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城縣南環路同心堂醫院 劉國信
生姜藥食同源,既可調味,亦可為藥。長期以來,我國民間就流傳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等諺語。可見,從古到今,生姜的養生保健功效就備受醫家推崇。
夏秋季,人們喜食冷飲、涼菜,而這些食品易腐敗變質,引發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癥,加上有些人暴飲暴食,三餐沒規律,很容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甚至可能誘發腸炎。發病時可將鮮姜10克切成碎絲,調和3只鮮雞蛋,炒熟食用,食后喝紅糖水350~400毫升,每日1次;或用生姜、茶葉各9克,水500毫升煎服。
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起到開胃健脾、促進消化、增進食欲的作用。夏秋季節,細菌生長繁殖活躍,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能起一定的預防作用。
取鮮姜100克切細絲,浸泡在250毫升米醋中,密閉貯存3天后即可食用,每日早晨空腹服用10毫升;或將生姜切片泡入米醋中,每天3片,7~9點吃早飯時嚼食,此時吃姜更有助于升發胃氣,促進消化,一般不建議中午或晚上吃姜。
俗話說,“早吃姜,勝參湯。”生姜中所含的姜油萜、姜烯酚等物質具有抗凝血功能。平時吃一些生姜末或姜粉,可預防血栓。醋收斂,可把生姜的發散和溫暖作用發揮到極致,提高人體體溫,祛除體內濕寒。同時,生姜里的有效成分溶解到醋中,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脂含量,對血脂異常、高血壓患者非常有益。另外,夏季適量吃點生姜還能順應陽氣升發,符合《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理論,有助預防和治療空調病。
為預防暈車嘔吐,可在乘車前取生姜1片貼于肚臍,外貼1張傷濕止痛膏,效果顯著。暈車后嘔吐,可取生姜汁一湯匙,蜂蜜2湯匙,加開水3湯匙調勻,一次服下。
明朝《奇效良方》中記載藥方:一斤生姜半斤棗,二兩白鹽三兩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兩,八兩茴香一處搗,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藥勝似寶,每天清晨飲一杯,一世容顏長不老。
生姜中含有的姜辣素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排汗,不僅可以調血脂、降血壓、預防心肌梗死,還能排毒養顏。另外,姜辣素有很強的抗脂褐素作用,生姜切片或切絲,在沸水中浸泡10分鐘后,加蜂蜜調勻,每天一杯,可明顯減少老年斑;或將生姜切碎,拌少量鹽長期食用,祛斑效果也不錯。
產后如果出現腹痛,建議吃當歸生姜羊肉湯。取生姜、當歸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適量燉湯,按食量分次服下。
該方被中醫推崇為溫陽補血第一方,出自醫圣張仲景《金匱要略》,“寒疝,腹中痛,及脅痛里急者,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產后女性大多陽氣不足、氣血虧虛,陽虛生內寒,寒盛則痛;氣血不養胞宮,不榮則痛。本方有補養精血、散寒止痛的功效,當歸養血活血,生姜宣散其寒,行氣導滯;羊肉味厚氣溫,可補氣生血,脾氣得溫,由此血寒自散,腹痛即止。該方適用于血虛內寒導致的產后腹痛者、體質虛寒者、貧血患者、陽虛易感冒患者,但陰虛火旺或肝經郁熱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