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曉眉
2000年12月9日下午,“一堂音符跳動的黨史課”在西安培華學院育英樓3501 階梯教室舉行。學校黨委書記羅新遠教授、黨委工作部陳玲主任、各二級學院黨委書記、總支書記和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傳媒學院2000 級部分學生,共200 余人聆聽了這堂音符跳動、心情激動、讓人心動的黨史課。主講人陳大明是著名的作曲家,二級教授。陜西省教學名師,陜西省"三五人才"專家。陳大明說:我創作歌曲近千首,上百首作品曾獲各級各類大獎。但是當我上大學的思政課老師提出要我以自己原創的音樂作品“講”黨史課時,對我這名入黨多年的共產黨員和音樂人來說,這部作品的“創作”是一個新的挑戰。
“音符跳動的黨史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黨旗下的誓言。由女聲合唱《我的入黨申請》和合唱《黨旗下的誓言》兩首歌曲組成。作曲家談到創作的初衷時,輕聲唱起“敬愛的黨支部,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有許多先烈的故事在我心中閃光。”清新脫俗充滿青春活力的旋律,將黨員干部帶入了當年寫入黨申請的美好回憶中。傳媒學院戲劇文學專業2020 級學生張雨恬說:“這首歌讓我記憶猶新,聽起來就振奮人心充滿力量 聽起來比那些流行歌曲更好聽更悅耳。”《黨旗下的誓言——為“中國共產黨入黨誓詞”譜曲》,是曲作家在全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西安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張立杰教授提議下生發的創作欲望。能讓共產黨員在音符里在歌聲中重溫入黨宣誓時的神圣場景和莊嚴誓詞,是一份艱巨而光榮的重托。誓詞不同于歌詞,作曲家講述了音樂創作的不眠之夜及創作過程對自己思想的淬煉和精神的升華。說來也巧,西安音樂學院黨委組織的歌曲聲樂專輯在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延安中共七大會址等紀念地發布贈送后,西安培華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學校組織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合唱比賽中首選并演唱了這首《黨旗下的誓言》。馬克思主義學院崔昊副教授感慨道:“今天第一次聆聽作曲家親自講解并演唱有關黨的主題歌曲,有音符的誓詞可以使我們重溫常溫入黨誓詞,時時牢記我們共產黨人的使命。”
這堂黨史課第二部分:我們是共產黨員。歌頌英雄、譜寫地方基層共產黨員的模范事跡是音樂人的一份責任。關中、陜南、陜北三位共產黨員的典型事跡譜寫在了曲作家的音里。陜西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黨支部書記楊文洲犧牲的故事被拍成電影,曲作者以陜西戲曲為音樂創作元素,當視頻出現“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相勾連”的音樂和畫面時,感人肺腑、沁人心扉,共產黨員楊文洲的形象屹立在太白山高峰,聽眾們心頭。電影《秦嶺花開》講述了陜南山陽縣基層干部李長慶倒在扶貧崗位上的典型事跡。曲作者創作的主題歌《花開時等你來》,采用陜南風格的音樂寫出了當地人民群眾對黨的干部的懷念之情。陜北定邊縣海子梁鄉四大壕村農民石光銀18 歲入黨。把治沙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戰天斗地忘我忘家的精神被拍成電影《大漠雄心》。當屏幕出現村民們扛著鐵鍬行進在沙化地、集體吼唱著“我淚個蛋蛋拋在沙蒿蒿林”的場景時,共產黨員帶領群眾戰黃沙、脫貧困的壯舉讓聽眾無不動情動容。陳大明解說道:導演希望我在創作這部電影音樂的基礎上,寫一首主題歌。我建議群眾演員集體演唱一首耳熟能詳的陜北民歌,這樣聲音與畫面會更有聽覺和視覺的沖擊力。在群眾感天動地的歌唱中我的聲音我的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寫共產黨員,唱共產黨員,感染激勵著聽眾觀眾,更感動了作曲家自己。陳大明說:我們都是共產黨員,為人民發聲、為時代譜曲責無旁貸。他在2003年抗擊非典中創作的交響合唱《眾志成城》,2008年抗震救災創作的合唱《我們萬眾一心》,2020抗疫戰疫中創作的歌曲《我們心在一起》和專為陜西軍醫大學147 名白衣天使,大年三十出征馳援武漢而創作的歌曲《最美的背影》,我們看到了作曲家陳大明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把這一份體驗這一份感動傳遞給觀眾聽眾,讓人震撼讓人感動。宋藝同學說:“我很喜歡《最美的背影》這首歌,演唱的故事是我經歷過見證過的,所以讓我深受感動,讓我聽到音樂后一種贊頌醫生的心油然而生。”陳瑤同學說:“陳大明教授所有的歌曲都唱出了黨的偉大,讓我們看到了眾多黨員信仰之堅定,付出之恒心。”譜寫英雄故事,講好英雄事跡,弘揚英雄精神,這堂音符跳動黨史課更為鮮活鮮明鮮亮。
這堂課的第三部分:不忘初心,追夢幸福。音樂創作離不開一個情字,在黨史題材的音樂創作中,曲作者更是傾情傾心譜寫了幾十首原創歌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南湖七月天》到《馬蘭河在我心中流》《馬蘭窯洞的燈光》,從《到延安去》《愛的信仰》到新時代《追夢幸福》等。
《南湖七月天》的歌聲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多么偉大,多么光榮。這是師生們發自心底的聲音。在講解《馬蘭河在我心中流》創作體會時,曲作家認為這首歌的音樂表達自己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子午嶺高呀馬蘭河水長,紅色的搖籃革命的驛站寫滿了滄桑”。而當詞作家張慧提出再創作一首《馬蘭窯洞的燈光》時,同樣被歌詞深深打動。“羊羔羔吃奶雙膝跪眼巴巴望著娘,長空的大雁跟頭雁排成一行行,葵花朵朵金格燦燦的黃向著紅太陽,窮苦人要想得解放跟著共產黨。”陜西革命根據地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旋律,加之陳教授全身心投入的講解和激情澎湃的演唱,聽眾對“是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黨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革命老前輩們倍生敬仰之情。循沿著曲作者飽含深情的講解和演唱,黨的百年奮斗足跡以音樂圖像的形式呈現給聽眾,讓聽眾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接續著曲作者聲情并茂的講解和演唱,以歌說史、抒情言志的音樂敘事方式,讓聽眾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曲作家每講解演唱一首歌曲,師生們都發自內心的叫好,由衷地送上掌聲,場面熱烈而激動、有序而井然。革命的意志、信仰的力量在音符跳動中、在旋律激蕩中入腦入心。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史”講話的學習教育中,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一條主線。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本就可以更為豐富、更加多彩、更有效果。
音樂是有聲音的思想,歌曲是每個時代的號角。音樂符號與文字符號的融合、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交織、表現與再現的結合、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充分展現了作曲家為人民為祖國創作、為黨為時代謳歌的使命擔當。歌為心聲、曲為音聲,理性的感性顯現、史論的形象表達,是一種博大的音樂藝術,是一種深沉的大美大愛,是一種厚植的紅色情懷,是一種建構的學習形態。“音符跳動的黨史課”其創意正在于此。
這堂課的最后環節是作曲家陳大明與在場師生互動。兩位同學沖上前臺,分別朗讀了自己寫的詩,請作曲家即興創作演唱,老師們壓根輪不上登臺。最后,“音符跳動的黨史課”在全體聽眾起立高唱《黨旗下的誓言》歌聲中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這一課,是在主旋律的音符中,拉開了西安培華學院“四史”學習教育的大幕。黨委工作部陳玲主任說。
這一課,是有故事、有溫度、有情懷的黨史課和思政課。音符與黨史學習教育相融合,使課程“活”起來了。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委員樊靜副教授說。
這一課,是我校首次在“音符跳動”中講好“四史”的有益嘗試,通過“策劃、選題、研討、視聽和實施”五個環節,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豐功偉績,展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主題,從而激勵大學生“在青春中砥礪奮斗”的使命擔當,為進一步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提供了新的路徑。學校黨建研究所副所長馮小衛教授說。
這一課,是藝術的饕餮盛宴,是我校思政理論課改革創新的深入深化。陳教授將藝術與黨史緊密結合,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藝術課,黨史課,也為學校正在開展的“四史”學習教育掀起了一個高潮。師生們在有溫度有力度有節奏的情感體驗中詠史明志,增強了學校黨員干部和青年學子的“四個自信”。我們要從這堂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以先進模范共產黨員為榜樣,堅定聽黨話跟黨走。學校黨委書記羅新遠教授總結道。
課中受教育,課后寫體會。同學們的反響更為熱烈。焦俊鵬同學寫到:“聽了一首首歌曲之后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有抑揚頓挫,有激情澎湃。通過音樂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這是我從前沒有過的經歷。”郝英杰同學:“這堂音符跳動的黨史課讓我受益匪淺,聽了陳大明教授的講座。真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我感受到了音樂帶給人強大的震撼力。我們以后要了解歷史,學好思政,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心中有國有黨有人民,成為國之棟梁,報效祖國。”劉婷同學反思到:“平時我們總是抱怨沒有機遇 這個社會給我們的機會太少。可當我真正反思的時候發現:以我現在的能力和水平,一個好的機遇落到我眼前,我能接的住嗎? 有好的資源給我 我能接的住才行啊。”她還寫到:“這堂課真的是讓人振奮,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聽完這堂黨史課我感覺一位合格的藝術藝術工作者首先要三觀正,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是創作出大眾喜聞樂見作品的大前提。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也會多多關注這樣的優秀作品而不是快餐式的流行文化,多研究、多思考、多總結、多從優秀作品中汲取營養,以優秀的文化充實自己。”
“音符跳動的黨史課”是西安培華學院“ 四史”學習教育主題大講堂的第一課。隨后,“畫卷中的新中國史”、“舞動中的改革開放史”也將陸續準備開講。同時我們也期待創意的“作曲家陳大明的紅、黃、綠”,即紅色革命主題歌曲、黃土地黃河主題歌曲、青山綠水大好河山主題歌曲等,能與更多的聽眾觀眾分享共享,為人民美好生活、為建黨百年創作出更多的“高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