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占元
(高臺縣紅崖子水管所,甘肅 高臺 734300)
伴隨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展進步,我國農業發展的機械化水平有不斷提升趨勢,而氣候災害發生率也相應增加,對農業產業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農田種植中,水利灌溉是常用的技術類型,特別是作為一個將近有15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對糧食有很大的需求量,通過合理應用水利灌溉技術對增加糧食產量、節省勞動力、提升農田的種植效率具有很大現實意義。分析當下我國水利灌溉的應用情況,不難發現其在管理制度、資金投入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應加速機關灌溉管理模式的改善、升級過程。
首先,農田水利灌溉技術符合農業生產現代化的要求,能為農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較可靠支撐,為農業結構專業化、集約化及規模化發展提供較強推動力。將該項技術用于農田生產中,農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能直接增加他們的經濟收入。
其次,為使灌溉技術得到更有效發展,政府應立足于現狀編制相應法律法規,遵照經濟市場原則實施“定水定量”制度,借此方式對人們的用水行為形成良好約束,引導他們確立節水意識,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1]。
最后,在農業灌溉管理階段,積極編制相應制度,對農民浪費水資源的行為能起到一定遏制作用,使水資源利用過程的公開性、公正性得到更大保障,這樣當發生突發情況時,可以參照有關制度去妥善處理,減少或規避用水糾紛,對農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過程有一定促進作用。
首先,客觀的講,當下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制帶有較濃重的計劃經濟色彩,管理工作基本上集中在收費、農田灌溉、防洪、抗旱等幾大方面上,缺少市場主體,對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的適應性偏低。其次,有關管理部門不具備自主經營權,為了能使用水利灌溉工程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很多管理者傾向把水利資源配置轉型成為市場售賣形式,倡導廣大農戶在農業生產活動中大量用水,一方面不利于農業現代化發展,另一方面也浪費了較多的水資源[2]。最后,未能科學設置水價,以致當地居民沒有得到應有的實惠,節約用水意識普遍偏低,這是很多農戶用水費用偏高及水資源浪費的原因。
近些年中,農業生產活動中的用水量有不斷提高趨勢,配置的水利灌溉設施類型與數目也相應增多。很多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階段暴露出如下問題,在建設早期投入大量資金,但是在后期管理中沒有預算出充足的維護資金,以致工程投用時間較長后,因資金不足導致一些工程病患并沒有得到及時檢修,維護。“帶病工作”勢必會降低工程的灌溉功能。也正是因為財政資金投入有限,導致相關管理人員在實踐中不能享受到基本的資金補貼或獎勵等福利,工作能動性較差,不利于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質量穩步提升。
我國年降雨量少,人口基數大,國人均占水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水資源不足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各行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驟然增加,外加較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均使可用于灌溉的農業用水顯著降低[3]。另外,當下我國基層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尚不完善,外加專業技術人員配置不足、管理機制實施階段暴露出一些漏洞等,造成灌溉用水利用率長期未見提升,甚至滋生出水資源嚴重被浪費的情況。
發展農田水利灌溉模式,能夠較明顯的節約水資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條件,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但在該方面農民群體的投入量不斷增加,而經濟收入卻不增反減,外加城市經濟的發展速度顯著快于農村,很多農村選擇進城務工,這是造成當下很多農村地區勞動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很難有剩余勞動力投入至水利灌溉項目建設與運維管理中,農民參與灌溉工程建設活動的積極性明顯不足,其原因不僅是由于農作物種植經濟效益偏低,還可能是他們對水利灌溉缺乏全面認識,外加推行的政策沒有重視各級政府投入主體參與的積極性,以致政府與農民參與積極性均偏低,引起投入主體嚴重缺失的問題。
水利管理部門應自覺確立水利灌溉項目科學化管理的意識,不斷提升管理方法、過程的科學性,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相關管理制度,使水利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得到更大保障。
首先,在科學管理方面,水利部門要參照區域農業產業發展現狀、農戶經濟收入水平等,做好、做實水利灌溉設施的設計建設工作,并確保各項水利設施建成投用以后能合理管理和維護,保證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順利推進,創造出較高的經濟效益[4]。管理部門應參照農協會的現實發展需求選擇科學、適宜的管理模式,很可能的為其用水活動開展創造便利條件,為提升其用水過程科學性要及時進行管理與引導,最大限度的提升農協會對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其次,建設健全管理制度。很多農戶學歷水平偏低,沒有自覺形成一定的節水意識,相關管理部門應主動肩負起自身職責,深入開展基層農田水利灌溉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創建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的管理體制,借此方式對廣大農戶的農田灌溉行為作出有效約束與科學引導,使農田灌溉高效性得到更大保障,促進基層農業長期健康發展進程。比如,水利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本地農業發展現狀,幫助廣大農戶編制切實可行的水利資源灌溉執行方案,督導農民積極采用高端技術開展灌溉活動。
最后,管理部門還需考慮大部分用戶的經濟收入水平,編制科學合理的用水計價體制,例如循序漸進實施階梯式的計價方法,一方面有益于協助廣大農戶確立節約用水意識,在農田生產中盡量減少用水成本,另一方面也允許用戶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實現水資源應用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資金是農田水利灌溉設施檢修、維護及升級改造的重要物質條件,當下該方面的資金基本上是由各級政府支出。因財政支出額度有限,故而大部分資金用于新創建的基礎水利設施方面,該類設備在短期內又不能創造較高經濟效益,這在很大程度上使資金周轉過程更為緊張、困難。鑒于以上狀況,水利管理部門應積極與政府進行協調,在互動交流過程中,幫助政府認識到農田水利有效灌溉對農業產業及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的促進作用,進而使農村水利工程事業得到政府更大支持,適度提升對水利灌溉設施的資金投入比,從根本環節使灌溉經費開支得到較大保障。
其次,管理部門也可以參照現實需求加強和金融機構的業務往來,適時申請銀行貸款,拓展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的融資渠道[5]。
最后,合理使用“民營合資”方式,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一方面能增加灌溉資金投入額度,另一方面也使農田水利灌溉活動穩步推進得到更大保障。
科學增加有效灌溉面積,對提升我國農業產量具有很大現實意義。在實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積這一舉措時,相關人員應充分分析本地水資源狀況,建議在水土資源環境較好的位置創建出新灌區。農田水利灌溉活動中應用漫灌措施,取得的效果也是極為顯著的,漫灌即直接在水源位置外挖出溝渠,把灌溉用水順利引進農田。為更好的節約水資源,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相關部門應大力推廣使用微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
農田水利灌溉工程在實施過程中,農民群體是最大的受益者。管理機構應加大宣傳力度,利用電視、微信app、標語等多種媒介去實現廣泛宣傳,協助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農田水利灌溉科學化的現實意義,積極參與到灌溉項目管理實踐中,輔助該項工作能順利推進[6]。管理部門應定期指派工作人員深入一線,在實踐中對農田生產面貌有較全面了解,掌握農田灌溉的適宜時機,主動和廣大農戶取得聯系,規避因灌溉活動開展不及時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當越來越多的農民肯定水利灌溉成效時,其參與水利灌溉項目管理工作的能動性也會相應提升,主動配合水利設施的安裝、調試、驗收及維護工作中,日常生產中重視對水利設備運行狀態的檢查,確保其能處于正常狀態運作,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及時上報給有關部門,協同處理。
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高質量推進是農村經濟長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實現穩農、強農、富農的重要支撐。新時代中,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新農村建設工作大步向前,積極做好、做實農田水利灌溉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現實意義。盡管當下這項管理工作在管理體制、資金投入及農民參與度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是若相關管理部門能主動調整工作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及調動農民參與積極性等,對水利灌溉工作質量與效率提升過程將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