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亮
(西部水電有限公司,青海 西寧810000)
鋁是一種常見的自然資源,自然界中分布廣泛,在諸多金屬元素中,鋁為首位。以往的鋁金屬是基于化學法制曲,最初是基于霍爾-埃魯法來制曲鋁,從1886 年誕生以來,成為近百年工業煉鋁的唯一方法。但是,隨著社會對鋁資源需求度不斷提升,此種制鋁方法的缺陷逐漸暴露出來,開始尋求更加前沿的低溫鋁電解工藝,力求在提升制鋁效率同時,減少能源損耗和環境污染,賦予鋁生產企業持久發展動力。
鋁電解工藝生產中,結合現有市場上企業的生產工藝來看,主要是以冰晶石-氧化鋁融鹽電解法,基于鋁電解槽實現,將炭素材料作為兩級,冰晶石-氧化鋁熔體充當電解質,從陽極將強大直流電導入,基于電解質和鋁液層導出陰極[1]。直流電導入其中,其目的是為了基于電流熱能促進冰晶石熔化,維持恒定電解溫度。同時,實現電化學反應,從陰極上將鋁離子中的電子析出,獲取鋁液,陽極上陽離子放電生成混合氣體,包括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并借助集氣凈化吸收來排入空氣中。陰極上獲取液態鋁,伴隨著電解過程逐步增加鋁量,在電解槽中使用真空抬包吸出,運輸到鑄造車間,通過配料、凈化和過濾等環節最終制取鋁錠。工業電解槽中,95%的冰晶石和2%~5%氧化鋁構成了電解質,電解溫度控制在940℃~970℃范圍內,同時將電解質密度控制2.1g/cm3,鋁液密度則是2.3g/cm3,由于密度差異出現了上下分層情況。
相較于傳統的鋁電解工藝,低溫鋁電解工藝是一種控制電解生產溫度在800℃~900℃范圍內的電解工藝,是過熱度和初晶溫度的綜合。在具體電解生產中,為了降低電解質溫度,所選擇的方法有降低電解質初晶溫度,以及降低過熱度。鋁熔點為650℃,電解質溫度達到700 即可實現電解。此種低溫鋁電解工藝優勢鮮明,可以大大提升電解中電流效率,將電解質溫度控制在特定范圍內,可以起到節能降耗作用。而實現這一目標,則需要注重電解鋁材料的選用,以氧化鋁為主,此種材料成本低、吸水能力強,便于運輸和保存,值得推廣應用。
此項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電解煙氣凈化媳婦煙氣后,載氟氧化氯基于氣力輸送方式輸送到電解槽料倉,其中包括打料罐、壓力緩沖罐、下料溜槽風機、輸送管路和各個閥門等多部分。濃相輸送系統運行的外部條件,有壓力罐、壓縮空氣和輸送管路等,基于系統各閥門有效控制,將新鮮氧化鋁輸入到新鮮氧化鋁倉,這個過程中要調整好固氣比例[2]。
氧化鋁超濃相輸送控制技術智能化水平較高,輸送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智能控制:①充料環節。將新鮮氧化鋁送入打料罐中,控制充料閥、排空閥、下料風機和下料閥。②加壓環節。加壓過程中,打料罐中充滿新鮮氧化鋁,對罐內加壓處理,為輸送提供支持,可以提升輸送效率。③輸送環節。輸送新鮮氧化鋁到氧化鋁倉,控制輸送閥、壓力平衡閥、助吹閥和物料出口閥。
氧化鋁濃度模糊控制,基于氧化鋁濃度和槽電阻關系曲線上實現,由于低溫鋁電解工藝特性,選擇自適應加料模糊控制方式,將濃度較低一側率電阻曲線為標準濃度值,基于關系曲線了解低氧化鋁濃度區很少會出現沉淀,隨著槽電阻曲線斜率增加,便于計算機實時監測控制。此種控制方式,基于槽電阻升降過程中斜率變化情況,用于判斷氧化鋁濃度,以此為依據控制周期轉換。氧化鋁濃度較低,電壓升高后進入增量加料周期,電壓下降同時,逐步進入到正常的加料周期電壓維持不變;減量周期,氧化鋁濃度下降,促使電解槽依據加料周期維持氧化鋁濃度在合理范圍內,實現電解槽有效控制。
低溫鋁電解中,需要選擇多種原材料,包括非傳統低溫電解和傳統低溫電解兩種,前者非氧化鋁作為原料進行低溫鋁電解生產,后者則是氧化鋁為原料進行低溫鋁電解生產。結合現代鋁生產工藝相關要求,在滿足鋁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電流效率、減少能耗,而使用低溫鋁電解工藝,可以大大提升電流效率。低溫鋁電解工藝主要是講氧化鋁作為原料,不同狀態下進一步細化電解質,包括輕電解質、懸浮氧化鋁電解質以及重電解質,通過降低電解質溫度來滿足低溫鋁電解生產需要,而實現這一目標則是基于低熔點電解質。
氧化鋁作為原材料,淘汰鋁鹽材料,具有不容易吸水、便于存儲和運輸的優勢,通過改變電解質構成來優化鋁電解槽結構,通過電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氧氣,更符合節能降耗相關要求,對于社會可持續發展意義深遠。結合低溫鋁電解實驗相關要求,多是在冰晶石體系中進行,熔體構成包括AlF3、NaAlF6以及Al2O3,并加入一定量的LiF 和CaF2等添加劑,滿足生產工藝需求[3]。
低溫鋁電解生產中,提升電流效率是一個主要目標,所以所選擇的摩爾比值應盡可能在高電流效率區,摩爾比值為2.32 時電流效率處于較高水平,可以在生產中選用。需要注意的是,電流效率和電解溫度之間聯系密切,隨著電解溫度下降,電流效率反向增加,在相應范圍內隨著電解溫度降低10 度,會增加電流效率1%到2%左右,在達到一定值后變化逐漸趨于穩定。電解溫度不斷下降,電解質年度增加會降低電導率,在電解槽中有大量沉淀存在,阻礙電解槽生產活動。鋁工業生產中,應選擇鋁電解工藝的點解溫度在910℃~930℃范圍內,降低電解質初晶溫度,滿足低溫鋁電解工藝生產需要。
一般情況下,使用低溫鋁電解工藝,應契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控制技術。九區控制技術,是結合初晶溫度、電解槽電解溫度和過熱度測量數據,在平面上將電解槽的九種狀態劃分為九個區域,其中5 區的電解質各項指標均為理想值。九區控制技術包含控制程序與儀表測量系統構成,其中儀表測量系統,是用于對電解質過程各項指標檢測,結合實驗結果來設置九區控制模型[4]。
結合電解溫度/過熱度測量,確定電解操作屬于哪一個區,為各個區設置專門的診斷程序,調整槽電壓,促使電解操作朝著第五區運動。其目標是為了盡可能的接近或到達第五區,使用計算機設置相應程序輔助控制,通過收集和分析冰晶石多功能分析儀表測量數據,計算槽電壓調整量,便于清晰、直觀的了解到電解槽運行狀態。
控制過熱度指標,本質上是物質平衡控制,第五區為中心區域,也是電解槽最佳區域,而第一、第四和第七區則是低溫區,需要相關人員對電解槽及時檢修和排查,促使電解槽盡快進入到第五區;第三、第六和第九區是高溫區,要求對電解槽及時排查,促使電解槽盡快脫離高溫區進入第五區。
因此,結合電解槽電壓升降同初晶溫度、電解溫度、過熱度之間關系,控制電解槽熱平衡,并基于增減適量的電解槽氟鹽量,用于電解槽電解質成分調整。實行主要控制方式,調整槽電壓,過熱度條件允許情況下,適當的升降槽電壓,設定電壓升降限度,實現低溫鋁電解工藝生產全過程的有效控制,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
總的說來,低溫鋁電解工藝作為一種低能耗、高效率的工藝,相較于常規工藝,對鋁生產流程優化改進,可以有效提升生產效率,減少鋁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損耗和環境污染,在保障生產全過程安全的前提下,助力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