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珍
(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教育和體育局教研中心,河北 張家口 076250)
語文教材本身有許多具有良好教育意義的佳作,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中學語文教材具有了多樣性、人文性、時代性,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精選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質兼美的特點,不僅有很高的文化內涵,而且弘揚很多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當然,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去整合,挖掘。
新課程標準把教育目標表述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剛起步的現階段,可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視為心理教育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應根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任務不同,確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教師在備課時,除了明確學科心理教育目標和獨特任務,還要突出科學學科的特點,緊密與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譬如,《我的母親》記敘了作者童年至少年時代如何在母親的嚴格要求和深情關愛下成長的幾件事,《人生》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況,表達作者對人生本質、對人類社會生活的深刻理解,表達珍愛生命的情感;魯迅先生的許多作品如《孔乙已》《藤野先生》等,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尊重他人尤其是尊敬師長;適應環境、與人和諧相處的人際關系;克服變態心理,解決面對現實生活中不合理的一面而產生變態人格的問題等。《我的信念》表現了居里夫人作為一個科學家的性格特點和人格力量。學習了課文,讓每個人都能記住這位作家的話:“生活對于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學生了解這些人物的精神世界,認識到人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境界,提高心理素質。在講名家名篇時,我們結合講一些他們刻苦學習的故事,為他們創造性學習的精神和科學方法,給學生樹立榜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時,都特別希望得到教師的反饋,尤其是對他答案的肯定。如果答錯了受到冷落,或者得不到教師及時的肯定,都容易損害學生的自尊心,都會直接影響其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耐心地矯正,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但是,不恰當的表揚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教師應避免做出類似這樣的評價。“真聰明”“真了不起”。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海姆·G·吉諾特博士在其著作《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中提到真正有效的評價應該是有建設性的,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們的感覺,千萬不要評價判斷孩子的性格和品行。在運用表揚的時候,要盡量表揚孩子的行為而不表揚孩子的品行。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價值評價。有益的表揚總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做出的成就。
課堂是學生生活的主要空間,學生在課堂上投入的時間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將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心理氛圍的性質主要決定于人際關系的質量,影響課堂心理氛圍的不僅僅是師生關系,同伴關系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是否善于建立同學間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進步的氛圍很重要。一些教師最愛進行學生間的比較,以為以此可以給學生帶來積極的競爭和壓力,可以轉化為更大的前進動力。殊不知,這其實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競爭壓力。生活在這樣的班集體中,每一位同學就意味著一份壓力,層層包圍、層層緊裹,這種氛圍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積極心理學認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發青少年內在的激情,幫助他們發展綜合的技能,承擔起生活的責任,成為有社會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在科學課堂教學中,評價時要強調他們的優點與長處,對于他們出現的點滴進步與努力都要給予鼓勵與贊美,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情緒和習慣。
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和訓練。這是對學生心理活動影響最大,當然也是最難做好的工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交談、電話咨詢、個案研究等等。在學校展開“知心姐姐”的信箱活動,就是信函咨詢的一種形式;或者通過寫反思日記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作出指導,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課堂學習是學生一天的主要活動,如果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無疑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義和價值的開展途徑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