對次生地質分布有重要影響,大規模地質災害的發生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預測和控制采礦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可以有效地確保采礦過程的安全。在其他方面,在勘探過程中,搞好礦山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為了更好地促進礦山地質災害應急體系建設,礦山地質建設的防治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開發礦產資源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完善。積極保護礦山環境,重視發展與保護,通過恢復和改善礦山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景觀獨特,環境優美的綠色礦山。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好,因此,地質災害防治不僅僅是防災、減災和項目管理。但也要通過制定公共政策或管理法規來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自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