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靈
(云南民族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由于歷史、地理等因素影響,云南省發展起步晚、發展速度較慢,尤其是云南省邊境地區貧困面廣且程度深,這嚴重阻礙云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推動云南邊疆地區經濟發展仍然任重而道遠。為此,云南省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興邊富民行動”的號召,于2005-2010先后實施了兩輪興邊富民工程,又于2015-2020年,實施兩輪“興邊富民行動”,即“沿邊三年行動計劃”。麻栗坡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的重點幫扶對象,是云南省實施興邊富民的重點邊境縣之一。
麻栗坡縣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東南部,東接富寧縣、西鄰馬關縣,北靠廣南縣、西疇縣,南與越南的河江省同文、安明、官壩、渭川、黃樹皮、河江"五縣一市"接壤??h境狹長,呈東北西南走向,國土面積為2357平方公里,轄4鎮7鄉9個社區93個村委會1962個村(居)民小組,其中沿邊鄉鎮有8個,國境線長達277公里,占云南省全省中越段邊境線的20.5%,占全州邊境線的63%,有1個國家級一類口岸、14個邊民互市點及108條邊境通道。麻栗坡縣總人口為28.6萬人,主要民族有漢、壯、苗、瑤、彝、傣、蒙古、仡佬8個,占總人口的40.9%。在少數民族中,有6個世居少數民族為跨界而居民族,在越南均有分布。[1]
據歷史記載,嘉慶元年(1796),多方客商紛紛來麻栗坡經商,因四周都有麻栗坡樹,顧得名麻栗坡,遂形成了麻栗坡街。麻栗坡縣雖然歷史悠久,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其建制較晚,設立于1961年10月。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當地黨委和政府及各族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下,麻栗坡縣各民族邊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麻栗坡縣是新中國經歷戰爭時間最長的地方,在革命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與犧牲,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長期的戰爭使麻栗坡縣創傷損失十分嚴重,導致其社會經濟落后,發展動力不足,可以說,麻栗坡縣不僅是邊疆民族地區,更是集貧窮、落后和戰區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
麻栗坡縣委、縣政府重視興邊富民行動的開展,將其作為麻栗坡快速發展的良好契機。經縣委縣政府多次實際入鄉調研,并根據麻栗坡發展實情,編制和推行了科學的《麻栗坡縣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第一輪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年限為2015-2017年,麻栗坡實施范圍包括8個鄉鎮、22個沿邊村委會、1個社區、419個自然村、1個農場及1.53萬戶6.33萬人,主要任務是緊緊圍繞6項重大工程31項子工程來實施。[2]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麻栗坡縣累計投入總資金83131.326萬元,其中,上級補助到位資金35299.95萬元,群眾自籌資金42387.01萬元;改造房屋2463戶,硬化鄉村公路163.11公里、村內道路20.22萬平方米;為了提高農村飲用水的安全性,處理飲用水提升改造51件;加強文體服務,安裝廣播電視7000戶,實現戶戶通。[3]
第二輪沿邊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年限是2018—2020年,麻栗坡縣近年來主要圍繞7項工程38項子工程來實施,涉及特色城鎮、基礎設施、優勢產業、公共服務、開放水平、穩固邊疆等多方面。[4]與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比較,增添了7項子工程,資金投入也增加了一倍。麻栗坡縣堅持將興邊富民行動與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相結合,體現了協同性、精準性等特點,努力讓邊疆群眾脫貧、不返貧,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黨和國家出臺興邊富民政策旨在推動邊疆地區現代化發展,緊跟其他地區的發展步伐,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自興邊富民行動實施20年以來,在推動麻栗坡經濟、政治,民生、民族關系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當地各項事業發展的必要基礎,換言之,其他各項事業發展都要依托于當地基礎設施的完善水平。自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以來,麻栗坡縣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在交通、網絡、農業等基礎設施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效。當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有效改善。到2019年年末,麻栗坡縣全縣公路總里程有3536公里,等級公路密度為72‰;縣鄉公路已全部為硬化路面,班車已可以到達全部鄉鎮;105個村(居)委會全部通硬化路、全部通班車。網絡基礎設施得到有效加強。全縣移動、電信信號已實現全覆蓋,電話用戶達21.38萬戶,互聯網用戶達14.58萬戶。農業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麻栗坡縣不斷加強坡改梯建設,新修生產道路及水窖,提高農業生產能力。
麻栗坡縣委縣政府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積極打造麻栗坡特色產業、優勢產業,加大對產業扶持力度,以帶動經濟發展。一是,形成特色種植區,優化了種養殖結構。麻栗坡主要種植甘蔗、烤煙、八角、中草藥等經濟作物,以此為基礎建立了11個特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同時擁有14個規模養殖場。二是,引進企業到麻栗坡發展種養殖和食品加工產業,如引進云南味全食品、上海嘉燕、云南牛旭等企業到麻栗坡發展食品加工業。截至目前,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56個、龍頭企業21家、家庭農場5家,有20多萬各族人民從中獲益,其中涉及19000多貧困人口。三是,麻栗坡縣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了61個品牌,如“云純”“紫霖璘”“佼佼者”等。[5]
麻栗坡縣緊密結合興邊富民行動,全面貫徹落實強農惠民的有力政策,使麻栗坡民眾收入不斷增長。2019年麻栗坡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599元,比上年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108元,比上年增長12%。近年來麻栗坡縣積極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邊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以“寨子清潔·我家干凈·鄉村美麗”活動為抓手,開展農村生活環境清潔工作,邊民生產條件及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截至目前,全縣已硬化串戶路381.5萬平方米、房屋防護9565戶;新建及改建衛生廁所共29390個、有機肥收集處理池3982個;積極開展志愿者活動,清理村內水塘、溝渠及淤泥。[6]
麻栗坡縣以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為目標,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通過大力弘揚老山精神,以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為引領,打贏脫貧攻堅戰役,促進了民族團結,打造了一批具有麻栗坡縣特色的示范創建點。其重點突出了老山精神的特色和特點,形成了麻栗坡縣特色的脫貧減貧之路,全面提升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深度與廣度。積極抓邊疆地區美好形象建設,不斷提高邊境治理水平與治理能力,使全縣上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進一步形成各民族團結和諧、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形勢。
3.1.1 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隨著縣委、縣政府大力開展興邊富民行動,麻栗坡縣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論經濟實力仍較差且經濟發展質量并不高。就農業來看,人均土地面積較小,規?;潭炔桓撸洕魑锂a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也不高;就工業來看,工業基礎薄弱,現有工業主要是一些小型加工企業,大型企業較少,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只有12個,其中4個為虧損企業。工業發展對麻栗坡縣經濟的支撐和拉動作用不強,難以支撐麻栗坡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比如麻栗坡縣邊境旅游業的潛力有待進一步發揮。2019年麻栗坡縣一、二、三產業的比例為18∶35∶45,其特點是:一產不大、二產不足、三產不強,產業單一,產業結構有待優化。
3.1.2 對外開放程度較低,區位優勢尚未發揮
麻栗坡縣擁有狹長的邊境線,還有108條邊境通道,但是并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其對外開放水平并不高。一方面,當地與越南開展邊境貿易的平臺建設還未完善,沒有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另一方面,因邊境地區交通、網絡等基礎設施不發達,信息傳播速度較慢,制約著邊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對外開放水平??梢哉f,麻栗坡縣對外開放水平較低,口岸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沒有效帶動麻栗坡縣對外貿易的增長。
3.1.3 人力資本嚴重匱乏,人才隊伍建設亟待加強
人才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想邊境地區發展得快、發展質量高,必須擁有足夠數量的專業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邊境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邊境地區生活條件艱苦的事實,使得很多人才不愿留在本地發展,當地專業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現象尤其嚴重。首先,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選擇去沿海城市務工,雖然有可觀的收入,但是不致力于本地的發展,不利于本地產業的發展。其次,難以引進教育和醫療等領域專業人才,即使引進了,也沒有留住專業人才的實力基礎。再次,部分邊民群眾的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烈。各民族邊民受教育水平較低,缺乏自我發展與完善意識,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對勞動者素質的培訓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要認識到當地產業結構單一,競爭力小的事實,有意識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要繼續實施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品和名牌優勢產品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戰略,利用品牌及產品特色優勢提高當地農產品的銷量,切實提升當地農業質量、效益與競爭力;適當發展戰略性興新產業,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手工業及食品加工業,不斷增強其生命力與吸引力;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擴大招商引資,鼓勵當地各民族邊民創新創業,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加強工業對麻栗坡縣經濟的帶動力度;同時堅持系統發展理念,補短板,強弱項,提升第三產業戰略地位,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比如,應充分利用麻栗坡縣邊境地區紅色資源,積極發展邊境特色旅游業,打造旅游數字化呈現品牌,形成良好的旅游環境,提升麻栗坡縣的旅游形象。
進一步推進邊境口岸開放,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激活麻栗坡縣108個邊境通道,使口岸、通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首先,加強麻栗坡縣邊境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推動邊境地區鐵路通道、公路通道、高鐵通道、農村交通的建設,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其次,切實加快邊境地區口岸建設,采取先進技術控制口岸進出,提高通關效率,同時保障安全通行和邊防鞏固;再次,要加強外貿市場建設,不論是通過市場售賣帶的建設,還是產品結構的調整,都要激活當地市場,將特色口岸的市場做大做強,大力推動口岸貿易發展;最后,要抓好口岸城鎮建設,邊境城鎮的形象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形象,要建設整潔、繁榮、和諧的口岸城鎮,使其吸引邊境貿易往來,全面促進消費,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加大特殊政策傾斜力度,鼓勵專業人才在邊境地區就業創業發展。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就業體系,給予邊境地區人才充分的就業機會,實現脫貧致富靠自己;要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扶貧先扶志與智,切實提高各民族邊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質,提高人才的自我發展意識,大力培養當地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質人才;要提高邊境人才的福利待遇,根據艱苦偏遠程度、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當地財力狀況等情況,適當提高邊境地區人才待遇,使其安心邊境地區建設與發展;要采取政策傾斜,鼓勵與扶持外地專業人才在邊境地區創新創業,引導更多的優秀人才向貧困邊境地區流動,創造財富,致富邊境。
麻栗坡縣不僅是一個邊疆少數民族聚居區,更是一個集落后、山區和戰區于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鞏固精準扶貧成果任務艱巨。開展“興邊富民”行動是麻栗坡縣促進各民族邊民關系和諧和保障邊疆安全的客觀需要,是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維護國家穩定的有利手段。麻栗坡縣實施興邊富民行動以來,推動了其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更進一步推動了麻栗坡縣各民族團結進步,和諧發展,鞏固了邊疆建設,維持穩定局面。麻栗坡縣獨具特色的富民強邊之路,具有一定的可參考、可借鑒價值。當前,麻栗坡縣肩負著與全國人民共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繁重任務,要繼續創新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破除一切阻礙發展的因素,提高邊疆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增強各民族邊民的國家凝聚力與向心力,鑄牢各民族邊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