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今年以來,山西省蒲縣認真貫徹落實臨汾市委、市政府農業高質量發展“轉型項目年”的要求,瞄準農業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綠色化發展,廣泛動員,積極推進,集中連片流轉土地660 hm2發展玉露香梨產業,目前全縣已經定植434 hm2。
一是資金投入大。標準化栽植模式每667 m2補助5 500 元,高標準栽植模式每667 m2補助6 500 元,分3 年兌付補助資金。二是質量標準高。堅持以“本地苗木為主,省內苗木補充”的原則,做好苗木調運和供應,在苗木栽植上全流程專家指導,地塊選擇、生產技術、栽植流程實現標準化。三是運行機制好。建立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玉露香梨產業向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四是利益聯結好。帶動群眾獲得土地流轉、園區務工、收益分紅三塊收入,真正實現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五是發展路子好。依托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全力打造“種植+養殖”農牧良性循環的綠色農業發展路子,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良性循環。六是人才培養抓得實。蒲縣把玉露香梨從業人員培訓列入議事日程,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民技能培訓等工作協同開展,通過專題培訓、實地指導等形式,增強栽培管理技術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按照“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的要求,通過滾動培訓、逐級提升,考試考核,頒發技能證書,努力培養打造一批鄉土型技能人才,提高玉露香梨綜合管理水平,讓更多的果農依靠果樹管理技能增加收入。七是提前籌劃貯藏配套設施。玉露香梨對貯藏保鮮、分選分級、運輸等要求相對較高,在擴大發展規模,保證果品質量的同時,加大財政資金補貼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貯藏設施、初加工生產線、冷鏈物流體系等,確保產業發展與配套設施建設同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