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翠利
(中共范縣縣委黨校,河南 濮陽 457500)
網約車模式已經成為人們出行模式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網約車大量進入市場運行,隨之引發了許多社會性問題。根據有關調查顯示,很多出行大眾的合法權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侵害,這不僅給人們的出現安全保障方面帶來了問題,也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為了有效解決網約車有關侵權責任法律問題,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考查,并對此給予合理化建議,以促進網約車正常穩定發展的秩序。
在突發情況下,由突發交通事故引起的在網約車侵權責任問題,主要是指交通事故對受害人的生命、健康和財產權利造成嚴重損害等,以至嚴重破壞了受害者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國的現行法律法規還沒有明確規定網約車侵權的責任主體認定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侵權主體則包括多個群體組成,具體包括網約車的駕駛員、網約車在線操作平臺、網約車租賃公司以及勞務派遣公司等,由于這些責任人之間沒有明確的法律關系,也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因此有必要根據交通安全法和風險承擔原則綜合考慮,著重于尋找解決此類侵權問題的方法,為當事方保護其正當權利提供了有效的途徑[1]。
網約車不良事件近年來出現不少,其中與網約車駕駛員的素質水平和平臺設置漏洞息息相關。首先,駕駛員勞務派遣公司在任用職工時,沒有合理地選拔人員,對于素質水平不過關的駕駛員沒有把控到位。其次,網約車平臺系統自身還存在漏洞,不能及時監管網約車司機的行為路徑,從而易引發后續的社會問題,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很多不法司機趁勢搶劫、強奸、故意侵犯乘客的人身傷害等重大問題,對當事人不僅財產遭受損失,也造成了嚴重的身體和心理傷害。因此,除了刑事制裁之外,還應對駕駛員、網約車運輸公司、網約車平臺以及駕駛員派遣公司等進行追究責任,從各個環節做到綜合處理。
在人們通過網約車方式出行的過程中,網約車使用平臺的后臺可以利用定位系統獲取乘客的實時定位信息,而乘客在使用移動設備時,也只能通過開啟定位系統后才能獲取車輛信息,因此,在這個環節就可能造成乘客的一些信息出現泄漏。在乘客到達目的地后需要付款,這時付款過程中還包含諸如姓名、乘客的銀行卡號、身份證號碼、付款密碼等信息,這些無形之間的信息一旦暴露,將會對乘客的個人信息的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針對此種不合法行為,網約車平臺和網約車駕駛員應承擔相應責任,共同對乘客的合法權益進行賠償。
首先,根據勞動合同關系確定相應承擔責任主體,依照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的經營活動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本W約車平臺是責任承擔主體,應當承擔相關責任,駕駛員在這種情況下不構成侵權責任,也不承擔連帶責任。其次,當根據勞務合同關系承擔責任主體時,根據有關法律顯示,“在個人之間形成了勞務關系,提供勞務的一方通過勞動對他人造成損害,則接受勞務的一方應對侵權行為負責”。網約車平臺有責任以雇主的身份做出回應,但此時駕駛員是由于嚴重疏忽或故意導致乘客遭受損害,則駕駛員應當對乘客的權利負責。第三,確定負責協議的主體認定,由于網約車平臺涉及交易活動的所有方面,因此它將“四方協議模型”的特定要求與相關法律規定結合在一起,以防發生違規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侵權事件,網約車平臺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網約車平臺不能僅作為中介服務提供商。
有效建立網約車侵權責任承擔機制的重要基礎是從立法機制改革入手。與先前的責任機制相反,解除網約車運營平臺和承運人之間的連帶責任,并且突出顯示了該平臺的承運人狀態。如果乘客遭受損害,他們可以迅速找到相關責任主體。在這種情況下,網約車平臺與網約車司機應當建立良好的談判關系,合理擴大了網約車保險的覆蓋范圍,更好地規范了網約車的運營環境。這不僅有利于維護乘客的合法權益,還能促進各方利益的協調保護,對于網約車市場也起到了凈化作用。
在綜合治理網約車規范運行的過程中,政府、媒體和群眾應結為一體,建立規范網約車平臺違約責任監督機制[2]。在政府的領導作用下,加強對網約車平臺的核實審查工作,規范網約車平臺運用程序,落實好跟蹤處理系統,完善處理好各相關侵權責任處理案件。同時,加大媒體的監督力量,一方面媒體要積極宣傳正能量,弘揚社會和諧發展的觀念,引導網約車平臺走在正確的道路;另一方面,利用媒體的快速宣傳力量壓制網約車推卸責任的不良做法,迫使網約車平臺及相關責任人自覺承擔應有的責任。
總之,為了方便人們出行,也為了保證乘客出行安全,提升網約車平臺運行的安全性非常必要。重要的是,網約車平臺在發展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完善系統設置,自覺承擔相應責任;網約車司機也需提升自身素質,端正思想態度,提供更好地出行服務。同時,還需要政府、媒體以及群眾多方努力,加強監督,推動網約車市場規范合理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