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春榮,陳建國,程慧林,吳文明,鄭利珍,方培林
特約編輯:艾 華
【導讀】浙江省衢州市是我國椪柑主產地之一。近年來,衢州椪柑正在由以前的貯藏用果生產向優質鮮食果實生產的轉變,力求重振衢州椪柑的輝煌。這種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索值得關注。
衢州地處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總體為盆地地形,土壤為紅壤,是柑桔傳統產區,栽培歷史有1 400 余年。改革開放以后,衢州柑桔蓬勃發展,尤其是主栽品種椪柑因適應性強、投產早、產量高、貯藏性優、效益好,栽培面積和產量迅速擴大,深受農民歡迎。20 世紀八九十年代,椪柑“萬元戶”和椪柑生產銷售專業村成批涌現,衢州農民把椪柑當成“搖錢樹”“養老樹”,精心呵護、精細管理。20 世紀90年代后,隨著市場上的水果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水果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衢州椪柑銷售價格逐步下滑。有些年份因滯銷,椪柑爛在園里、倒進溝溪,“搖錢樹”變成“雞肋”。近幾年來,衢州市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戰略,將椪柑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重點扶持,總結分析經驗教訓,疏理新發展階段衢州椪柑產業轉型提升路徑,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通道。
精細管理優質高效期(1978—1998年):改革開放后,衢州農民大量種植椪柑、溫州蜜柑等品種。通過采用嫁接育苗、撩壕改土、速生密植早結高產等技術,面積和產量迅速增加。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研發推廣了椪柑貯藏保鮮技術。即在11月立冬前后采摘,貯藏3~5 個月后,翌年1—4月上市銷售。這個時期衢州椪柑供不應求,價格高效益好,經濟效益非常可觀,以“人無我有”贏得市場。以1996年為例,衢州椪柑平均每667 m2產量2 500 kg,平均銷售價格1.3元/kg,產值3 250 元,扣除成本650 元,凈收益2 600 元。
效益下降管理放松期(1999—2008年):全國水果總產量不斷快速增長,逐漸出現結構性過剩和季節性過剩。這一時期贛南臍橙、廣東沙糖桔產量劇增,采摘后酸度低口感好,適合春節前上市。而衢州椪柑需貯藏一段時間,酸度下降,口感才會變好。由此,衢州椪柑價格走低,春節前銷售受阻,在水果豐產年甚至開始出現滯銷現象。這期間,衢州椪柑生產上大力推廣“三疏一改”(即疏樹、疏枝、疏果和改偏施化肥為增施有機肥)技術,采后進行分級包裝,堅守市場,以外包裝的“新、奇、特”維持東北、西北、華北傳統銷售市場。以2006年為例,衢州椪柑平均每667 m2產量2 380 kg,平均銷售價格1.5 元/kg,產值3570 元,扣除成本1470 元,凈收益2100 元。
產業轉型提升發展期(2009年起至今):柑桔和其他水果總體上供過于求、季節性過剩現象突出,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產業發展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各地紛紛依據資源稟賦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提升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四川、重慶、廣西、云南、湖北等地大力發展晚熟柑桔,不知火、春見、倫晚臍橙、沃柑等掛樹完熟,翌年1—5月新鮮上市,成為市場寵兒。由于與這些品種銷售期重疊,衢州椪柑的貯藏優勢喪失,春節后市場受到嚴重沖擊。全市椪柑面積、產量也從高峰時2.34 萬hm2、產量45.8 萬t 下降到2020年的面積1.06 萬hm2、產量23.51 萬t。這一時期,當地建立了衢州椪柑質量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大力示范推廣,并開拓東南亞國際市場,同時引進無核椪柑試種,選育早熟低酸型椪柑品種,示范推廣大棚設施栽培,嘗試建立椪柑產業新優勢。以2015年為例,衢州椪柑平均每667 m2產量2 300 kg,平均銷售價格1.2 元/kg,產值2 760 元,扣除成本1 800 元,凈收益960 元。
一是生產條件差。桔園規模小,戶均0.123 hm2。一般分散在好幾個地方,單戶桔園成片的比率不到5%,農戶管理不便,生產效率低,影響物質投入和技術投入,難以建成標準化果園。據不完全統計,36.5%的椪柑園沒有水源和灌溉設施,78.6%的椪柑園無防護林,43.2%的椪柑園無園內操作道路,39.7%的椪柑園表層土(0~30 cm)有機質含量低于1.5%,建成肥水一體化設施和自動化植保設施的椪柑園占比很少。
二是生產經營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程度低。衢州椪柑生產上,呈現“每家都有一點點,每家只有一點點”的低小散局面。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低,合作社數量不少但真正聯結生產銷售的不多。按照衢州椪柑地理標志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或進行綠色食品認證的,比例不到10%。70%以上的農戶為兼業農戶,除了管理椪柑平時都外出打工,活躍在各地的椪柑販銷戶也是兼業的。專業從事椪柑生產加工銷售和技術服務的農戶少,職業經理和職業工人更少。從業者老齡化嚴重,椪柑生產對年青人沒有吸引力。在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品質管控、市場營銷、品牌建設等環節,缺乏現代化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
三是品種退化。椪柑原產于我國,20 世紀70年代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十大柑桔良種之一。衢州發展椪柑,以嫁接苗種植,經多年種植品種退化較重。雖然已選育出汪村1 號、派溪頭4 號、派溪頭7 號等椪柑優系,但沒有規模化應用推廣。
四是品質難保證。衢州椪柑生產一直沿用貯藏用果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果實采收早、采后即食酸度較高,貯藏后酸度降低、風味口感變好,市場上競爭不過新鮮下樹的晚熟柑桔果實。同時,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經營,造成果實品質不一致,不能保證和發揮衢州椪柑地理標志產品“易剝皮、果肉酸甜適中、汁多味濃、肉質脆嫩、具有清香、入口余味好”的品質特點。
五是品牌不響。衢州椪柑從最初的貯藏用果暢銷翌年的1—4月市場,以及本世紀前10年的出口用果而名噪一時(最頂峰時年出口8萬t)。但隨著市場的變化其優勢和市場競爭力逐漸弱化,近幾年來在市場上名氣不大。
一是生態環境優良。衢州地處金華—衢州盆地西端,生態環境良好,森林覆蓋率71.5%,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擁有一級地表水。日照時數與太陽總輻射量均屬高值區,全年日照時數1 781.7~2 118.6 小時,年均輻射量4 566.2 J/m2。衢州至今沒有出現有“柑桔癌癥”之稱的黃龍病,有利于發展生態綠色果業。
二是生產技術先進。衢州先后試驗示范推廣了枳砧嫁接苗種植技術、紅壤撩壕有機肥改土技術、密植早結高產技術、單果套塑料袋貯藏保鮮技術、“三疏一改”(疏樹、疏枝、疏果和改偏施化肥為增施有機肥)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大棚設施越冬栽培技術等。20 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推廣應用的“三個一”標準化生產技術(即一株優質苗、一個種植穴、一擔有機肥),在全國農業標準化經驗交流會議上作典型發言;2010年和2014年分別發布實施《柑桔三疏一改技術》和《衢州椪柑生產技術規程》等兩個省級地方標準。多年來,廣大桔農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經驗。
三是產業化體系配套較好。衢州是浙江省重點柑桔產區,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椪柑等主栽品種,是“中國椪柑之鄉”,被列入全國優勢農業(柑桔)產業帶,2004年“衢州椪柑”通過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013年12月建成衢州椪柑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柑桔栽培面積2.24 萬hm2,總產量41.30 萬t,其中椪柑面積1.06萬hm2,產量23.51 萬t。2012年柯城區建成全國出口生產基地,現全市有椪柑出口生產基地584 hm2,年出口柑桔生產能力2.5 萬t。現有育苗專業戶62家,年培育苗木200 萬株。建設市級以上精品椪柑園43 個,面積320 hm2。有果實分選包裝線60條,年加工能力50 萬t。有從事椪柑汁胞等精深加工企業7 家,年生產能力2 萬t。
衢州椪柑產業將抓住“建設美麗大花園、活力新衢州”的契機,在“十四五”時期以鮮食精品椪柑生產,代替貯藏用果生產方式,發展無核椪柑和早熟椪柑667 hm2,發展大棚設施椪柑200 hm2,改造低產低效椪柑園3 000 hm2,年產精品椪柑6 萬t,實現產值10 億元,精品椪柑園平均每667 m2產值超1 萬元。培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 家,省級龍頭企業5 家,市級龍頭企業15 家。發揮特色優勢,補齊產業短板,推進產業基地化、園區化、規模化、優質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優化品種,做優品質,做強特色,重振衢州椪柑輝煌,打造衢州椪柑精品果品牌,推進衢州椪柑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桔園流轉,提高衢州椪柑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程度。通過農村土地“三權”改革,探索創新流轉機制。通過桔園入股、以產量定租金、“統一流轉、二次返包”等方式,與農民分享發展紅利,提升農民流轉的意愿,千方百計推進桔園流轉,推進柑桔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引導種植大戶、返鄉農民工、農創客等人士創辦家庭農場,專業從事柑桔生產經營工作。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加強與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的溝通,優先保障柑桔貯藏、加工、三產融合項目的設施用地需求。
二是推廣無核椪柑和早熟椪柑,提高衢州椪柑良種覆蓋率。華農無核椪柑為鄧秀新院士團隊選育的優新椪柑品種,在浙江省的示范推廣授權給浙江佳農果蔬股份有限公司和柯城區澳林奇柑桔專業合作社。早熟椪柑由衢州市農業林業科學研究院和衢江區余氏家庭農場選育,11月上旬果實含酸量降至1%左右、固酸比達13∶1,彌補了普通椪柑采收時含酸量過高的短板,已申請國家品種登記。成立早熟椪柑和無核椪柑產業發展聯盟,制訂發展規劃、精品果質量標準、無核椪柑和早熟椪柑精品果生產技術規程、管理規則,統一打造品牌。加盟會員應是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有知識、懂技術、會經營,不接收散戶加入。加盟發展這兩個優良椪柑品種的主體,須簽訂經濟合同,服從聯盟制訂的無核椪柑和早熟椪柑規劃和管理規則,不得繁育苗木和向其他主體出售苗木及接穗,符合質量標準的果實由聯盟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鼓勵早熟椪柑或無核椪柑推進一鄉一品,以推進早熟椪柑和無核椪柑的基地化、連片化、規模化發展。低產老桔園通過土壤改良新種早熟椪柑或無核椪柑,樹齡低于15年生、樹勢較強的普通椪柑園高接換種早熟椪柑或無核椪柑。
三是穩步推進發展大棚設施椪柑生產,提高果實糖度改進風味。針對衢州椪柑積溫不足的短板,在前幾年大棚設施椪柑生產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大棚設施構造和配套。加強大棚的溫濕度和光照管理,完善大棚椪柑越冬完熟栽培條件下的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控技術,了解掌握完熟栽培椪柑適宜采收時間和上市時間,建立大棚設施栽培精品椪柑質量指標和生產技術規程,強化示范推廣,打造大棚設施栽培精品椪柑品牌。
四是加強桔園條件建設和技術投入,奠定優質生產基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改土改水,完善水電路、噴滴灌、大棚設施等生產條件,大力創建精品柑桔生產基地。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建設椪柑精品園20 個、面積400 hm2。精品園要求集中連片、水電路配套,種植前用有機肥一次性改土到位,要求pH 值5.5~6.5,有機質含量1.5%以上,土壤疏松肥沃。精品園管理嚴格按無核椪柑或早熟椪柑精品果生產技術規程管理,按“公司+基地+農戶”的管理方式,由龍頭企業提供桔園、農資和其他投入,農戶分片管護模式,以優質高效為目標,生產品質好、外觀佳、風味口感佳的精品果。
五是強化品牌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公共品牌由聯盟統一管理。品牌實行母子品牌管理方式,由聯盟的公共品牌為母品牌、各主體的商標為子品牌。對加盟成員基地生產的果實實施品牌化管理,符合要求的精品果一定要統一品牌銷售,不能混作普通椪柑銷售;不符合精品果要求的,不能打品牌銷售,普通椪柑更不能冒充精品果銷售。
六是強化科技支撐,促進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加強與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和省農科院等高校院所的科技協作,深化與鄧秀新院士科研團隊的科技合作,建立覆蓋育種、栽培、農機、植保、土肥、營銷各專業的衢州椪柑產業轉型發展科技創新服務團隊,幫助制訂產業發展規劃、精品柑桔質量標準與生產操作技術規程,服務園區、基地及各企業(家庭農場)等主體,為產業專業化、優質化、精品化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咨詢服務。
七是強化政策扶持,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設置專項資金,扶持椪柑產業轉型發展重點項目建設,主要用于種苗繁育、園區建設、品質提升和品牌打造等環節的補助。對規模化發展新品種的園區和基地,無償提供無核椪柑和早熟椪柑等良種苗木。對集中連片種植1.33 hm2以上,且達到市級精品柑桔基地驗收標準的,每667 m2補助2 000 元。對在全市精品柑桔擂臺賽上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給予3 萬元、2萬元、1 萬元的獎勵。對規模化示范基地設立柑桔低溫凍害政策性保險,按照每667 m2保費200 元、每667 m2保額4 000 元的標準,給予保費80%的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