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嘉慧 (哈爾濱師范大學)
教育作為國之大計,在國家、社會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提升國家威信力,增強社會和諧都需要教育的“鼎力相助”。黨的十九大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師作為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員,在培養人、教育人、發展人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007 年9 月7 日,習近平同志接見了優秀教師代表并且提出:“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發展教育事業的關鍵所在”。教師隊伍的建設是黨和國家關注的重點之一,2019 年出臺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綱領性文件,在新時代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上有著重要影響。同年出臺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更加體現了國家對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思想道德方面的重視。通過加強教師管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道德建設,使教師成為教育系統中堅不可摧的重要防線,2019 年出臺的《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見》旨在增強教師的信息技術專業能力。通過加強對教師的管理,提升教育的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品質,從而促進社會國家的進步繁榮。根據最近出臺的相關政策的提出,筆者主要從教師思想建設、師德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改革四個方面來分析教師管理以及基礎教育的現代化改革。
教師作為獨立的個體,作為一個“社會人”,擁有獨立的思想觀念,而教師又是培養下一代的關鍵人物,其思想觀念既要保持正確的方向,又要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教師要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最為基礎的就是樹立職業觀念,要做到愛崗敬業。教師這個職業是具有神圣意義的,在學生的成長期間教師發揮著巨大的用途。教師首先要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在熱愛職業的基礎上才能為了學生而甘于奉獻。愛崗敬業體現為愛崗和敬業,愛崗就是對教師這個職業充滿熱愛,從心底里愿意從事教師工作,愿意為它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敬業表現為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也就是教師態度,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不怕苦、不怕累,更要勇于創新。隨著社會的日益繁榮和教育現代化的提出,教師也要具有現代化的觀念,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思想觀念,既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具備創新意識,包括對教學的創新、課程管理的創新等方面。
道德素質,就是教師自身所具有的道德情感以及行為素質這兩方面,其決定著自身發展的整體方向。新時代“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基礎教育工作的基本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 年)》提出了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推進基礎教育鞏固提高、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等十項重點任務。教師道德的建設從古至今一直是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古代的師者,具有“君子”品質,有“松之堅韌;梅之高潔;蓮之清正”。新時代的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始終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之優秀品質、弘揚民族精神。當今時代要求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教師作為素質教育的引導者必須自身有較高的道德素質作為支撐,教師較高的道德素質在日常教學中流露出來的品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遵循的職業道德,像愛崗敬業,會使教師產生深厚責任感、使命感,使教師明確自身的責任和使命。
既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又要保證隊伍專業化,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目的之一。專業職業被定義為擁有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專業知識的職位。在現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作為教師更需要具有創新思維,尋求更高效、豐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教師的教育理念也要不斷更新發展,要有信息化的思想,思想上的轉變勢必會帶來良好的效果,對學生的發展也會更有作用。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的關注點。教學改革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以教學方式改革為準,應深入思考教師如何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不斷推陳出新,更新教學方式,綜合運用多種新式的教學資源,如慕課、線上教育平臺、新研究的“智慧課堂”等。教學改革關系著課堂的進展、關系著教師的能力、更關系著學生的進步。新時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教學也產生了新變革,教師要善于運用網上的學習資源,不斷開發新的教學方式。
教育作為國之大計,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一個主體,對教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教師是關系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教師的思想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思想發展。教師作為學生人生中的重要指引者,自身的思想建設顯得格外重要,教書育人的功能使得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帶動學生的思想建設。在教育現代化的思潮下,對教師的思想建設也更加地重視,從多方面來塑造一個適應新時代的有思想的好教師。
教師道德素質的提升會促進學生的道德品質的提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榜樣,自身的道德品質也會相應地被學生關注,學生也會模仿教師行事。在新時代,教師的道德建設仍舊是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在進行教師道德建設時,對于學生的道德提升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會有利于素質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道德發展。
教學活動涉及教師和學生,教師是否能夠培養出高水平、高素質的現代接班人,關鍵在于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作為一種專業性強的職業,其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素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能力。教師專業發展不斷增強,教學能力也會不斷提升,對學生的各方面教育效果也會得到增強。
信息技術的不斷應用,使教學的方式方法也相應地做出了一些創新的舉措。進行教學改革,讓教學更適應時代的發展,摒棄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注入新方式,有利于強化課堂教學活動,增強教學效果,能夠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常新發展。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有利于教師的教育行動,有利于學生的知識汲取,也有利于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深化。
教師要加強思想建設有三方面的舉措:一是利用學校開展的政治思想會議及相關會議精神,結合新出臺的政策,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增強教師隊伍的思想建設,通過系統學習政策及會議精神,讓教師更加熱愛中國工產黨,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二是教師自身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首先是保持正確的政治思想方向,堅持社會主義事業不動搖,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次是根據時代的發展,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思想中領悟真諦,進而不斷提升思想,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建立健全長效學習機制。三是是發揮黨員教師帶頭模范作用,用自身的思想及行動引領其他教師,形成一種正確的思想氛圍。
要提升教師的道德素質,教師需要擁有“教師魂”。首先,教師要有奉獻精神,一心為學、一心向學,樹立理想信念并且有奉獻仁愛之心,既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又保證教師的尊嚴。其次,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呈現教師道德素質,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教師的道德素質,并將這種良好的道德品質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美國學者內爾·諾斯丁在她的著作《幸福與教育》中提到,教育的目的是“不斷回到最初的目的——提升靈魂。”最后,教師的道德素質建設要加強。要不斷完善學校的監督體系,加強師德考核與評價,保證每位教師都有較高的道德素質,并不斷向上提升。另外,學校可以加大宣傳力度,將優秀教師作為典型,號召其他教師向其學習。加強教師的道德素質建設是需要教師自身、學校以及社會共同努力,通過多方的努力,教師的道德素質會在新時代中不斷提升。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在源頭進行把關,嚴格控制教師資格證的獲得,不斷完善教師招聘和引進制度,加大教師職前培訓力度,增強教師的專業能力。其次,教育必須進行實踐改革創新,將信息技術也納入教師的專業素養內,要將教師教學與“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相結合,就要建立教師信息技術培訓機制。最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還要加強教師的專業道德素養,讓教師學會如何用專業的知識和能力進行教學,讓教師“學會教學”。
通過激勵的手段,促進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的發展。針對新時代的發展變化,首先,要創新教學形式,運用多媒體、網課資源進行補充式的教學,形成探究式、啟發式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深化線上教學的相關流程,讓線上教學融入日常教學中。其次,要不斷加強教學管理。創新作業的形式,作業不再局限于抄寫、背誦等基本形式,像實踐型作業、訪談式作業都可以在適當的條件下布置,打造中小學社會實踐大課堂,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知識、運用知識。《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見》提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將傳統的教育與新時代的智能教學相結合,建立全面覆蓋的教學教育資源體系,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最后,對教材進行創新。教材依據各地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豐富教材的內容,將新時代所提倡的新內容融合進去,促進教學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