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甘肅 山丹 734100)
山丹縣是傳統的半農半牧縣,也是甘肅省確定的肉羊產業大縣和現代畜牧業全產業鏈肉羊產業示范縣。全縣糧食等農作物常年種植面積62萬畝,年產農作物秸稈約40萬t,人工種草30萬畝(含馬場),飼草料資源豐富,草產業開發潛力較大,發展草食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2019年底,山丹縣羊飼養量、出欄量、羊肉產量和毛絨產量分別達到125萬只、56萬只、9 680 t和865 t;養羊業產值占全縣畜牧業總產值的75.5%,產業比值明顯提高,肉羊產業已成為山丹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優勢產業。
受自然生態和區位優勢的影響,長期以來山丹縣肉羊養殖數量位居甘肅省前列,特別是近幾年甘肅省實施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及中央現代農業資金牛羊產業發展項目后,肉羊產業發展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肉羊飼養量逐年增加,飼養方式不斷改進,規模養殖比重顯著提高。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規模化養羊小區(場)295個,規模化養羊數量達90多萬只,肉羊規模化養殖比重達72%以上。在省、縣發展肉羊產業政策的扶持下,通過引進肉羊良種,開展雜交改良,提高飼養技術,山丹縣肉羊生產水平明顯提高,肉羊產業由數量增長型逐步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產業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來,山丹縣在不斷引進無角陶賽特、特克塞爾、薩福克、杜泊等良種公羊的基礎上,按照“引進與自繁相結合”的肉羊良種生產模式,在改造提升現有省級種羊場的同時,加大了全縣人工授精站(點)建設。通過采取純種繁育、人工授精等方式,年生產優質種羊3 200多只,雜交改良肉羊16萬只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純種繁育—雜交改良—高效繁殖為主的良種肉羊繁育體系。
“山丹羊肉”通過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獲得認證商標,成功入選農業農村部首次認定的2019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和“甘味”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好中優”名錄。電商企業充分發揮山丹縣線上線下營銷平臺的優勢,加大開設淘寶、微信、公眾號等線上銷售渠道,除本地銷售羊肉外,還向省外銷售活羊15.2萬只,羊肉1 000 t。“山丹羊肉”的品牌效應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科學合理的疫病防控體系是保障肉羊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措施。山丹縣認真貫徹“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方針,加強縣、鄉、村三級動物疫病防疫檢測體系,對布病、口蹄疫、小反芻等重大動物疫病進行全覆蓋免疫。同時,強化活畜及其畜產品進出口過程的檢疫檢查,規范畜產品流通環節,提高畜產品市場監管能力,確保肉羊及羊產品生產的安全流通。
山丹縣按照“百萬只肉羊培育工程”規劃要求,在抓好清泉鎮瞭高山、陳戶鎮張莊村等4個畜牧養殖園區,以及清泉鎮齊力、李橋鄉品玉等肉羊養殖場建設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壯大園區(場)肉羊產業,實現量上擴張,質上提升。同時,在全縣8個鄉(鎮)改擴建萬只以上肉羊規模養殖場(小區)10個,年出欄1 000只以上肉羊養殖場(小區)20個,創建部級標準化規模養殖場1個,充分發揮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的示范引領作用。
結合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工程、糧改飼、優質高產苜蓿示范等項目的實施,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采取林間種草、退耕還草等方式,擴大人工種草面積,提高牧草產量。在飼草種植方式上,以“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在山丹縣范圍內建立集中連片3 000畝以上優質苜蓿種植基地5處,苜蓿留床面積達到5萬畝;500畝以上優質燕麥種植基地20處,年種植各類優質牧草面積達到45萬畝(含馬場20萬畝)以上,為肉羊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飼草保障。
在鞏固完善縣、鄉畜牧技術推廣站的基礎上,加強了標準化畜牧獸醫站建設,重點加強了肉羊改良站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縣站(中心、所)為龍頭,鄉站、村為骨干的畜牧獸醫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強化了肉羊產業發展的技術服務支撐體系,提升了服務能力,為肉羊產業提質增效保駕護航。
進一步完善健全縣、鄉(鎮)畜產品安全監控體系,加強縣、鄉兩級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強化動物屠宰定點監管、免疫標識制度、電子出證和可追溯制度的建設,扎實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產地認定和市場監管等工作。搞好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和產品認定,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畜產品質量認證,提高畜產品質量,確保肉羊產業的健康發展。
肉羊產業是當地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各級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肉羊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建立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和工作措施,明確責任,細化分工,形成強有力的工作合力,解決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確保肉羊產業的順利發展。
近年來,由于羊肉市場價格的上漲,養羊業效益的提升,當地群眾發展養羊業的積極性高漲,規模化肉羊養殖場(戶)建設不斷增加,養羊業投入不斷加大。為了鼓勵廣大群眾更好地發展肉羊產業,使山丹縣肉羊產業得到更高層次的發展,政府部門應結合當地實際,在土地、信貸、良種、技術等方面出臺一些優惠扶持政策,對養殖群眾給予適當支持,以促進肉羊產業的發展。
肉羊產業是山丹縣畜牧業生產中的優勢產業,結合當前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糧改飼、優質高產苜蓿示范等項目,加大種植業結構調整,引進青貯玉米、燕麥、苜蓿等優良牧草新品種,擴大飼草種植面積,提高牧草單產,建立充足的飼草料資源,為肉羊產業的提質增效提供豐富的飼草料基礎。
畜牧技術推廣部門在不斷加大對新技術引進、應用和推廣的同時,應結合當地肉羊產業發展實際和群眾對養羊技術的需求,重點做好對廣大養殖戶的技術服務,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技術難題,使科學技術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提高畜牧業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轉化效率,為山丹縣肉羊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目前,山丹縣的規模舍飼養羊雖然取得了很大發展,但從發展的整體情況來看,舍飼養殖水平參差不齊,效益高低不一。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養殖人員缺乏飼養技術,從而造成羊繁殖率下降、生產周期長、羊群周轉緩慢等問題。在大力發展規模舍飼養羊的同時,縣鄉畜牧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強對養殖場(戶)技術人員的科技培訓力度,通過舉辦舍飼養羊技術培訓班,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養殖場(戶)進行現場指導等方式,提高養殖人員的科學養羊水平。
按照“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防疫原則,實行行政與業務齊抓共管的工作責任制,明確職責,細化任務,抓好落實,規范防疫操作,嚴格防疫程序,提高防疫密度和質量,確保防疫工作不留空白和死角。同時,抓好活畜及畜產品流通市場的檢疫、監督和檢查,做到運輸、屠宰及畜產品交易等環節安全運行,確保肉羊產業的安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