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梅
(江安縣中醫醫院腎病內科,四川 江安,644200)
腎衰,也就是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發展到后期的一種病理狀態,可分為急性腎衰竭以及慢性腎衰竭,急性腎衰竭發展迅速,而慢性腎衰竭則主要是由于長期的腎臟病變,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行其功能逐漸下降而造成的腎衰竭的發生。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事業也在逐漸的創新,但是目前在治療腎衰竭特別是慢性腎衰竭上,暫時沒有特效的臨床藥物,但是又大量臨床試驗證明,采用中西醫結合診治對延緩或組織慢性腎衰竭的病情發展有臨床意義,那么也就是說明,在發現腎衰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采用中西醫結合的形式進行診治而不是坐等透析。
腎衰竭早期以氣虛證、陰虛證、陽虛證夾水濕證為多見;中期以氣陰兩虛證、陰陽虛證夾濕熱證、血瘀證為多見;晚期以氣血陰陽證為多見虛證夾溺毒證多見。腎衰竭的中醫治療原則是辨證論治,根據臨床復雜的證型制定治療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應注意精神、飲食、起居、運動、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積極參與。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鈉、磷,可延緩腎臟損害,緩解鈣磷代謝紊亂和水鈉潴留。經常鍛煉有利于氣血運行順暢,脾胃功能正常,增強抗病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如果腎衰竭伴有高血壓、糖尿病、水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和嚴重貧血,就要充分利用西醫的優勢,如降壓藥、胰島素、促紅細胞生成素等,控制血壓、血糖,改善貧血。ACEI 和ARB 能降低腎小球高壓、高灌注和高濾過,減少尿蛋白,對延緩腎小球硬化、預防腎間質纖維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需要注意預防腎衰竭急性加重,如:利尿過多致血容量不足,ACEI 和ARB 使用不當,呼吸道、消化道和尿路感染誘導或控制時應用抗生素損害腎臟。
目前,在中西醫結合治療腎衰竭的過程中,在西醫的保障下,中醫特色治療能起到更安全的作用,解決了許多西醫不能解決的問題,如尿蛋白控制不好、尿蛋白缺乏等,ACEI 和ARB應用有限,不能降低血壓,胰島素抵抗,此時出現嚴重的自覺癥狀,如頭暈、厭食、疲勞、失眠等,中醫辨證施治往往能提高慢性腎炎所致腎衰竭的療效。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注重運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往往能取得奇效。
食品和藥品,特別是毒性大的食品和藥品,是體內毒素的主要來源。我們可以通過減少動植物蛋白質的攝入來減少食物毒素的產生,需要攝入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同時減少食鹽、磷的攝入;避免腎毒性藥物的攝入,部分疾病的治療可以利用物理治療、針灸、中藥外用刺激任脈、督脈,足太陽膀胱經,以及局部處理等,減少不必要的口服、靜脈藥物攝入,防止藥物毒素的產生。
在減少毒素攝入的同時,應盡快排出體內毒素,以減少毒素對臟器的損害。通過對腎經的外刺激治療,進一步減輕殘余腎經的負擔。在治療腎病患者時出汗、排氣、大便增多,是排毒的具體表現。
腎衰的主要病機是脾腎虛、濕瘀。因此,調理脾腎、溫補命門、活血化瘀、泄濁解毒的藥物,應經經絡運至腎和臟腑;同時,口服無毒副作用的藥物應與中藥有效成分結合,經血液循環運至腎臟;針灸,按摩與叩腎相關經絡穴位相結合,可增加腎病患者腎臟血液灌注的發生率,促進新陳代謝,改變腎臟病理結構,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增加腎臟排毒功能,進而激活和修復腎細胞,恢復腎功能。中醫研究表明,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減輕免疫、細胞因子和炎癥介質對腎臟的損害,許多中藥有修復慢性腎損害的作用,如大黃、丹參、川芎、積雪草等。在修復腎細胞的同時,要從根本上調整腎功能衰竭患者的脾腎虛,促進腎功能的恢復與平衡,從根本上改善腎功能衰竭。如人參、冬蟲夏草、當歸、地黃、黃芪等。
在面臨腎衰竭的腎性貧血,腎性高血壓、腎性骨病,皮膚瘙癢,失眠等情況,除了在并發癥的治療中,促紅細胞生成素可改善腎性貧血,α-酮酸補充必需氨基酸可改善營養狀況。如腎性貧血,除了使用促紅細胞生成素外,可以使用何首烏、女貞子、墨旱蓮、桑椹、狗脊等中藥滋補陰陽改善貧血;皮膚瘙癢除了使用抗過敏治療外,可以使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等中藥外用緩解癥狀。
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需要面對大量的腎衰竭患者。西醫的標準化診斷和治療容易遵循,而中醫的標準化診斷和治療則困難得多。中醫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經驗豐富,但通過基礎理論和嚴格的科學方法對比研究成果并不多。從近年來的報道來看,科研設計不夠嚴格,診療標準不統一,辨證分型不規范,治療方法多樣,處方復雜,缺乏研究數據多中心,大樣本,足夠療程,以及統一的中藥質量。長期的研究觀察并不容易見到,因此在采用中醫藥的使用上,需根據專業醫師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辯證論證。
慢性腎功能衰竭目前缺乏特效的臨床醫學治療方法。我們的目的是腎病的綜合治療,即中西醫結合、內治外治,延緩慢性腎衰竭發展的病程,提倡在合理的情況下,積極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早期治療原發性腎病。根據情況,我們可以開始使用ARB 或ACEI 藥物,這些藥物可以主動控制蛋白尿,減少腎臟炎癥反應。提倡中醫藥及時合理干預,提高機體免疫力,通過增加腸道毒素吸附和排泄減少毒素的吸收,改善腎病衰竭癥狀,減少腎小管損傷和腎纖維化,改善腎循環,減少并發生的發生等有積極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