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金鑫
1.知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和作用;懂得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意義和做法。
2.學會分析案例,拓展知識技能,完善知識結構,培養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3.擁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增強公共參與素養和主人翁意識,為社會主義民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學難點: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做法。
師:前兩天,也就是5 月28 日,在北京,一場非常重要的會議勝利閉幕了。有誰知道是什么會議?
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師(搖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于5 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閉幕。
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師:很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兩會”。一年一度的“兩會”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決定著國家和社會的大事。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的是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關的一項制度,而且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叫——
生(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師:課前,老師給大家布置了預習任務,大家都準備好了嗎?
(屏顯預習任務:略。)
生(齊):準備好了。
師:真是一群好學的孩子,老師為你們點贊!下面,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成果,并記下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圍繞課程標準與學習目標,筆者對授課內容進行了全面梳理,并選擇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這一時政熱點,作為貫穿教學始終的案例。根據人大代表的職權和義務、會議的議程、參加人員構成以及會議中表決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內容,筆者設計三個活動環節:連線代表——理解人大代表的職權和義務,看圖讀表——了解與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和優越性,分析材料——探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做法。
師:他是誰?
(屏顯皇甫立同的照片。)
生:淮陰中學的校長。(編者注:皇甫立同時任江蘇省淮陰中學校長。)
師:是的。他是江蘇省淮陰中學校長皇甫立同。他還有一個身份,你們從照片中能看出來嗎?
生:人大代表。
師:是的,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今天,我們將隨同皇甫校長一起了解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相關信息,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魅力。下面,讓我們帶著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進入活動探究。
活動一:連線代表——理解人大代表的職權和義務
(教師播放班級學生張華通過電話采訪全國人大代表皇甫立同校長的音頻。)
師:音頻中,皇甫校長提到,疫情防控期間,學生每天在家在線學習,這讓部分家庭的親子關系一度緊張,也發生了令人痛心的極端事件。他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帶去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家庭教育的建議,具體措施包括開辦婚前、生育子女前、孩子上學前、中高考之前的家長學堂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人大代表享有什么職權?
生:建議權。
師:除此之外,人大代表還有哪些職權?
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照憲法和法律賦予本級人民代表大會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有權依法審議各項議案和報告、表決各項決定、提出議案和質詢案。
師:是的。那怎樣才能當好人大代表?請結合課前的走訪人大代表活動談一談。
生:我覺得當好人大代表要多了解群眾心聲,深入群眾,關心群眾疾苦,這樣他的建議才有說服力。
生:人大代表必須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那你們是如何找到身邊的人大代表的?在和人大代表接觸的過程中,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分享給大家吧。
(學生發言,教師點評并給予鼓勵。)
活動二:看圖讀表——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與優越性
(解說詞:皇甫校長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時,看到了這兩份材料,大家也一起來看看吧。)
材料一: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略)
師:從會議議程中,你能發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哪些內容?
(學生小組討論,分工協作,綜合觀點,由代表發言。)
生:國家重大事務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國家機關對全國人大負責,接受全國人大的監督。
師:你的發言揭示了其他中央一級國家機關與全國人大的關系以及全國人大的權力,這些都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說得不錯,但還有沒考慮到的地方,誰來補充一下?
生:由全國人大表決報告,說明我國國家機關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
生:全國人大是由全國人大代表組成,而全國人大代表又是由人民民主選舉產生,說明全國人大是代表人民的,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師:你們補充得很好。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議程的部分內容,其實地方各級人大的會議議程和它也有諸多相似之處。從對會議議程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屏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材料二: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構成變化圖(略)
師: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與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相比,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哪個群體?這說明什么?
生:一線工人、農民代表。說明我國更加關注基層群眾的心聲。
生: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增多,說明我們國家在進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生:除了一線工人、農民代表增多外,婦女代表、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比例也在提高,這可以看出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設計得越來越合理,能更好地反映不同群體的利益,符合我國國情。
師:幾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分析得也到位。下面請大家結合這張圖的內容,思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有哪些。
(學生交流后發言。)
師(總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以來,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展現出蓬勃活力。實踐證明,它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活動三:分析材料——探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做法
材料三: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部署,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初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進入立法程序。民法典草案十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總共有425600 余人參與,提出的意見總數達到102 萬條。2020 年5 月28 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結合民法典的制定過程,說說應怎樣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師(提示):閱讀材料,思考材料中“誰”究竟做了“什么”,并按照這個思路,圈出關鍵詞句。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然后由代表發言,最后師生共評。)
(屏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保證和發展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
本節課嘗試將本土資源和社會熱點有機結合,既拉近了課堂和學生的距離,又消減了學生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陌生感,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培養公共參與意識。
針對“我國根本政治制度”這一內容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本課堅持按照“成長課堂”學習模式的操作流程,將“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這一時政熱點,作為貫穿教學始終的案例,有利于促進學生形成完整的思維架構。教學活動主要采用電話連線代表、看圖讀表、分析材料三種形式,避免了案例呈現形式的單調,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選取的教學案例與課前預習任務有機結合,針對性強,學生較為熟悉,能夠基于案例,運用已有經驗,自主建構知識,與教師平等交流、對話。這樣師生平等的課堂,才是有魅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