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曲阜市吳村鎮為民服務中心,山東 曲阜 273100)
隨著我國農業與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同時也認識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當前,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不僅無法滿足新型綠色農業發展的需要,還會給我國的食品安全帶來很大的威脅,同時給生態環境造成極為嚴重的破壞。因此,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應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能夠減少化學藥劑的殘留,還能改善生態環境,解決傳統農業生產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綠色植保就是把植保工作當成人與自然和諧系統的重點組成部分,突出綠色植保對農業實現高效、生態、安全、優質的支撐和保障作用。簡單地說,綠色植保技術就是選擇與自然環境優化和諧的方法或者措施來完成農業生產。綠色植保技術可以理解為是農作物病蟲害的新型防治技術,其中包含多項的防治內容,例如物理防治、生態防治、生物防治、農林防治等[2]。利用該技術不僅能保證我國農產品安全,還能促進生態環境的協調,維護生態的平衡與穩定。
隨著社會與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壞,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都帶來了嚴重的威脅。首先,綠色植保技術的應用能夠直接改變傳統農作物在種植方面的理念與模式,在有效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同時,減少化學物質的殘留,盡最大程度保證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減少食品給人體帶來的危害,以及一系列化學藥劑給環境造成的破壞,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3]。
近年來,人們對無公害綠色食品更加認可,通過植保技術打造綠色的農產品品牌,使我國傳統的農業種植實現大規模調整,例如綠色蔬菜、中草藥、茶等,都能實現無農藥的規模化、系統化的生態種植模式,不僅能提升市場份額,還能實現農產品的經濟轉型,讓農業種植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的綠色主導產業。
當前,自然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環境污染問題不僅體現在農作物藥物殘留等問題上,空氣中也存在著大量的污染源和有害成分,給農業種植環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4]。在技術不斷更新進步的新時代,可以通過環境監測規避環境逐漸惡化的問題,例如在病蟲害防治當中,加強對各類病蟲害的預測和控制。同時,在植物保護的前提下,土壤中不會再殘留藥物,以往土地肥力不足的情況也會得到明顯改善,不僅能提升農作物產量,還能進一步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都有了極大程度上的提升,所以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了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人們擔心吃到的糧食作物存在農藥殘留等問題,也給人體健康帶來極大的影響。綠色植保技術可讓更多的農作物在綠色、無污染的環境下成長,讓群眾得到更多的無害農產品[5]。同時,當前我國有大量食品企業開始打造生態綠色食品品牌,這雖然是企業的營銷手段,但是卻能進一步保證食品安全,也能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對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在農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國農業進出口貿易不斷加強,雖然帶來了良好的農業經濟收益,但是很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有害生物可能會借此進入我國,例如美國的白蛾、草地貪夜蛾等有害物種,會造成農作物的大量減產,這對我國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需要加強對農作物的保護,建立一套完善的生物防御體系。在防止有害物種入侵的同時,必須要保證農作物產量,各地區相關部門需要利用綠色植保技術加強監測力度,對種植單位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讓有害物種在蟲卵階段就能夠被扼殺[6]。
由于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所以不同區域的農業技術發展也一定是不均衡的。很多經濟發達的區域在農業技術水平上是比較高的,然而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區域,農業技術發展呈現相對落后的情況。同時,一些地區仍然選擇傳統的單家獨戶的農業生產方式,導致農業生產比較分散,很難實現專業統一的農業管理,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對綠色植保技術的深度推廣和應用,直接影響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應用中能夠發現,綠色植保技術無論在應用還是推廣過程中都存在著成本較高、成果發展慢的問題,若是缺乏了當地政府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和資金補貼支持,那么就很難實現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同時,綠色植保技術應用之后,生產的農產品在價格上并沒有優勢,所以很多基層農業生產者應用綠色植保技術進行農業生產時會出現動力不足、參與性不高的現象。
當前,我國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針對單一農作物或者單一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技術和防控標準,也沒有形成針對不同級別和不同需求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技術的標準,導致綠色植保技術在體系方面比較單一,集成程度和系統性均存在不足的情況,需要借助其他的技術手段進行補充,導致綠色植保技術在推廣和應用上后勁不足。
近年來,我國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機制主要是以各地的農業部門為主體進行公開示范的模式,著重體現在技術示范上,資金的渠道也主要以當地的相關部門為主。綠色防控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呈現主體的參與性、積極性不高,雖然很多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參與到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中,但從整體上來看,推廣機制還是比較單一的,限制了綠色植保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
為了使綠色植保技術能夠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得到廣泛運用,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斷加強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基層農業生產者和農作物種植者接受綠色植保的農業生產觀念,逐漸改變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提升綠色農業生產意識。各地相關農業部門必須要加大對綠色植保技術的宣傳和推廣,通過新時代的互聯網信息技術、宣傳講座或者張貼海報等方式,向廣大基層農作物種植者普及綠色植保技術的概念和特點,同時認清綠色植保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當中所帶來的優勢和價值。另外,農業部門相關人員可以前往基層,對農民進行綠色植保技術的宣傳與培訓,讓廣大農民朋友能夠真正體會到綠色植保技術的價值和好處,同時幫助農民了解過度使用化學藥劑和肥料會給農作物帶來的危害,特別是給人體健康和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在這期間,相關部門的宣傳人員可以直接從農民的土地入手,讓他們直觀地了解到繼續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和肥料,農作物的生長質量會大打折扣,降低農產品產量和經濟效益。最后,相關部門的宣傳人員一定要認識到,短期的宣傳對于農民的作用較小,需要做好長期宣傳的打算,通過長期的宣傳和培訓,讓綠色植保技術能夠真正扎根在農民的意識和觀念當中,只有這樣才能使綠色植保技術在我國農作物生產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增加農作物的產量,給基層農業生產者帶來更為理想的經濟收益。
在我國農業生產的過程當中,病蟲害問題是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不僅會給農作物生產造成極大的危害,還會給農作物種植者帶來慘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運用綠色植保技術之前,必須要建立完善的病蟲害監測機制,對不同地區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做好實時的監測工作,同時對監測獲得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和整理,得出的相關數據,需要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進行分析,總結出一系列相應的病蟲害治理措施。通過完善病蟲害監測機制這一方式,不僅能夠減少以往病蟲害給我國農業生產造成的破壞,還能避免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損失。專業技術人員在對數據分析之后,要把得出的結論傳輸到數據庫當中,以便后續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查詢,并制定相關的解決措施。
我國農業生產要想大規模地應用綠色植保技術,就必須要獲得政府和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通過資金和政策的扶持,推動綠色植保技術的應用。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對綠色植保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建設與綠色植保技術相關的農業項目,讓不同地區的農民和農作物種植者,能夠真正感受到農業生產在應用綠色植保技術之后的變化,提升他們應用綠色植保技術的信心。總的來說,綠色植保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把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充分的融合,以此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提升我國的農業生產生物防治水平。
綠色植保技術在運用的過程當中離不開專業技術人員的支持,前期的推廣和后期的應用,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操作和宣傳。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對大批的綠色植保技術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和專業培訓,促其持證上崗。
對于植保工作人員來說,需要加強與植保單位各部門之間的合作,在省級、市級、區縣的植保部門中,構建網絡管理系統,然后與各級保持通暢溝通。例如在病蟲害預警機制方面,國家和省級的植保部門會定時發布預警信息,各省市區縣必須重視病蟲害的發展情況,采取符合當地實際以及病蟲害特點的防治措施。同時,加強植保政策的分享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幫助上級更加便捷地對基層農業生產者進行植保指導。同時,作為基層的執法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還需要具備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了解不同農作物的生長趨勢以及病蟲害發展情況,若是發現問題需要立即上報給上級部門,為單位展開相關工作提供信息,打造出生產、科研、宣傳、推廣共同關聯的體系,讓科研成果進一步服務我國的農業發展。
為進一步發揮綠色植保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構建一支高質量的綠色植保隊伍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以此為基礎,不斷使廣大農民參與其中,共同建立農業經濟實體,為綠色植保技術的推廣提供更多的支持,促進我國綠色農業發展。另外,當地政府需要發揮帶頭作用,讓科研單位、農業企業、農藥廠家和經銷商都加入到植保隊伍建設當中,共同組建綠色、公共的植保機構。另外,在推廣綠色植保技術的過程當中,政府需要加強扶持和管理,規范農藥生產商和農戶種植行為,在病蟲害防治上也要加強宣傳,帶領植保隊伍應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技術來提升植保效果。
總體來看,我國在以往的農業生產過程當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給我國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影響,還影響了我國的生態環境和食品質量安全。為了盡快地解決和改善這些問題,必須實現綠色植保技術的全方面應用,促進我國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給廣大的農業種植者帶來更為理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