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芳,宋 英,向麗芳,劉桂花
(1.昆明市婦幼保健院,云南 昆明 650031;2.昆明市盤龍區人民醫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一種多發慢性疾病,易引起排便障礙、陰道壁膨出、子宮脫垂等系列癥狀,發病率約占40%[1]。對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者,選擇一種科學的檢查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研究應用盆底超聲檢查,觀察產后盆底功能障礙的相關變化,為臨床提供一種科學、準確的篩查方法,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收集2019年9月-2020年4月我院產后42d后復查孕婦483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45歲,平均年齡(30±4.5)歲,體質量指數 (BMI) 18.0~26.6kg/m2。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二、方法 1.經會陰四維超聲檢查方法 ⑴儀器準備:選擇GE-E10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選用容積探頭,探頭頻率4~8MHz,掃查角≥85°,探頭戴隔離護套。⑵患者準備:檢查前詢問病史,囑患者排空膀胱及直腸后10min內進行檢查,取仰臥截石位。⑶二維及四維超聲檢查:①靜息狀態:探頭縱向放置于患者會陰處,獲得盆底標準正中矢狀切面。觀察各臟器有無異常回聲,測量逼尿肌厚度、膀胱殘余尿、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轉角、膀胱與參考線(過恥骨聯合后下緣的水平線)間的距離[2]。②收縮狀態:囑患者做盆底肌收縮運動,觀察肛提肌和肛門括約肌有無損傷和斷裂。③Valsalva狀態:囑患者做Valsalva動作,啟動四維成像選用Render模式獲得盆底軸平面圖像,動態觀察前、中、后3個腔室的臟器移動情況,評估各腔室有無臟器脫垂或膨出,并在最大動作時測量肛提肌裂孔面積。
2.盆底功能障礙超聲診斷標準,Valsalva動作下:①膀胱膨出分度:膀胱頸位于線下0~1cm為輕度,1~2cm為中度,≥2cm為重度。膀胱膨出Green分型為:I型膀胱膨出: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轉角<45°。II型膀胱膨出: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轉角≥45°。III型膀胱膨出:膀胱最低點達參考線或位于線下,膀胱尿道后角<140°,尿道旋轉角≥45°[3];②子宮脫垂:子宮頸距離最低點達參考線上≤1.5cm或線下;③直腸膨出:直腸壺腹部達線下≥1.5 cm;④肛門括約肌損傷:冠狀面TUI軸平面下肛門括約肌連續性中斷,缺損超過30°并多于4/6的層面上出現;⑤恥骨直腸肌撕裂:肛提肌連續性中斷。⑥肛提肌裂孔面積>25cm2。
三、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
結 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我院483例產后盆底超聲檢查陽性病例187例,陽性率高達38%;陽性病例中83例有漏尿和(或) 便秘,占44.39%;陽性病例中順產124例,占66.31%;剖宮產47例,占25.13%;膀胱輕度膨出(II型) 46例,占25%;子宮輕度脫垂32例,占17%;直腸輕度膨出18例,占9.63%;肛提肌裂孔擴張85例,占45.45%;膀胱輕度膨出(II型) 合并子宮輕度脫垂21例占11.23%。
討 論以上數據表明,自然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礙發生率高于剖宮產,以肛提肌裂孔擴張、膀胱膨出明顯,主要是由于經陰道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需經由產道娩出,對周邊鄰近臟器、組織產生擠壓,從而導致盆底功能障礙。經會陰四維超聲成像檢查具有價格低廉、無創、操作方便、實時性等特點,對盆底器官組織空間分辨率較高,可清晰顯示盆底組織解剖結構、功能病變情況,有利于提高診斷準確性[4]。綜上可知,經會陰四維超聲應用于產后盆底功能障礙評估診斷對臨床判斷病情、制定早期盆底功能訓練方案具有可靠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