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栗榮曉
百年歲月,初心不改,艱苦奮斗,歷久彌堅。2020年7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這標志著北斗事業進入到全球服務新時代。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成果,更是國家的名片,充分展示了中國速度、中國精度、中國力量和中國創造。北斗系統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未來與5G、人工智能、工業技術的互聯融合,對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促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智能產業發展都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如今,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于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領域,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未來的每一天才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責任和使命的真正所在。
積極推進北斗系統在自然資源的深化應用。一是加快完成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及其數據中心兼容北斗三號的改造和配套升級工程,使基準站全面接收北斗三號數據。二是提升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維持與統一服務能力,大力推進自然資源系統國家級和省級基準站數據資源統籌,構建框架統一、功能完備、無縫銜接、服務高效的全國北斗定位差分服務“一張網”基準服務系統。三是推進北斗系統在測繪地理信息、耕地保護、自然保護地監管、地質礦產、海洋事務、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災害預警防范、調查監測、林草碳匯計量等自然資源領域的深入應用。
加快建設中國新時空服務體系。要推動“北斗+”與“+北斗”技術創新,加強北斗與物聯網、無人系統、人工智能、5G通信、區塊鏈等戰略前沿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北斗融入新基建,催生新業態、新產業,逐步實現北斗產業化向更寬范圍、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邁進。要推動“三農”、移動大健康、智能交通和科學普及、科技教育、科創競賽等領域的高精度大眾化應用服務創新,形成各種各樣的、行業的、區域的、大眾化的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推進北斗高精度大眾化的技術自主化、系統國產化、應用規模化、服務產業化和市場全球化。
持續完善優化產業生態保障體系。要加強北斗法治建設的頂層設計,加快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出臺,通過政策法規導向、打造優質服務、資金配套撬動、稅收減免等“組合拳”,加強標準規范、知識產權、投融資環境建設,優化完善北斗產業生態保障環境,助力產業做大做強。要推動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建設,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安全、高智能、高彈性、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進一步營造衛星導航國際法治環境。要推動北斗系統在相關國際領域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在全球更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應用,我國在參與全球衛星導航治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北斗法治建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重點在建設和運用國際雙邊多邊機制、推動北斗系統全面進入國際標準、運用國際規則使用頻率軌位等資源、開展國際衛星導航法治交流與合作等方面展示和體現法治力量,構建公平公正公開的衛星導航國際秩序,營造有利于北斗國際化發展的法治環境,讓北斗系統更好地服務人類發展進步。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北斗系統歷經27載,調動千軍萬馬、歷經千難萬險、付出千辛萬苦,走進千家萬戶。展望未來,征途漫漫。中國北斗、服務全球,這是北斗系統的不變初心,更是時代賦予北斗系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