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國重點電廠、直供電廠、統調電廠恢復到了正常水平,而沿海電廠和環渤海港口存煤也在快速修復中。截至目前,沿海8 省電廠庫存2782 萬t,存煤可用天數18d;我國環渤海港口合計存煤2520萬t,比節前增加了728萬t。借助春節淡季,我國煤炭市場告別了前一階段的優質煤緊缺現象。在各環節庫存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電廠可以積極消耗自身庫存,從容地拉運低價長協煤和進口煤;3月份,煤價有望企穩止跌,但漲幅有限。
截至目前,產地大同煤價下跌了275 元/t,港口煤價下跌了580 元/t,山東自備電廠接貨價下調了320 元/t。從2021 年1 月份下半月至今,產地、港口、接貨價格均出現摧枯拉朽式的下跌。目前,已長達1個多月,煤價尚未觸底。業內人士分析,在3月上旬,煤價有望觸底,企穩止跌。
進入2月份,市場低迷、價格走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國有大礦滿負荷運行,保供生產增量,長協兌現率高。其次,最冷的時候已經過去,民用電負荷下降,尤其我國華東、華中地區天氣明顯回暖,民用電負荷下降,電廠耗煤量減少。再次,春節期間,部分工業企業停產放假,有的民營企業放假將持續到農歷正月十五,造成工業用電負荷下降,未達到高位。
從沿海8 省電廠存煤情況分析。1 月14 日,沿海8 省重點電廠存煤2112 萬t,日耗232 萬t,可用天數9.1d,是電廠耗煤最高峰。隨著日耗的下降,市場下行,煤市分水嶺開始出現,煤價在1 月15 日開始下跌。而到了2 月1 日,臨近春節,部分地區工業企業開始放假,沿海8 省電廠存煤2246 萬t,日耗180 萬t,可用12d。2 月17 日,正值農歷大年初六,沿海8 省重點電廠存煤升至2581 萬t,日耗113 萬t,可用22d。從數據上看電廠日耗水平,相當于1 個月前用煤高峰期時的一半,而距離正常水平還有一定差距。
春節過后第1 周,坑口與北港市場出現同時下跌,環渤海港口市場煤價格向550 元/t 進發。而在保供政策下,供給水平維持高位,大秦、朔黃等三大運煤鐵路滿發,環渤海港口存煤快速增長。我國環渤海港口合計存煤大幅增加,部分港口爆滿;而需求保持平淡,拉煤船稀少,就連平時大量壓船的黃驊港下錨船都下降了不少,顯示了需求的低迷。環渤海港口存維持中等略偏高水平,庫存處于積累過程中,其中,長協煤供應充足,港口拉煤船較少,電廠積極性低,觀望情緒仍很濃厚。終端日耗偏低,終端、曹妃甸港、江內存煤累庫明顯。在環渤海港口,庫存不斷得到積累,下錨船卻大幅減少,供需雙方對后市預期分歧較大,交投氣氛一般。大秦線主要下水港口——秦皇島港庫存增速較慢,而曹妃甸港和京唐港庫存增速較快。
需求方面,下游恢復緩慢,預計大概在2月底、3月初或將正常,但關鍵問題是各環節累庫速度過快,電廠存煤可用天數大幅增加,促使煤價承壓增強,市場整體弱勢。短期內,煤價下跌趨勢難改。后續市場重點關注下游工業企業的復工情況,需求會否有顯著好轉,或將利好煤價的止跌趨穩。
2020年入冬至2021年1月中旬,產地拉煤車排隊,優質煤供不應求,是刺激煤價快速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經過長時間的打庫存,周邊電力、化工等行業庫存已經得到補充;臨近春節,拉運積極性開始下降。而產地拉煤車減少,采購減少,促使產地煤價已無支撐,水分被迅速擠出,產地大同5500kcal/kg煤價從710元/t跌至435元/t。節后,天氣轉暖,煤礦產能釋放更加暢通,港口運輸也擺脫凍車、凍煤的干擾,煤價承壓下行。
主產地供應寬松,需求乏力,坑口價整體仍持續下行。節后,煤炭市場持續低迷,大部分煤礦累庫明顯,為刺激銷售,礦方降價促銷。終端部分用煤企業節日期間積攢的庫存尚未消耗完;在煤價下跌的情況下,只保持剛需采購,中間貿易商更是不敢冒然拉運,一直在等待抄底。由于港口以保長協為主,市場煤不斷跌價。終端用戶采購需求冷清,詢貨偏少且壓價嚴重,成交十分冷清。
節后電廠日耗開始恢復,目前長協供應尚能滿足剛需,電廠對市場煤接受程度不高,采購意愿不強,港口供需雙方對后市預期出現分化。供應方認為,今年經濟形勢不錯,隨著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的加快,需求會很快復蘇,拉煤車也會增多,價格有望企穩止跌。而需求方認為,北方港口存煤正在加速回升,尤其曹妃甸港、京唐港存煤出現較大幅度增加。而天氣轉暖,民用電負荷下降,電廠日耗沒有回升到高位;加之終端用戶的庫存又有進口煤和長協煤支撐,庫存回升較快。因此,買方觀望情緒依舊濃厚,壓價明顯,市場成交活躍度較低,部分詢貨壓價意愿偏強,報價小幅下探,成交偏弱,按指數下浮5~10元/t詢貨。目前,實際交易價格早就低于大型煤企月度長協價格,并直逼年度長協價格。
春節假期過后,南方部分工業企業生產處于漫長的恢復期,很多民營企業、餐飲業和服務業需要等到農歷正月十五過后才能復產。目前的沿海電廠日耗仍處于緩慢的恢復期。且節后庫存繼續積累,加之春季即將到來,正值用煤淡季;因此,采購積極性較差。節后社會各環節均有積累,而拉煤車、船不多,這也是造成了市場下行和煤價下跌。綜上所述,短期內市場弱勢難改,煤價仍有下行空間。預計產地煤價還將下跌1 周,港口煤價有可能跌到3 月上旬。隨著農歷元宵節過后,“兩會”保供前提下,以及基建、工地開工,港口煤價將止跌企穩并在3月中下旬小幅上漲。
需求端復蘇緩慢,節奏慢于供應端,壓迫市場繼續下行,煤價持續走跌。港口煤價跌破大型煤企月度長協,并跌至600 元/t 以下后,繼續下行。目前,市場供需關系較為寬松,疊加各環節庫存積累,而需求端恢復節奏依然慢于供應端,沿海六大電廠日耗升至58.5萬t;但距離正常水平仍有差距,促使下游被動累庫,拉運低迷,北方港口下錨船持續低位,市場煤價格一路下行。
盡管國家倡導原地過年,但并不代表不放假,因此,工業用電同比2020 年肯定是要增加的,但還是較正常情況下還是下降了不少。法定節假日結束后,下游也并未完全復工復產,除了重工業之外,服務行業等仍處于放假模式,很多民營企業安排農歷正月十五過后才復工,因此,整個春節期間,電廠用電負荷下降明顯,南方終端用戶借機實現了補庫。此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偏暖,加之部分企業尚未復工,電煤需求持續偏弱;使得下游剛需釋放不足,且經歷長假期間持續累庫之后,北方港口煤炭庫存增加較多,并進一步加劇了市場觀望氛圍。在環渤海港口,市場總體需求仍顯不足,少量投機及非電需求還盤采購,對煤價支撐不足,現貨價格延續弱勢。
產地大部分煤礦生產基本恢復,而下游需求相對較弱,電廠采購量少,部分站臺貿易商暫停發運,少數剛需以冶金、化工用戶為主,煤礦整體銷售情況較差,價格不斷下調,部分產地趨穩。目前,當前各環節庫存增加,市場壓力加大。目前終端減少市場煤采購主要原因有:一是日耗降低,且后期2~4 月份是傳統用煤淡季,被動補庫時間長,采購壓力不大;二是主要進口國印尼雨季即將過去,發運將恢復,加之南非煤、俄羅斯煤會進入國內市場;三是電廠存煤雖有增加,但未達到高位;加之北方仍處于取暖期,國有大礦滿負荷保供生產,長協兌現率高。
保供政策在2月底,最晚3 月份會緩慢退出,屆時國有大礦減產,加之產地“煤管票”政策或將重啟,以及“兩會”之前安全檢查趨嚴,供應能力存在被重新限制的可能。如果那時保供政策退出后,長協兌現下降,出現中間環節和終端累庫不及的情況,行情就會止跌企穩。3月份中下旬,將迎來節后第一輪小漲,但漲幅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