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麗
(瀘西縣農業環保農村能源監測站(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云南 瀘西 652400)
在目前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們的飲食文化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即不再滿足傳統社會中以解決溫飽為飲食的主要目的,而是在保證溫飽生活的前提下朝著綠色、健康、無污染的飲食方式中偏離,因此,有機農業種植不僅能夠節約生態、經濟等資源,還能夠改善種植環境,在該技術中,土壤的培肥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可以確保農作物最終的質量和產量,以此來促進有機農業的健康發展。
在目前的種植活動中,為了使農作物更好地生長發育,達到預期產量,在化肥出現初期,適當地使用化學肥料能夠極大地增加產量,并且能夠對是各類病蟲害進行防治,但是隨著時間推移,使用少量的化肥則很難達到預期目標,且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也在下降,因此,種植戶在進行種植時會加大化學肥料的用量如氮肥等,這不僅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破壞,而且經過分解會使作物中的亞硝酸鹽等物質提升,不僅會造成土壤質量的下降,而且還會影響農作物的品質,造成環境的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加重。但是相反使用有機肥料不僅會減少化學肥料對于環境的污染,而且也能夠為病蟲害的防治和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提供保障。
使用各類有機肥料能夠極大地提升土壤肥力,如生物有機肥在土地中釋放營養物質的過程較為緩慢,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各類營養流失,其釋放的營養物質多以氨基酸的形式向農作物進行供給,植物細胞在吸收這些元素外無需消耗過高的能量進能夠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因此使用有機肥料的農作物生長態勢較快,品質也較好。此外,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能夠直接影響到土壤的肥力、緩沖性以及通氣性,因此通過有機肥料能夠間接地提升土壤的肥力。最后,有機肥料還能夠提升并改善土壤中微生態平衡,從而提升土壤的肥力。
農作物的生長受到環境因素、氣候條件以及土壤成分的影響較大,但是通過使用有機肥料能夠將這些因素為農作物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因此,有機肥料在為土壤提供各類營養物質的同時,也間接地提升了農作物的生長態勢。
動植物類的有機肥料是有機農業種植中的關鍵和保障,動物和植物類的有機肥料來源十分廣闊,能夠用作肥料的常見動植物有各類動物的糞便、未添加防腐劑的動物皮毛和骨頭以及稻草、玉米秸稈、大豆粕等,上述物質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通過混合一定的比例,在充足的時間下進行腐熟,且動物糞便中的無機鹽經過腐熟后還能夠實現增肥土壤的目的,因此也可以將其作為追肥進行使用。
微生物肥料是一種以微生物為核心的肥料制品,制作該種肥料主要依靠兩種方式,首先就是直接利用各類微生物制作為肥料;其次是將以微生物降解的生物當作原料來生產微生物肥料,無論使用上述那種工藝方式制作的有機肥料,在有機農業種植種都能夠起到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以及增加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惡劣環境的能力,且不會對土壤、水源等生態結構造成破壞,因此,在種植中科學地使用微生物肥料不僅能夠加快農作物的生長,而且生產出的農作物也會具有較高的品質和產量,可以當作一種值得廣泛推廣的土壤培肥方式進行使用。
綠肥就是將綠色植物當作肥料,其涉及的范圍較廣,無論是大自然中的綠色植物還是人工種植的作物;無論是高等植物還是低等植物,都可以作為肥料進行培育,由于其來源較為廣泛,因此制作成本較低。通過綠肥同樣可以培育土壤和改良土壤結構,也可以為作物的生長提供如氮、磷、鉀等營養物質,因此也可以將其當作一種農作物的肥源進行使用。由于來源廣泛,其劃分的種類也較多,如可以劃分為栽培類綠肥和野生類綠肥、豆科類綠肥和非豆科類綠肥等多種,種植者在使用時應該盡量做到多元化,將綠肥的作用發揮出最大效果。
使用礦物質肥料能夠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于多種礦物質的需求,在有機農作物的生長發育中,使用其他種類的有機肥料可能無法滿足農作物對于各類礦物質元素的需求,這時就需要使用礦物質肥料進行補充,且礦物質肥料除了能夠改善土壤中的礦物質結構外,也具備環保和高效的特點。礦物質肥料中的微量礦物質元素不僅含量眾多,且種類也比較全面,因此在農作物種植和土壤培肥過程中也需要合理地使用礦物質肥料。
無論是在有機農作物的種植還是土壤培肥過程中,都可以在土地中投入一定量的蚯蚓,蚯蚓以土壤中的植物動物碎屑為生存保障,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能夠將水分和土壤充分地進行混合,以此來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從而將土壤的肥效進一步提升。此外,蚯蚓還能夠加快土壤中各類有機物質的分解,作物在生長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地充分吸收和利用這些物質,為作物的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有機農業種植模式中使用土壤培肥技術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農作物的健康、快速生長提供保障,且對于所培肥的土壤而言,其不能只局限在滿足作物生長的營養需求上,而且還要注重土壤耕層結構以及理性狀態的改善,因此只有確保土壤耕作方式的科學性,才能夠保護好土壤結構,避免由于不合理的土壤使用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一旦土壤發生貧瘠,將會影響到農作物對于營養物質的吸收。因此,選擇合適的土壤耕作方式是有機農業種植中運用土壤培肥技術的關鍵一步,且不同的耕作方式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也不相同,如使用輪作、輪耕等方式不僅能夠合理均衡土壤中的營養物質,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降低土地負荷,最終通過提升土壤質量來促進農作物的最終產量和質量[2]。
保障土壤培肥技術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進行科學的栽培,在不同的種植條件下,農作物對于各類物質的需求也不相同,且與農作物的品種也具有一定關系,因此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培肥工作,在確定農作物的所屬類型以及在每一生長階段所需要的營養植物總量為依據,以此將土壤培肥技術的最大效用發揮出來。
有機肥料是目前進行農業種植時應用的主要肥料,且相對于化學肥料,其安全性較高,因此,增加有機肥料的投入量是目前進行農業種植的基礎保障,但是化學肥料由于其操作的簡便性以及市場的廣泛性,某些地區在種植過程中有機肥料的來源逐漸減少,因此使用量和所占比例也在下降,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種植戶大多會選擇將無機非代替有機肥進行使用,這就導致了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中有機肥料的作用逐漸淡化,因此,要加大有機肥料的投入力度,并根據作物對于養分的需求合理地選擇有機肥種類,把握好作物營養臨界期和營養最大效益期的施肥以及用量,確保使用肥料的用量和準確性[3]。
土壤培育技術的關鍵也在于通過對于土壤結構的分析,挑選最為合適的肥料進行使用,因此在有機農業種植過程中,要在合適的情況下選擇各種肥料和施肥方式,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當注重所使用肥料對于土壤結構的影響。若土壤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礦物質元素,在這種情況下使用大量的礦物質肥料會導致土壤板結、通透性下降以及蓄水能力變差等現象,因此再使用肥料時,種植者首先要測試土壤中的PH數值,以此來調整土壤結構,如使用弱酸性的肥料能夠提升土壤的緩沖能力,提升土壤中的蓄水能力和通透性,以此來促進農作物的生長。其次,根據種植作物的不同,還要注重土壤溫度和濕度對于農作物的影響,若土壤中缺乏有機物質,則應當使用有機肥料進行彌補;若土壤中的濕度較高,一方面要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還要進行施肥追肥,以此增強土壤肥力。再次,種植人員還要根據種植的作物種類挑選合適的肥料,由于各類肥料中的物質構成不同,且農作物在各個生長時期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也不相同,因此種植者在進行種植前不僅要掌握土壤中各類營養物質的含量以及濕度、酸堿性等,而且還要了解將要種植作物的生長習性和所需要養分的種類,然后將兩者相結合,選擇合適的肥料進行培育。如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應當多使用含有鉀元素的肥料。最后,合理地確定施肥時間,確定合適的時間段進行施肥是保證農作物充分吸收營養的首要前提,且在使用前還應當確定施肥的總量,避免施肥過少導致的營養供給不足或者施肥過多造成的燒苗[4]。
在有機農業種植的各個環節當中,采用何種種植方式和施肥技術能夠關系到農作物的最終質量和產量,且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土壤培肥又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在種植過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土壤情況,又要掌握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做到合理地使用各類有機肥料,最終達到改善土壤和促進農業生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