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秘魯杧果生產商和出口商協會(APEM)常務董事胡安·卡洛斯·里維拉·奧爾特加表示,秘魯杧果部門致力于商業多樣化,這便是把目光投向亞洲市場的原因,協會最大的愿望是促進杧果規模化、集約化生產。
秘魯杧果產業發展具有諸多優勢。由于產區位于干燥的熱帶地區,具有高氣溫、長日照和低濕度的氣候條件。同時,用于杧果種植的土地在秘魯的北海岸,沙土灌水和排水條件良好。果實在生長過程中每日接受數小時的陽光照射,獲得了良好的香氣、果皮和果肉顏色。此外,這個地區幾乎沒有疫病。
秘魯杧果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品種。秘魯的杧果主栽品種是肯特杧,表現很好,它可經熱水處理,有很長的保質期。還有一個優勢在于秘魯的杧果生產商具有30 年的生產經驗以及科學的栽培管理措施,生產的杧果品質和產量均高。
秘魯杧果產業的弱點在于分散,杧果園的平均面積僅2.5 hm2。秘魯杧果栽培面積3.4萬hm2,這些面積分散在大量小生產者手中,這意味著在協調和信息流通方面存在較大困難。根據秘魯現有的栽培面積、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秘魯杧果總產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秘魯杧果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集約化及規模化生產。
秘魯杧果產業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開發新的出口市場,亞洲便是其目標市場。秘魯杧果正在進入亞洲市場,雖然已經簽署了植物檢疫協議,但出口量受限。目前,秘魯杧果部門正在研究新技術,包括運輸技術和水果處理技術,以增加對亞洲市場的杧果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