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 汪 昕
孫先生是個樂觀開朗的人,外向熱情的性格也讓他廣交朋友,人緣特別好。可最近這段時間,孫先生卻飽受詬病——同事、朋友,甚至家人都覺得他“高冷”了不少。
大家為啥會這么想呢?原來的時候,叫孫先生一聲,他總會回頭熱情地跟人打招呼;可最近這段時間,你喊他好幾次,他都沒反應。連妻子都說:“老公,我怎么發現你最近特高冷呢?”孫先生對于妻子的戲謔卻是一頭霧水。
時間久了,妻子發現孫先生似乎高冷得有些過頭,有時候你跟他說話,他根本不理你,而且總是頻繁地愣神,一陣一陣的。更可怕的是,他發愣的頻率越來越高,這個時候你怎么喊他都不搭理你。
意識到問題的妻子連忙帶著孫先生去醫院,經檢查后被診斷為癲癇。
聽到醫生的診斷,孫先生和妻子都有些發懵:這是怎么回事?癲癇難道不應該是倒在地上抽搐的“羊癲瘋”嗎?一陣陣地發愣怎么也是癲癇呢?醫生向孫先生夫婦解釋說,我們的大腦中有數以億計的神經細胞,它們的形態像樹,細胞胞體伸出的粗短突起稱為樹突,細長突起稱為軸突。神經細胞之間通過軸突上的化學突觸和電突觸相互聯絡,產生電信號,進行信息交流。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之間通過不同的神經遞質傳遞信息,發揮不同的功能,組成龐大而復雜的腦網絡,指揮著人們日常功能的執行。如果神經細胞的這種遞質平衡被打破,大腦神經元高度同步化異常放電,就會導致反復、短暫的癲癇發作。癲癇是一種表現為反復癲癇發作的慢性腦部疾病,但出現癲癇發作的人并不一定患有癲癇。
同時,并非所有的癲癇都表現為“羊癲瘋”。癲癇是大腦神經細胞受累所致,癥狀會因受累神經細胞的不同而各異,倒地抽搐在癲癇發作時特別常見,但癲癇并不止抽搐這一種表現,孫先生的發愣、愣神也是癲癇癥狀之一。
具體來說,管理情緒和記憶的顳葉、海馬受累,患者會出現發作性恐懼感、愣神、喃喃自語,或無意識的摸索動作;管理運動的額葉受累,患者會出現夜間手足揮舞等過度運動癥狀;若癲癇放電累及全腦,患者會出現意識喪失、四肢抽搐、兩便失禁等癥狀。一些兒童患者有時會出現“發呆”,這是全面性放電的另一種表現——失神發作。有些老年人,尤其合并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者,癲癇發作時并不一定出現典型的四肢抽搐,而表現為陣發性行為異常、反應遲鈍。
癲癇發作癥狀大多短暫,突發突止,反復發作會損傷神經細胞。研究發現,相比癲癇發作控制良好的患者,長期反復發作的患者腦神經纖維聯絡顯著減弱,且常合并記憶力下降、抑郁癥狀、人格障礙等,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不同癲癇發作類型的患者,治療方案和用藥選擇有較大差異,故一旦懷疑有癲癇發作,或出現疑似癲癇的癥狀時,須及早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檢查,明確癲癇發作類型,尋找病因,評估合并癥情況,選擇合適的診療方案。
臨床上,腦電圖檢查能發現神經細胞的異常放電活動,是診斷癲癇、明確大腦具體受累部位的最主要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癲癇未發作時,常規頭皮腦電圖的陽性率不高。為了明確診斷,患者須進行較長時程的視頻腦電圖檢測,并進行過度通氣、閃光刺激等多種誘發方案,同時須觀察清醒和睡眠時的腦電圖表現,以明確是否有癲癇樣放電。反復發作、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需要明確發作起源部位、確定是否需要手術及手術方案的患者,還可以采用皮層腦電圖和立體定向腦電圖監測,將電極留在顱內,觀察發作期神經細胞電活動的起源和傳播,或在給予一定的刺激后觀察是否誘發出相應的癥狀。
癲癇發作時可能發生意外事件,而有些意外事件可危及生命。因此,患者癲癇發作時家屬一定要保護好患者和自身,防止受到意外傷害。同時要注意恢復后的休息、活動、飲食等。對于已明確發病誘因的患者,應注意祛除或避開這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