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婷婷
(第三師五十團中心幼兒園,新疆 圖木舒克 843804)
創新力是可以培養的,創新力發展的關鍵期在學前階段。對學前階段的幼兒實施創新意識的開發與培養不僅事半功倍,且對幼兒下一個階段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筆者就幼兒創新意識的開發與培養談談自己的幾點見解,以供同仁參考。
創新作為主體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的個體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兒教師要將幼兒看成獨立的個體,在彼此之間構建平等良性的互動關系,要以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為主要教學方式,進而開發幼兒的興趣和潛能。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創新教育的入手點,理解并支持幼兒的創新表現,尊重幼兒的創新行為。不同幼兒的創新水平具有一定差異,教師要重視因材施教,能夠結合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尊重其各式各樣的想法和行為,保證幼兒能在自身水平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創新。
教師要重視幼兒創新教育的滲透性發展,在制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時有計劃和方向地滲透創新教育的內容,可以通過編排故事、舞蹈和歌謠以及帶領學生制作手工和玩具等形式滲透創新教育,鞏固教育目標。
寬松的教學氛圍能夠為幼兒提供更為豐富的創新條件,幼兒園要配合教師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材料,保證幼兒的創新時間和條件,能夠滿足創新能力的鍛煉需求。要構建愉悅自在的心理環境,讓幼兒能夠自由地發揮想象空間,實現自主選擇。除此之外,教師要及時和家長溝通,實現家園合作,為幼兒創建多元化的創新氛圍。總的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構建創新的氛圍,實現幼兒創新能力的養成。
1.解放幼兒的雙眼。幼兒的眼睛明亮有神,教師要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可以通過在教室內擺放一些讀物吸引幼兒閱讀的興趣,要及時更換新的讀物,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園內的綠化植物,讓幼兒在不同的季節關注植物不同的變化;可以帶領幼兒走進幼兒園的食堂、附近的超市、周邊的公園,讓幼兒開拓視野、接觸社會,積累感性的經驗,掌握更多的社會現象促進創新精神的發展。
2.解放幼兒頭腦。大腦是幼兒行為活動的指揮官,教師要引導幼兒解放大腦主動思考,這是實現幼兒想象力發展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運用“圖形組合法”,將不同形狀的結合圖拼板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拼出不同的圖形并向其他同學介紹圖形名稱,在鍛煉幼兒大腦活躍性和創新性的同時還強化了其語言表達能力[1]。
3.解放幼兒雙手。幼兒雙手是實現各種創新行為的“重要武器”,教師要組織幼兒從小事做起鍛煉自己的能力,比如鼓勵幼兒自己吃飯、喝水、穿衣服,或者鼓勵幼兒參加簡單的掃地、發餐具等活動,也可以組織幼兒做一些簡單的手工,讓幼兒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探索生活中的創新,實現個體能力的發展。
4.解放幼兒的嘴巴。語言是實現良好表達的工具,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出不同的圖片,讓幼兒根據圖片內容講述或描繪故事情節,也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講故事或者編歌謠的比賽,強化幼兒和幼兒、幼兒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讓幼兒敢于表達并愿意表達,發揮其創新能力和水平。
5.解放幼兒的空間和時間。教師要帶領幼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可以帶領幼兒參觀其他班級的教室,觀察其他班級的教室布置、其他班級幼兒的課堂表現,也可以帶領幼兒走出校園去觀察大自然和小動物,讓其感受社會和自然。另外,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加集體活動,通過集體活動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的融合打破學習時間的限制,增強活動密度,讓幼兒有充裕的時間干自己喜歡干的事[2]。
教學評價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過程及效果,教師要重視課程評價,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更關鍵的是要在幼兒活動的過程中考量其主體性的發揮水平,要結合個體差異允許幼兒有犯錯的可能,爭取實現幼兒獨立個體的自由發展,實現創新思維的提升。
幼兒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最大的阻礙在于怎樣將教育目標轉換成幼兒發展目標,我們要從教師的創新工作形式為入手點,要將創新的理念傳遞給家長和幼兒,實現整個教育環節的創新,將創新教育發展成具有動態化、開放化和靈活化的教學過程。教師不要單純地按照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要靈活有目的地追隨幼兒,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做出適當地調整,在教學過程中繼續改變和創新,要保證所調整的教學安排能夠符合幼兒的個體發展,這才是教師創新工作的體現[3]。
通過分析過去的幼兒教育活動我們可以得知,部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存在忽視幼兒教學主體未知的情況,會限制幼兒創新思想和行為的發展,這對整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不利影響。新的教學環境下,我們要重視教育的創新,也要培養幼兒的創新,這是今后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讓孩子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重要人才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成功,我們要為此奮斗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