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喉炎是常見的一種疾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每10個人中就有6人患有慢性咽喉炎。傳統醫學很早以前對慢性咽喉炎就有記載,認識到此病易反復發作、經久不愈,主要是由于陰陽不交、痰火上炎以及陰虛火旺等導致咽喉部黏膜失去濡養,從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
慢性咽喉炎屬于中醫的“喉痹”范圍,其一般分為6 個證型,最常見的是肺陰虧虛型、腎陰虧虛型和心火上炎型。西醫則把慢性咽喉炎分為單純型咽炎、肥厚型咽炎和萎縮型咽炎,咽喉炎其實是此癥的統稱,由于所處的部位不同,又稱口咽部炎癥、鼻咽部炎癥、喉咽部炎癥,不過咽部一旦有炎癥,3個部位都會累及。咽炎的首要癥狀是咽部干燥感,這是由于炎癥刺激所致咽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次是咽部疼痛感,主要是因炎癥刺激咽部神經引起痛感,急性期尤為明顯;三是咽部異物感,這是由炎癥引起淋巴濾泡增生所誘發,有的患者描述為像螞蟻爬、火燒,覺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梅核氣”;四是咽喉癢,常常引起咳嗽,很多患者經常出現干咳、干嘔、半聲咳、清嗓子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大便干結、口腔有異味等情況。
一般認為,咽喉炎的誘發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是不良生活習慣,如煙酒過量、嗜好肥甘厚味、喜食熏制食品及刺激性食物等。中醫認為煙酒與肥甘厚味,易導致脾胃或臟腑積熱而生痰,痰熱上雍咽喉而為病。二是外來因素,如老人、小孩、慢性疾病患者、抵抗力低下者,一旦受涼就容易引起。此外,過度勞累、出汗過多、長期生活或工作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也可以引起咽喉炎。另外,鼻腔疾病、口腔疾病、反流性食道炎等也可引起慢性咽喉炎,
治療慢性咽喉炎,一般是采用滋陰潤燥、養陰生津、清咽利喉的方法,臨床上常以養陰清肺湯合參麥甘桔湯為基礎,根據不同癥狀進行加減治療。養陰清肺湯是經典名方,出自《重樓玉鑰》一書,為治燥劑,能養陰清肺、解毒利咽,最初此方是專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的,共8味藥,玄參、生地、麥冬、甘草、浙貝、牡丹皮、薄荷、白芍,參麥甘桔湯為自擬方。生地、麥冬、玄參養陰清熱,牡丹皮涼血消腫,浙貝母清熱化痰,薄荷、桔梗祛邪利咽,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全方具有養陰清肺的功效。
臨床上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進行加減,陰虛甚者,可加熟地以滋陰補腎;熱毒甚者可加銀花、連翹、蒲公英,加強清熱解毒功效;燥熱甚者,可加天冬、石斛、天花粉養陰潤燥。對于一些由于職業病引起的慢性咽喉炎,可以用胖大海或是羅漢果、甘草泡水喝。對于干咳厲害者可以用半夏浸泡食醋服用也有一定效果。慢性咽炎讓人煩惱的是容易反復發作,所以保養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