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倫根(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消化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已成為很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超重和肥胖人數在全球范圍內激增,預估到2030年,大約有30億人肥胖。肥胖除了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以外,還會增加肝臟疾病尤其是脂肪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近年來隨著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及有效的抗病毒治療的應用,慢性乙型肝炎作為我國最重要和最多的肝臟疾病發生率已明顯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發病率已達30%左右,現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常見慢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生與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和高尿酸血癥等代謝因素相關,因此現在已將其更名為代謝相關性脂肪性肝病,其中肥胖是發生脂肪肝的最重要的因素。
肥胖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使心臟負擔加重,心功能下降,大多有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易引起冠心病、心梗和腦梗,肥胖也可以影響腎臟使腎功能下降。肥胖損害呼吸系統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肥胖對女性造成閉經、不孕、多囊卵巢綜合征增加,對于男性造成雌激素增多、雄激素減少,出現陽痿。肥胖可以影響血糖,造成糖耐量異常及糖尿病。肥胖損害關節,肥胖和某些癌癥密切相關,肥胖影響心理狀態、社會交往、生活質量,肥胖縮短壽命,因此應該預防肥胖。
肥胖與肝臟疾病關系也非常密切。即使沒有伴發其他疾病,肥胖并發脂肪肝比例也很高,60%~80%的肥胖者并發有脂肪肝,20%~40%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這些脂肪性肝炎患者10年內肝硬化的發生率為20%,肝病相關死亡率為12%,死因包括肝硬化所致的肝功能衰竭和肝細胞癌。肥胖所致的肝硬化也是所謂的隱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
“胖人體虛,胖人胖肝,胖肝易損”。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肥胖已成為健康體檢兒童和成人肝生化指標異常的主要原因,50%-60%患者血清肝生化指標異常與肥胖有關。肥胖與脂肪肝的關系比飲酒與脂肪肝的關系更為密切,當前日益增多的脂肪肝主要是肥胖相關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酒精性脂肪肝僅占5%~10%。肥胖患者比體重正常人群更不耐受酒精、藥物、工業毒物以及肝臟手術和缺血相關肝損傷,肥胖為酒精性肝硬化和隱源性肝硬化并發肝癌的重要危險因素。并且,肥胖及其伴隨的脂肪肝可促進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的進展,并影響干擾素對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的效果,結果使肝硬化和肝癌的發生率增高。此外,肥胖可導致肝移植術后脂肪性肝炎復發、原發性移植肝無功能并降低其術后存活時間。
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什么特效治療脂肪肝的藥物,肥胖脂肪肝患者的治療需要采取多種綜合個性化的治療方法。基本的方法是健康宣教、行為糾正、控制飲食和運動,使體重恢復到正常的狀態,只要體重恢復到了正常的狀態,那么脂肪肝的情況就會有所削減,這也是很多人所使用方法。如上述方法無效的話可考慮應用藥物和一些減肥手術等進行治療。只有將肥胖控制好,脂肪肝及其他相關的疾病將會得到很好的改善,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