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宇
(陜西省榆林市吳堡縣第二中學,陜西 榆林 718200)
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實驗探究的內部動力。通過調查可知,大部分學生對實驗感興趣,但是由于不了解具體的實驗過程,未掌握實驗方法,所以,不知如何進行實驗。還有部分學生表示自己因為理論知識基礎較差,進行化學實驗比較難,所以,不愿意進行實驗探究?;诖耍處煈獜囊韵聝煞矫媾囵B學生實驗探究的興趣。
一方面,通過趣味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產生探究欲望。例如,“滴水生煙”實驗,在蒸發皿中放入少量干燥鋁粉和干燥碘粉,混合后進行觀察,幾乎看不出兩者有明顯的化學反應。而后將蒸發皿放入墊有玻璃板的玻璃鐘罩里,在鐘罩的頂部塞入單孔橡皮塞,在塞孔中插一個盛有水的分液漏斗。操作時,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從分液漏斗中滴入1—2滴水于蒸發皿中,則鋁和碘在水的催化下,發生劇烈的反應而生成碘化鋁,鐘罩內出現“紫氣騰騰”的美麗景色。神奇的化學現象能夠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并激發其好奇心,使其產生探究興趣。
另一方面,通過趣味實驗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使其能夠運用所學解決實驗現象,從而樹立探究自信,增強實驗興趣。例如,在制作酸堿指示劑時,教師通過科學小故事講授酸堿檢測的原理,將理論知識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而后組織學生基于理論知識的理解進行實驗操作,結合實驗現象與教師、同學探討實驗原理,從而進一步學習酸和堿的化學性質的相關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海水曬鹽”相關知識時,直接播放相關視頻進行說明,這樣不僅能夠創設直觀的情境,便于學生觀察,還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習體驗。
問題是課堂互動的基礎,是合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的前提。因此,化學實驗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其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鼓勵其提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在當前實驗教學中,教師會刻意地設置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但是真正的問題源自學生的內需,往往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可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以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為例,這一實驗對學生來說并不難,教師從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進行啟發引導。探究前,教師以“燃燒的手指”進行課堂導入并要求學生根據實驗提出問題。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為什么浸入水中手指沒有立刻熄滅?”“手套帶有酒精,手掌沾水,為什么就可以避免燒傷手指?”“物質燃燒的條件是什么?”隨后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所學,展示影響物質燃燒的三個因素“氧氣”“著火點”“可燃物”并提問:“如何證明這三個因素是物質燃燒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呢?”經過討論,學生認為可以采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探究。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對三個因素一一進行實驗檢驗,得出“氧氣”“著火點”“可燃物”是物質燃燒的三要素。
通過實踐發現,教師的問題引導以及鼓勵學生表達疑問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促進了實驗教學的順利實施。并且,學生對由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內容有著較深的印象,相關知識掌握牢固。因此,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權利,讓其有機會進行提問、愿意提問,并能夠自主解決提出的問題。
初中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化學知識的起步階段,因此,教師在組織實驗活動時應考慮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實驗操作能力等多種因素,以確保設計的實驗符合學生的發展水平,并且通過實驗能夠在現有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合作探究是實驗教學中經常采用的一種方式,對培養學生自主實驗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化學屬于自然科學,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傳統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化學知識只是機械地記憶化學公式,化學反應原理,并沒有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化學教學也未充分發揮育人的作用,難以讓學生的品質品格得到發展。
對此,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注重融入文化,促進學生品質品格的提升。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中華民族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如我國是最早使用煤、天然氣、石油的國家,也是最早冶鐵、煉鋼并用濕法煉鋼的國家。這些內容的融入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師還可以結合侵略戰爭、科技競爭、醫學發展等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使其意識到學習化學對建設國家的重要性,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
綜上所述,加強核心素養教育是新時期初中化學教學的必然選擇,實驗教學是落實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手段,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并提升其科學品質。當前初中實驗教學存在較多問題,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因此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化學實驗探究刻不容緩,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基于現有理論研究,積極開展教學實踐,進而完善相關理論,豐富實踐經驗,為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提供有益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