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西,張 鴻,何忠全,駱永亮,向運佳,李其勇,干雪梅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成都 610066;2.成都市郫都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四川成都 611673)
蔬菜是我國種植業中僅次于糧食作物的第二大農作物,其總產值居全國農業之首[1]。蔬菜出口額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0%左右[2]。按質量等級由低到高,可將蔬菜分為無公害蔬菜、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3]。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度的提升,市場對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蔬菜因其品質高、安全性好、生產過程可追溯、銷售過程透明和可持續生產等特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在國外,有機蔬菜種植面積占普通蔬菜種植面積的3%以上,而我國有機蔬菜種植面積約占全國蔬菜總種植面積的0.3%[4]。
相比國際市場,我國有機蔬菜消費市場潛力巨大,為朝陽產業。但有機蔬菜產業也存在諸多的風險,包括自然、技術、市場和管理決策等風險,嚴重影響產業安全和收益。為更好地了解有機蔬菜生產風險,減少損失,促進有機蔬菜產業的有序發展,本文對有機蔬菜生產中存在的環境風險、技術風險和發展管理風險等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風險管控措施,為有機蔬菜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有機蔬菜生產對生產基地選址和基礎設施建設要求較高,其生產環境風險主要來源于產地環境、基地租賃關系和產地自然災害等。
1.1.1 產地環境
有機蔬菜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農田灌溉水水質以及土壤、空氣質量要符合有機產品產地環境質量要求。凡是對生產基地的大氣、水體和土壤等產生污染的因素都可視為風險。大氣污染源如工業廢氣的排放、能源的燃燒、農藥化肥污染等,水體和土壤污染源主要源于工業和城市生活“三廢”以及農藥、肥料和生物污染[5],在有機蔬菜生產中常見的表現有兩個方面:一是,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存在與非有機蔬菜平行生產的情況,特別是非有機處于上風口;二是,基地周邊出現新的污染源,如工廠的新建和新交通干線的修建等產生新的污染。
1.1.2 基地租賃關系
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一般是在土地流轉后建成的,大多來自租用農戶手中,涉及農戶較多。由于出租人教育程度較低、法治意識淡薄,雙方的租賃關系不十分穩定,易出現農戶中途不愿意流轉土地的行為,增加了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平行生產的風險。另外,土地租用后,有機蔬菜生產基地一般采取分片承包的方式進行管理,管理者多來自農戶,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最終導致產地和有機蔬菜產品質量難以控制,出現有機環境條件難以保障的風險。
1.1.3 自然災害
有機蔬菜生產面臨的自然災害同普通蔬菜一樣,包括干旱、澇災、低溫、冰雹、地質災害等。如2018 年我國共出現39 次強降水天氣過程,西北、華北、內蒙古以及黑龍江部分地區降水較往年偏多3~8 成,部分北方省(區)洪澇和地質災害較過去5 年均值明顯偏重,直接經濟損失增加40%[6]。多種自然災害在各個生產環節的持續交替影響,造成有機蔬菜生產環境的變化,影響了蔬菜的產量和質量。特別是澇災和地質災害,是有機蔬菜生產中的毀滅性災害。
生產技術是有機蔬菜生產的核心。由于有機蔬菜生產要求不使用化肥、化學農藥等,因此比普通蔬菜、無公害蔬菜和綠色蔬菜生產技術難度更大,在土壤培肥、病蟲草害防治、收獲貯藏及加工等方面存在風險。
1.2.1 土壤培肥和種植施肥的風險
有機蔬菜生長需要大量的肥料,如選取的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栽種過程中施肥量太少或不足,加上有機肥料釋放緩慢,很難滿足蔬菜生長的需求,從而導致有機蔬菜因缺乏養分而產量降低。長期單一施用農家肥或商品化有機肥,難以平衡有機蔬菜生長的養分需求;或直接施用的養殖場糞肥、沼液等堆漚發酵時間不夠,未經檢測便投入土壤中,面臨蔬菜易燒根、土壤鹽分和重金屬超標等風險。對于外購的商品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未通過有機認證許可直接施用,存在影響蔬菜安全的風險。
1.2.2 病蟲草害風險
病蟲草害在整個生產鏈條中風險最高。有機蔬菜種類多,病蟲害組成復雜,特別是重大病蟲害如根腐病、根腫病、枯萎病、螨害等一旦爆發,難以用有限的植保投入品進行高效地控制,造成有機蔬菜大面積死亡或被蟲咬食后失去商品性,毀種或毀園。雜草生長快,與蔬菜爭奪養分,對有機葉菜類蔬菜生產也產生較大的風險。
1.2.3 收獲貯藏風險
有機蔬菜生產季節性較強,一旦錯過采收時間,易使蔬菜品質受到影響,特別是十字花科葉菜類,容易抽苔開花,失去商品性。在采收過程中,如未使用有機蔬菜專用的采收工具、運輸工具等,容易造成蔬菜污染。另外,因過早采收的蔬菜很難貯藏保鮮,而過遲采收的蔬菜處于生理衰老期,不耐貯藏?;虿煌卟嗽谕粌Σ貛炖洳?,由于貯藏要求溫度的不同,蔬菜易發生變質腐爛,增加了采收和貯藏風險。
認證風險可產生于有機蔬菜認證過程的各個環節,如認證機構認證的資質、認證機構項目管理人員、檢查組或獲證組織[7]。在這些環節中,認證機構的專業性、認證檢查人員的能力和責任心、獲證組織的誠信度等都會影響認證結果和有效性,從而將不符合發展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生產有機蔬菜;在有機產品認證有效期一年滿后不及時通知獲證組織進行續證,或在有機產品續證的過程中,認證企業在后續的監管和抽查不力等,抽樣檢測的指標偏少,不能真實反映產地和產品的實際情況,無法保證獲得認證的有機蔬菜品質的穩定性[8]。
管理風險主要來自于有機蔬菜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市場與企業發展等。有機蔬菜生產過程中,常規生產系統的轉換通常需要2~3 年,前期不僅需要在基地道路、大棚和倉庫等設施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還需在種植機械、原材料等方面投入。而有機蔬菜生產并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收益,再加上有機蔬菜在實際市場上受認可度、需求量、營銷渠道、重大疫情和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存在銷售困難、產銷脫節和競爭等市場風險。同時,國家的農業政策以及企業發展戰略定位、內部管理和控制等是否科學合理等可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構成企業發展風險。
良好的產地環境是影響有機蔬菜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有機蔬菜產地環境須滿足“有機產品標準GB/T 19630.1”規定的適宜環境條件。在選址的過程中,要考慮基地周邊的環境條件,以此保證水源、土壤以及周邊環境都能滿足種植有機蔬菜的基本要求[9]。優先選擇在地方政府重視且條件適宜的地區建立有機蔬菜生產基地,與國內業務素質高、信譽優良的高水平認證機構合作開展基地認證業務,并做好長遠的規劃,適度規模發展。
有機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應注意基地盡量遠離交通要道,基地周圍不得有污染源,土地應是完整的地塊,其間不夾雜常規生產地塊,土壤重金屬的背景值位于正常區域;平行生產區域應保持百米以上距離,設置緩沖區域,建立物理屏障,且排灌系統應有隔離措施,以保證常規農田的水不會流入有機地塊;應對當地的氣候條件,特別做好防寒、防旱、防澇等自然災害預防措施,達到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建立專用的有機蔬菜保鮮庫,滿足不同種類有機蔬菜儲存的需求。如選取集體流轉土地資源作為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需簽訂中長期土地流轉合同,加大違約賠付力度,建立穩定的長效流轉機制,確保雙方利益和租賃關系的穩定。
有機蔬菜生產要求的技術含量較高,從品種類別選擇、土壤肥培、植保、灌溉到采摘、包裝、貯藏保鮮等任意一個生產環節的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因此,企業和農戶發展有機蔬菜生產,應聘請專業的有機蔬菜生產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嚴格遵守有機生產規程,把好技術關。
2.2.1 把好有機肥選擇關
根據不同的蔬菜種類,制定科學的土壤培肥和施肥計劃;盡量利用農家肥、秸稈等原材料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城市污水、污泥。做好堆漚肥、商品有機肥的質量控制,不使用未充分腐熟發酵的有機肥,大型養殖場的糞肥必須在鹽分、重金屬等檢測合格后方可作為肥料用于蔬菜基地。采購的商品菌肥和有機肥,需有正規投入品的證明。
2.2.2 把好有機生產植保投入品關
加強有機蔬菜企業、員工、農戶等教育,引導其嚴格遵守有機生產規定,在生產中嚴厲杜絕化學農藥、調節劑和化學除草劑、轉基因產品的使用。依據基地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制定有效的防治計劃,通過創造不利于病蟲草害發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選用抗病強的品種、使用間套作等預防措施,在病蟲害發生初期就要進行預防和防治。植保投入品采購必須正規化,保留采購票據、投入品證明材料和使用記錄等[9]。塑料薄膜等物質,只允許選擇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類產品,且使用后應從土壤中清除,禁止焚燒。
2.2.3 把好采收和運輸的安全關
有機蔬菜采收時期的確定主要取決于生產目的、市場需求和成熟度。采收技術因蔬菜種類不同而異,一般采后直接上市的有機蔬菜成熟度可適當高些;反之,成熟度要低些。采收時間最好選擇晴天露水干后,中午和雨后不宜采收。采收工具的選擇,應盡量使用竹制品等,減少機械損傷,采摘后需及時加工或冷藏,防止腐敗變質;做到專車運輸、專線加工、專庫儲存,嚴禁使用化學合成的消毒劑、滅鼠藥、熏蒸劑等;防止出現有機和非有機蔬菜交叉混曬、混裝、混運、混堆、混包等情況。
2.2.4 重視新技術的推廣
大力支持有機蔬菜企業建立技術研發機構,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的協作,在高效安全生的物農藥、非化學病蟲害防治技術、高效生物肥料、產品貯藏和加工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促進有機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開發和創新,加快推進有機蔬菜種植技術規范的制定和優化完善,提升成果轉化水平,形成一整套完整、可溯源的整體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鏈條[10],為有機蔬菜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人才保障。
建立具備風險識別、預警、抵御、轉移及補償等多元化的農業風險防范體系[11],對于有機蔬菜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風險防范體系朝目標化、流程化、信息化、規范化和智慧化發展,實現產前信息化、產中科學化、產后市場化,減少種植、管理、經營的不確定性,從而有效規避有機蔬菜產業中的各種風險。
2.3.1 有機蔬菜的生產過程管理
根據有機蔬菜生產實際情況,組織生產管理人員或專業機構的人員對生產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辨識,列出清單,制定相應的風險防控措施,并進行動態的風險分析,根據重要性進行分級和分類,將具體風險分級管控的責任分解到部門和個人,完善風險防控考核獎懲機制,確保各項措施有針對性、落到實處。在生產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內檢、勤監管和全方位抽查,對生產基地的產品及時進行檢測,以確保無農藥殘留、重金屬含量不超標;利用現代農業合作體系等方式將農戶與企業的利益結合起來,推行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生產,實行信息化管理,提升裝備水平,建立生產風險救助機制,加快人才培養多層次和多元化,構建有機蔬菜產中風險管控體系。
2.3.2 有機蔬菜的銷售管理
在有機蔬菜銷售方面,針對銷售困難、產銷脫節和競爭等市場風險,首先應準確把握市場機會,根據企業資源的基礎,制定科學的銷售計劃、長期與短中期結合的市場開發計劃;將計劃指標詳細分解,落實到業務員,通過監督管理等方式使計劃有效實施。二是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選擇合適的市場,通過會員定制、專賣店、團購、加盟等銷售渠道拓展線上和線下市場,按需開發渠道,實行品牌體驗營銷、產業文化營銷、網絡營銷、關聯營銷等營銷方式,培育多元化的有機蔬菜市場格局。三是強化銷售管理,及時制定銷售風險管理預案,調整產銷差距,達到產銷平衡,有效降低有機蔬菜損耗。同時,通過培育企業特色有機蔬菜品類,增加消費黏性。通過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提高產量和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降低市場風險。
2.3.3 有機蔬菜的品牌建設
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有機蔬菜品牌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確保環境、市場、資金、管理、信息、誠信幾方面穩定的基礎上,逐步搭建品牌,讓消費者信賴有機蔬菜,打開有機蔬菜銷路[12]。當企業在原本生產經營領域達到較大規模,獲取規模經濟之后,就可以向上下游進行擴展延伸,整合產業鏈。通過搭建好的互聯網營銷平臺,制定統一產品標識和包裝,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營銷手段,提升有機蔬菜產業的整體運營效率,將產品加工、銷售等環節所產生的價值留在企業中,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通過宣傳推介、活動推廣和企業形象展示等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重視渠道價值,建立起與產品特質相符的適銷對路的商業模式[13],以品牌促進生產,獲取更高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推進形成完善的風險防范體系,提高抗風險能力。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生產中的各種風險錯綜復雜,農業高風險與農業風險管理低效率的困境依然存在。在有機蔬菜產業發展方面,建立完善、科學、有針對性的農業產業鏈的風險管理對發展現代農業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認識到有機蔬菜產業所包含的各個環節、特征和產業鏈運行的機制,才能清晰地發現產業鏈中潛在的風險因素、風險傳導機制以及在產業鏈中各個利益相關者與行為,從而有針對性地應對農業風險,促進有機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