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捷
(玉林市退役軍人醫院(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廣西 玉林,537000)
強迫癥(OCD)是以強迫性的思維,或是為擺脫這種思維產生的痛苦,而采取的一種將強迫行為作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礙,世界衛生組織將OCD 列為當今十大致殘疾病當中的一種[1]。臨床上,對該部分患者的治療,一般會加用其他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從而對原藥的療效進行增強,也就是增效劑(augmentation)[2-4]。所以,本次主要是基于5-羥色胺、多巴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4 個較為重要的神經遞質通路,研究對其他抗精神病的相關藥物的增效機制。現對強迫癥增效治療機制進展綜述如下。
通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OCD 治療增效劑主要有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而且這兩類藥物還是各國指南當中的一線推薦藥物,以下便簡單舉例介紹幾種增效藥物的治療作用機制。
在全部治療OCD 的藥物當中,僅有SSRI 類與氯丙咪嗪的效果最為持久穩定,而動物模型藥物誘導法大多使用多巴胺激動劑[5]。所以,5-羥色胺與多巴胺谷氨酸的異常是治療OCD 的理論依據。相關研究人員[6]采用隨機雙盲的臨床研究表明,此類增效劑對于OCD 的增效治療,有著顯著的效果。通過12 周的治療后,阿立哌唑組的53%患者相比于安慰劑組的17.6%患者的Yale-Brown 強迫量表(Yale-Brown Scale,Y-BOCS)評分顯著下降,大于25%(治療效果較為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阿立哌唑具有較好的增效作用。
利培酮在多巴胺受體中發揮作用,基于再攝取抑制劑藥物的使用,能夠對OCD 患者所具有的認知功能性障礙進行改善。Hatalova 等[7]認為多巴胺異常的系統調節對海馬神經元突觸可塑性,造成嚴重影響,氯米帕明+利培酮能夠調節控制海馬到前額葉神經元中的D1 受體信息的傳遞。Kaminska 等人[8]通過研究發現,單獨使用艾司西酞普蘭能夠使眶額皮層再攝取抑制劑藥物能神經元的活性增加,通過利培酮的加用治療后,效應會被逐漸地放大,而且多巴胺可以增加神經元的活性。帕利哌酮又名9-羥利培酮,是利培酮在體內經肝臟CYP2D6 酶代謝后的活性代謝產物,與其他藥物合用時,很少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但帕利哌酮緩釋片的合并使用在強迫癥患者的治療中,能在不增加不良反應的同時起到增效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奧氮平是一種新型的抗精神病類藥物,抗精神病作用很強,也能夠應用于強迫癥及其他精神類疾病的增效劑。
鹽酸齊拉西酮膠囊是一種新型的非典型的抗精神病類藥物,作為一種抗強迫癥治療的增效劑,可以通過某些受體(如D2 等)而發揮出增效作用。此外,與強迫癥患者有認知偏差具有關聯性,通過該膠囊治療之后,患者的認知功能可以獲得相應地改善。
谷氨酸是誘發此類疾病的一種關鍵的興奮性神經遞質,與可塑性突觸、記憶和學習有關,是腦組織重要的能量物質,可維持大腦機能。現階段,用來增效治療OCD 的谷氨酸藥物有利魯唑、金剛烷胺及美金剛等。Emamzadehfard 等人[9]開展了一項隨機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利魯唑有著較為明顯的增效作用。有臨床研究[10]表明氟伏沙明和美金剛聯合使用,對于難治性的OCD 癥狀,有著顯著的治療效果。所以,美金剛對于NMDA 受體產生的抑制,能夠對其增效作用進行解釋。
氟哌啶醇是作用于γ-氨基丁酸通路的典型藥物,即便是一類較為經典的精神病治療藥物,伴有輕微的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然而多項的meta 分析表明該藥物作為一種增效劑,在強迫癥狀緩解方面,相較于其他抗精神病類藥物,有著顯著的效果,探索其增效機制需要從γ-氨基丁酸通路出發,而且該類藥物會通過該通路發揮出治療OCD 的增效作用。
以上有關分子研究都不是在OCD 動物模型當中展開,缺少對應的強迫行為改善佐證。所以,仍然需要需更多的動物行為學研究進行相應的驗證。
目前,對于家庭因素在強迫癥中作用的研究還比較有限,不過我們可以看到,強迫癥的起病和發展是多因素的結果,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存在著交互的作用。家庭的環境、父母的養育方式以及父母的個性特質都從各個不同的層面影響著強迫癥狀的起病和發展。因此,研究強迫癥發病和發展的家庭因素,將有助于在對強迫癥進行臨床治療時更加有的放矢地兼顧家庭干預。
王玉燕[11]通過研究指出,強迫癥患者實施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期間給予針對性護理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減輕抑郁。該治療方法通過對腦異電狀態的調節,使腦部的代謝條件及調節神經功能得到好轉,是目前的情況精神狀態的狀態科一種重要的治療方法之一。同藥物治療控制控制相比,它能更加快速的控制精神狀態的狀態癥狀,包括精神狀態的狀態分裂癥、抑郁癥、躁狂癥。
經顱磁刺激治療是精神科物理治療的方法,通過改變刺激強度大小,使大腦皮層達到興奮或抑制的功能。當然每個人情況不一樣,稱為個體化的治療,使用的刺激頻率強度因人而異。精神疾病的患者,進行物理治療也非常有效。強迫癥治療不僅用經顱磁刺激治療完全改善,還要通過藥物攝入以及心理治療才能幫助完全緩解。現代醫學上強迫癥是非常難治的疾病,現在不能完全能治愈。所以一定要采用各種方法聯合治療,達到最大緩解。
勞恩榮[12]指出,森田療法可以對強迫癥進行有效治療。該療法的治療原則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可以消除患者的矛盾心理,糾正他們對于疾病產生的錯誤觀念,順其自然地對癥狀和負面情緒接納,繼而將神經質性格帶來的消極影響消除,發揮出正性情緒的積極作用,并對患者的精神狀態與人生觀進行調整,促使其坦然面對生活。住院式的森田療法分為四個階段,即絕對臥床期、輕作業期、重作業期、社會康復期,對強迫癥治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當前的臨床研究表明,有多種增效劑可以顯著提高再攝取抑制劑類藥物在OCD 治療方面的療效,然而一些臨床上的研究表明,效果顯著的增效劑在嚙齒類動物實驗當中反而無法將刻板的行為減少。所以,此類研究結果無法讓人全然接受。但卻對新型高效增效劑的開發,以及對臨床治療的指導,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