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強
(金山區輻射和危險廢物管理中心,上海 200540)
從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社會經濟獲得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亦大幅度提升。生活質量的提升所帶來的相關問題即是生活垃圾等多種固廢物的產生量亦在逐漸提升,此種問題在中國城市地區發生更為明顯,而農村地區將秸稈作為代表的多種種植廢物形成的廢物污染亦十分明顯,針對固體廢物的管理是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最薄弱的環節,故而應當從國外發達國家引進成熟的管理技術,對我國固廢物進行高效管理與運用。
填埋這種處理形式,具備處理量大、成本低、適應性強與管理方便等多種優點,但當前這種填埋形式大多數均運用在一部分經濟相對落后但是土地面積非常寬闊的各種貧困地區,此種形式的不足即是土地面積占用量很大,極易對土壤與地下水產生污染。現如今,有關技術工作人員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對利用填埋形式產生的污染問題實行相關控制工作,比如將垃圾進行壓縮與垃圾破碎后在進行填埋等,這些對策有助于增強固廢的分解,然而不足之處即是在分解進程中極易形成諸多沼氣,如若疏忽一點則就會產生非常嚴重的火災。
對固廢實施焚燒工作不但能夠減少大量土地資源的利用,而且焚燒所形成的熱量能夠用在發電供暖等多種利民惠民工程建設中,此種處理形式往往多用于能源不足、土地緊張的相關地區廣泛運用。但是焚燒的不足之處仍然非常明顯,固廢物在實際焚燒進程中產生的各種大氣污染物會對空氣中的大氣產生非常嚴重的污染,由此利用焚燒進行處置就對國家科學實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對于此種形式,中國當前運用焚燒爐進行焚燒,能夠減少對大氣產生的污染,具備相應的推廣價值與宣傳價值。
所謂固廢水泥窯共處理,即是在水泥物質的生產進程中運用固體廢物,根據固體廢物來代替各種一次性燃料以及一次性原料,運用固體廢物中存有的再生能源與再生材料。主要囊括三種路徑,其一固體廢物可以代替原化料-水泥煅燒熟料,其二,固體廢物可以代替燃料化-水泥燃料煅燒熟料,其三,固體廢物可以替代混合材。我國水泥窯能夠處理的相關廢物包含各種工業廢渣、工業危險廢物、各類污泥以及各種城市垃圾等多種。共處置技術在西方多個發達國家已經有很多年的運用經驗,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F如今,我國水泥企業對于各種廢物的應用主要限制在原料代替層面,然而在燃料代替層面仍然處在探索時期。在社會其他行業,除去水泥窯協同處置技術之外,亦實行了共處置技術的相關探究,比如運用煉鐵高爐來處理處置各種金屬尾渣、各種礦砂、各種廢塑料以及煤焦油等廢物,運用電廠爐來處置處理污水廠產生的污泥,已獲得很好的成效。在“十三五”規劃期間,引入創新型、發展性固廢共處置技術是我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領域社會企業在相關行業中保持先進性、前沿性的主要形式之一,全面利用工業窯爐開展各種工業固廢、危險固廢以及有機固廢共處理技術,把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和本行業的對應產業鏈進行有機結合,是日后固廢處理處置的主要發展目標與方向。
所謂等離子氣化技術,即是指能夠從固廢中提煉出能夠回收的相關物品以及將碳基廢物轉變成合成氣,此種合成氣屬于一種十分簡單利用一氧化碳與氫氣共同構成的可燃氣體,能夠直接燃燒或者用來提取出更為高級的一些燃料與化學用品。在冷卻之后產生的灰渣屬于玻璃狀物質,因等離子氣化技術具有非常緊密的架構,十分適合將其作為一種建筑材料應用。故而,可以最大程度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應用等離子氣化技術能夠高效摧毀與二噁英相關的有害物質,尤其適用于焚燒飛灰等各種危險廢物的處置。在西方國家,等離子氣化技術發展相對完善,從2000年開始在全世界領域內推動創建商業化形式的等離子體廢物處理項目。在我國,對于等離子氣化技術研究比較晚,大部分均集中在探究、實驗室試驗階段。主要用來針對城市固體廢物處置,比如化學污泥、垃圾飛灰以及電子垃圾等多種領域,為運用在工程項目實踐中積累諸多經驗。
工業固廢的主要來源就是工業生產,工業固體廢物中含有的有毒成分與有害成分要比日常生活垃圾以及農業垃圾高出很多,并且污染物亦更加集中,故而如若發生污染危害,則產生的污染程度是非常嚴重的。伴隨當前城市化進程的持續增快,中國建筑垃圾的產出量與排放量持續增多。針對建筑垃圾最常見的處理形式即是填埋形式或是露天堆放,這兩種形式均大量占用我國土地資源。故而,首先,要全面做到建筑垃圾的環保再次利用,降低土地資源的應用。把建筑垃圾通過粉碎、分選與篩分成合適粒徑作為再生磚、再生綠化種植土與再生混凝土等。其次,用固廢來代替我國高資源浪費型在建筑中運用的傳統建筑。能夠運用秸稈中具有的纖維素以及木質素兩種物質制作成建筑板材,在這一制作過程中應用的主要技術就是秸稈熱壓成型技術,而且生產出的建筑板材具備材質輕、強度大、剖面密度均勻以及保溫性較好等多種特性,通過特殊處置后還能夠阻止燃燒、防蟲與防火。
固體廢物處理問題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應當用生態系統式的對應解決方案,而固體廢物產業生態系統的創建恰是能夠全面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最科學、最高效的方式。首先,所謂生態系統化的社會產業,就是創建多樣化、鏈條化以及等級化的生態元素,并且可以構成能夠持續性運行的體系。針對固體廢物來講,主要囊括垃圾分類、垃圾集運、垃圾資源化處置與垃圾資源化運用等多種環節,在這些環節中無論哪一部分產生問題均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產生不利影響。現如今,中國垃圾固體廢物特別是生活垃圾的實際分類工作仍然處在零基礎時期,即便經歷過我國政府多年的激勵與環保垃圾桶在城市設立等多種形式,仍然無法改變人們長期固有的生活習慣,而沒有產生有效科學的分類。當前我國垃圾分類的現狀,一般均是人們把各種垃圾進行統一丟棄,而這些垃圾通過集運后進入到固定垃圾處理廠后進行二次粗簡分類,隨后是粗放式、簡單式的焚燒或填埋等,即便存有一小部分展開詳細垃圾分類,亦是提升處理成本。在事實中,最好的垃圾分類就是在垃圾形成的源頭展開科學合理的分類與投放等有效方式。產生這些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類長期習慣和我國政府無償收集垃圾、運輸垃圾而形成的。眾所皆知,市場是主要的檢驗標準,使全部垃圾進入到健康有序的市場化階段,正確分類投放垃圾能夠得到相應補償,而無序投放垃圾是我國完善與垃圾分類所面對的主要問題。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生物鏈條與垃圾分類投放類似,所有元素均需要具備屬于自身的生態學定位,健康有序的市場化運作就是產業生態化創建的重點工作之一。
如若想充分解決固體廢物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即是資源利用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全面考慮的是怎樣提升資源的應用率以及有效性,再從各種資源利用開始階段既應當全面考慮資源利用的所有環節,就是整個資源的具體利用生命周期中存在的環保性問題。比如,對于復合伴生礦物的具體利用問題,不可以為了減少相應成本,就運用單一粗簡的方式來提煉特殊礦物,對半生礦物產生大量浪費。需要積極研發礦物資源的科學綜合利用技術。針對資源利用問題,需要運用真實有效的循環經濟形勢,就是資源到產品、產品到應用、應用到報廢、報廢到資源,如此不但能夠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形成,而且還能夠把資源或其他物質在運用進程中所有環節中具有的可利用性全面發揮出來,進而大大提高資源環保循環利用率。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固體廢物處理問題深受廣大人們關注,因中國固體廢物處理技術仍然處在發展起始階段,即便無法與國外技術進行比較,然而也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則需要我國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發展技術創新、培育相關技術人才、完善監管體系,創建可持續性發展的生態固體廢物處理技術系統,為國家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