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材料是影響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提高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從而保障工程建設安全?;诖?,本文對建筑工程中的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進行探討,并在此基礎上對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提出有效的控制建議,以保證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關鍵詞】建筑材料;檢測;結果分析;影響因素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在建筑工地工作開展和實施的過程中,建筑材料會對最終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必須保證建筑材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避免因建筑材料檢測結果帶來的風險問題。在工程建設中應進行有效的分析,加強有效的質量控制,避免工程施工中因材料而出現的風險問題,確保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為我國建筑行業后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建筑材料檢測概述
當前我國建筑工程數量及規模呈上升趨勢,而建筑材料作為施工建設的核心內容,對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產生直接影響[1]。因此應意識到材料檢測管理工作的重要價值,通過使用材料檢測技術提高施工建設質量,選取性價比更高的施工材料,為建筑工程項目的綜合建設提供保障,通過篩選性價比更高的材料提高綜合效益,促進我國工程行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為保證建筑工程的開展質量,需要檢測建筑材料的各項性能,根據檢測數據設計相應的方案,以此降低建筑成本,保證建筑質量。建筑工程的工作量較大,對工程質量以及工程安全具有較高的要求,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組合應用,從而保證建筑工程的建設質量。
2、建筑材料檢驗方式和檢測作用分析
2.1 滿足建設需求
加大對建筑材料質量的監管力度,保證各環節施工項目能夠順利進行,檢測機構需要對材料的外觀、物理力學性能、化學性能等方面進行檢測,執行全套的程序,并在此基礎上對報告進行分析,包括建筑材料的顏色、體積和美觀方面。檢測機構應根據委托協議按檢驗批進行質量檢驗,采用實驗室檢驗和現場實體檢驗相結合的方式,從而滿足使用要求[2]。
2.2 避免建設失誤
建筑材料質量問題嚴重影響著整體建設效益,因此建筑施工單位則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檢測工作,為確保建筑符合要求,需要結合各類材料數據作為參考,在此基礎上對施工工程的成本和工作效率進行全面考量。同時,需要對傳統材料進行有效對比,從專業的角度出發進行模擬應用,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質量,避免在材料的實際應用中出現較大的失誤。
2.3 提供安全保障
避免建設中因材料不合格而出現倒塌的現象,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保證投入使用后居民的人身財產安全不會受到威脅。在正式施工前技術人員可通過材料檢測保證本次施工的質量,避免建設出現返工或重建的情況,防止因上述問題而增加成本支出,同時合理選用材料能夠減少后期不必要費用的支出,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最終提高建設的綜合效益[3]。
3、建筑材料檢測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建筑材料檢測中包含非常復雜的程序,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建筑材料進行針對檢測,包括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對其中的影響因素進行有效控制,以此避免出現風險問題。
3.1 檢測人員影響
建筑材料檢測結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建筑材料檢測人員自身的專業素養較低,對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難以進行保證,檢測人員對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知,按照個人認知偏離了檢測要求。檢測人員對數據處理工作的欠缺,未按照相關標準規范要求進行修約,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檢測機構在檢測人員選拔的過程中,缺乏對檢測人員專業素養的考量,要想保證最終建筑材料檢測結果,需要從專業素養到職業道德進行培訓,確保檢測人員能夠達到專業水平,進而實現準確無誤差的操作,確保材料檢測能夠規避建設風險,為后續順利實施建設提供參考。
3.2 檢測儀器設備影響
為了提高檢測結果的有效性,需要結合建筑材料的類型,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建筑材料檢測具有復雜性,需借助于專業的檢測儀器與設備來完成,發揮儀器設備的輔助作用。不同的建筑材料所使用的儀器存在差異,但就目前情況來看,部分工程在建設中未能對此加大關注,并未對檢測用的儀器設備進行有效的保養和維護,未定期進行校準與檢定,沒有及時掌握儀器設備的狀態,加大檢測結果的誤差;檢測人員應在保障操作正確的前提下,嚴格遵守相應的操作規范與流程,避免因錯誤的操作引起檢測結果的誤差。
此外儀器設備的加荷速度也對建筑材料的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在進行混凝土試件抗壓強度試驗過程中應連續均勻加荷,加荷速度應取0.3MPa/s~1.0MPa/s;不同強度加荷速度也不同,當小于30MPa時,加荷速度宜取0.3MPa/s~0.5MPa/s;當30MPa~60MPa時,加荷速度應取0.5MPa/s~0.8Pa/s;當小大于60MPa時,加荷速度應取0.8MPa/s~1.0MPa/s,由此可見不同的加荷速度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也不同。合理的選擇加荷速度有利的減少檢測結果的誤差。
3.3 施工材料影響
在建筑工程項目中,材料具有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特征,在不同施工階段選用不用功能的材料,以此提高工程建設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在開展實際的材料檢測工作中,需要加強材料的質量控制,為施工材料檢測工作的準確性提供保障。材料檢測包括施工的物料、半成品、配件等,分工細化,如材料不合格則會造成裝配工序停工待料,會嚴重影響各部門的生產運作,所以必須密切注意施工建設前檢測工作,避免出現風險問題。同時,材料檢測中試件精度和尺寸等對檢測結果具有較大影響,如標準混凝土試件尺寸為150mm×150mm×150mm表面平整的立方體、當試件表面不平、缺角、蜂窩較多時都無法真實反映混凝土實際抗壓強度,最終導致檢測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根據相關規定,詳細檢查試模的尺寸使試模兩面保持平行,同時水平度公差要<0.0005dmm,確保試模成型的實際試件尺寸滿足相關的規定和標準,避免檢測結果出現較大偏差影響對材料質量的判斷。
3.4 檢測方法影響
檢測方法是檢測人員開展檢測工作的依據,檢測方法的不同造成的檢測結果也存在差異,選擇檢測方法時應根據施工設計要求選擇標準方法,無設計要求優先選用國家標準,然后是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非標準方法的選擇應經單位技術負責人確認由委托單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在實際的工作中建筑材料檢測環節較多,非常容易出現檢測誤差,要想保證最終的檢測質量,就需要對各項檢測環節進行科學安排,采用相同的手段以及合適的方法,保證材料整體質量的一致性。各項樣品的采樣頻率要符合相關標準規范要求,包括作業指導書,標準工序指引,生產圖紙,生產計劃表,產品作業標準,檢驗標準,各種操作規程等,根據建筑材料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標準方法,最大程度上提高檢測準確度。為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需要嚴格根據相應的要求開展標準化檢測,全過程需要嚴格按照特定的檢測標準與技術規范來進行,不斷提高建筑的整體性能、結構穩定性,為后續施工建設奠定基礎。
3.5 檢測環境影響
在建筑工程中往往包含了多種類型的建筑材料,不同材料對環境的要求也不同,一些材料在檢測時要盡量保持外部環境的穩定性,不穩定的環境可能會干擾正常的檢測結果,如在水泥的檢測過程中,不同的實驗室內,檢測環境、養護條件、監控手段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同樣檢測結果之間的差異性也會非常大。在水泥膠砂強度的檢測過程中,溫濕度、養護箱條件以及水中養護齡期等對于水泥膠砂強度的影響十分顯著,當溫度稍微有所變化時,水泥性質將會受其影響,檢測的溫濕度條件不符合要求,會導致結果與實際存在差異[4]。
4、消除建筑材料檢測影響因素的建議
4.1 提升檢測人員能力
檢測機構應不定期安排檢測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考核合格后方進行相應的檢測工作,特別是新入職的檢測人員和標準規范發生變更時,防止由于檢測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不足而無法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的情況發生,確保每個環節都能有充足的專業人員,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在檢測工作中,需要培養有責任心的人才,縮小這些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范圍,保證相關檢測工作高效開展。檢測單位需要建立獎懲機制和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對檢測人員的監督管理,防止檢測人員在檢測過程中出現不規范、不文明的情況,從而保證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確保檢測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5]。
4.2 加強檢測設備管理
在建筑材料檢測儀器設備的選擇過程中,應盡量采用先進的檢測儀器與設備,在設備管理方面應建立相應的設備管理制度,加強對檢測設備的控制,設備管理人員必須正確安裝、使用并及時更新儀器檢測設備,在設備使用結束之后進行適當的養護,并定期檢查、維護、測試檢測設備。技術負責人應組織技術人員對檢測設備進行期間核查,定期對檢測設備進行檢定或校準,檢測設備出現問題的需要維護后重新校準檢或定后使用,按照檢測標準和技術規范正確操作儀器設備、規范開展檢測工作,以保證測試結果的有效性,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4.3 提高樣品的規范性
建筑工程項目中的建筑材料類型眾多,其檢測任務繁重,必須根據相關規范要求進行抽取樣,在取樣時要保障取樣的規范性和取樣部位的合理性,同時取樣時要根據標準規范選擇合適的取樣工具和樣品存放器具,如水泥、粉煤灰、礦粉等需裝入潔凈、干燥、密封的容器內,減水劑、泵送劑、速凝劑等需要用密封桶裝運,取樣后要合理分類并做好標識,樣品取回后要加強放置環境的管理,確保樣品不受環境的影響而改變性能不利于檢測工作的開展。
4.4 合理控制檢測環節
針對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程,需要制定針對性的檢測方案,保證最終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建筑材料的檢測應以檢測標準和技術規范為指導,加強對各個檢測環節的有效控制,做好檢測工作的質量管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4.5 提高環境的穩定性
檢測環境會對檢測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所以需嚴格按照相應的檢測標準和技術規范要求對檢測環境加強控制,建立相應的環境控制管理措施和實時監控,如水泥的大部分檢測活動需在溫度為20℃±2℃、相對濕度不低于50%的環境下進行,水泥膠砂強度檢測試件成型脫模后需立即將標記好的試件放到溫度為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養護箱中養護,水泥的比表面積要求在相對濕度不大于50%的環境下進行檢測,不同的檢測要求不同的檢測環境,做好檢測環境的控制管理和監控有利于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結語:
針對建筑材料檢測中檢測結果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結合建筑行業施工工作開展的實際情況,以此對各個檢測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在開展施工材料調度與檢測工作過程中,需要充分掌握施工材料的實際應用需求,根據施工材料類型確定檢測順序,保證建筑材料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曉東.建筑材料檢測在建筑施工過程中的重要性探討[J].價值工程,2020,39(8):207-208.
[2]郁卿.探討建筑工程材料試驗檢測技術[J].價值工程,2020,39(31):156-157.
[3]王瑩.探討建筑工程材料試驗檢測技術[J].價值工程,2020,39(6):181-182.
[4]付學超.建筑材料檢測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上),2020,18(9):64.
[5]葉璐.建筑工程材料質量檢測及質量控制之我見[J].廣東建材,2020,36(3):35-37.
[6]王武斌.建筑混凝土原材料的檢測及管理分析[J].建材發展導向(上),2020,18(6):330.
作者簡介:方雷(1988.05-),女,漢,本科,工程師,湖南省岳陽人,主要從事:鐵路檢測、建筑材料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