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瑞
(臨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山東 臨沂 276606)
綠色采礦技術是在傳統開采技術上逐步發展的一種新型的開采技術,作為綠色礦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的要求,在傳統的采礦工程中,由于存在采礦技術條件的限制,傳統的粗放型的開采技術使得在礦產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環境問題,造成了一定量的礦產資源浪費[1]。山東省臨沂市是礦業大市,累計發現礦產73 種,有保留礦山超過120 個。按開采方式劃分,其中露天開采超過70 家、地下開采超過40 家、其中金礦、鐵礦、地熱、金剛石礦、建筑石料用礦為優勢礦種。長期以來礦山開采都是粗放型開采方法,資源浪費嚴重,對周邊環境破壞大。
在當前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礦業發展的背景下,采礦工程實施中需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保證資源的綜合高效利用,為保證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需要大規模推開綠色開采技術,建設綠色礦山,提升采礦工程的整體效率,促進礦產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環境的污染。
傳統開采存在的問題:傳統的采礦技術存在較大的技術局限性,在礦產資源的開發方面常常會伴隨著土地資源破壞、水資源的破壞、大氣環境的破壞及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等問題,導致區域內的生態失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礦山開采有兩種方式,露天開采和井下開采。礦山開采不僅要建設工業場地、采礦場,還有表土場、廢石堆場等設施建設。
露天采場在礦山運營期不斷采掘和擴大,對地表生態環境造成持續的擾動影響。隨著露天開采的進行,堆存的巖石越來越多,廢石堆場占地范圍也會隨之增大。井下開采可能產生采空區塌陷,破壞巖體原有的平衡狀況,地表土壤、植被等也受到破壞。
礦區土壤污染和退化、廢渣排放、植被減少等因素影響動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樣性的降低,對礦區景觀生態格局產生嚴重破壞。
礦山廢水主要來自礦山開采、冶煉和洗礦。采礦過程中產生尾礦、采礦廢石以及礦坑排水。礦床開采將礦物暴露在地表,致使礦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發生變化,加大了釋放至礦山生態環境中的金屬污染物。暴露在地表中的采礦廢石和尾礦含有硫化物,氧化形成酸性物質,致使礦坑排水變為酸性,重金屬污染物在酸性水中的釋放能力較自然風化的釋放能力要強得多[2]。尾礦、采礦廢石伴隨著雨水的淋濾和溶解,礦物的可溶成分釋放在廢水中。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廢水對環境產生嚴重污染,危害水體、動植物及人體健康。尾礦水中含有無機和有機藥劑,以及尾礦、采礦廢石伴隨著雨水的淋濾和溶解,礦物的可溶成分釋放在廢水中,造成水體污染。
在進行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會伴隨著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問題,并且同土地資源與水資源方面的影響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大氣環境方面的污染具有強烈的整體性特點。例如開采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硫等,二氧化硫不僅會對大氣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還會威脅開采人員的身體健康,甚至引發瓦斯氣體,增大了采礦工程的危險指數;還有露天開采過程中形成的粉塵、噪聲等污染,無不對大氣環境產生強烈的影響。
由于在采礦工程中存在水污染、大氣污染與土壤污染,區域內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動植物的棲息地受到影響,由于生存環境的破壞,導致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面臨著一定的威脅,一些特殊的物種甚至會瀕臨滅絕[3]。
基于此,必須大力發展集約化、經濟化、科技化的綠色開采,綠色開采在開采中能夠做到低碳、安全、經濟、環保,最終保證礦業開采過程實現綠色、安全的目標。只有真正做到綠色開采,才符合真正的綠色礦業發展要求,建設臨沂市的綠色發展示范區。
臨沂市為推廣綠色開采技術,轉變礦業發展方式,統籌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與節約化發展、綠色礦山點狀建設與綠色礦業全面推進的關系,積極推進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成立了臨沂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督促礦山企業認真學習把握綠色礦山建設9大行業標準,增強建設綠色礦山的主動性,主動幫助礦山企業把關綠色礦山建設方案[4]。印發了專門工作方案,在山東省內率先建立了市級綠色礦山第三方評估機構庫和專家庫。臨沂市將礦山無塵化開采加工,運輸道理硬化、礦區綠化,料場堆放等指標細化作為非煤礦山整治規范標準寫入整治方案,并報市政府批準。
目前,臨沂市以蘭陵會寶嶺鐵礦為代表的大型地下礦山通過科技創新、技術改造實現了對礦產資源的“吃干榨凈”,綜合利用;以山東奧建新材料有限公司、平邑中聯水泥有限公司為代表的山石開采礦山實現了無塵化開采運輸、“工廠化”加工,傳統意義上的破壞生態、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礦產開發模式正在逐漸退出。臨沂市超過40 家具備綠色礦山建設條件的礦山全部完成了綠色礦山建設任務,并全部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及市縣級實地核查,其中山東黃金礦業(沂南)有限公司銅井、金場分礦,臨礦集團會寶嶺鐵礦等3個礦山入選了國家級綠色礦山;郯城縣株柏煤礦入選了省級綠色礦山。
(1)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礦山企業積極性不高。2017年,自然資源部(原國土資源部)聯合財政部等發布《關于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國土資規〔2017〕4 號),明確指出從礦產資源、建設用地、財稅、金融等方面支持綠色礦山建設[5]。但地方制定的支持綠色礦山建設的傾斜標準的依據不充分,比如優秀綠色礦山是否可以優先增劃礦產資源、優先保障建設用地、獲得更多財稅優惠和財政補貼等相關細則及激勵機制仍未出臺。
(2)部分綠色礦山建設主體積極主動性不足。作為綠色礦山建設主體的礦山企業,特別是經營效益較差的企業在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積極主動性不夠,完全是為了“綠色礦山”而建設綠色礦山,缺乏主體意識、責任意識,近期利益和長遠發展未實現協調統一,企業創新的活力沒有得到最有效的發揮。
(3)部分綠色礦山建設“只重外表、不重實效”。部分礦山開展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在礦區綠化、廠區密閉、防塵抑塵等方面只注重其形,而不能真正實現綠色礦山的內涵。比如在礦區綠化上就是將樹、草集中種在一個地方,不管綠化植物的存活率和美觀度;在廠區密閉上,卸料區、加工區等密閉不徹底;在揚塵控制方面雖安裝有吸塵器、霧炮、噴淋系統等設施,但并沒有按照真正需要裝配、使用,實際效果不佳,加工區內地面和設備上布滿粉塵,部分礦區甚至還存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現象。
在采礦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綠色開采技術逐步成為主流技術,通過這種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保障采礦工程實施中的效率,促進資源開采與環境保護的同步性,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的步伐。
根據臨沂市應用情況,綠色開采對于礦產資源的利用率、環境保護、土地保護有著很高的價值,但是企業開展綠色礦山建設的積極性還需提高,目前的綠色開采技術的發展尚不成熟,存在成本高、操作難得問題,在未來需加強技術改進,提升綠色開采技術的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