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霞,楊 濤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寧夏 石嘴山 753000)
近年來,石嘴山市深入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聚焦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調整奶牛產業布局、提升規模化養殖水平、強化生產管理、建設優質奶源基地等措施,推動了石嘴山市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0年,石嘴山市奶牛存欄量達6.04萬頭,比2019年增加65%;年產鮮奶26.7萬t,比2019年增加64%,鮮奶主要由伊利、蒙牛、夏進等大型乳品加工企業收購,是伊利和蒙牛的優質奶源基地;奶產業實現產值5億元,占全市畜牧業產值的32.77%。
通過合理規劃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了一批現代化、標準化的奶牛養殖場,形成了以河東現代奶業示范區和河西奶牛養殖提升區為重點的奶業生產基地。目前全市有存欄奶牛1 000頭以上的規模奶牛場20個,存欄奶牛200頭以上的規模奶牛場8個,規模化養殖率達100%。共有擠奶站(廳)28個,全部為機械化擠奶。養殖場奶牛檔案、生產性能、良種選配、飼料搭配等實行智能化管理,實現了從農戶散養到園區集中飼養再到現代化單體牧場的轉變。
石嘴山市飼草種植面積1.854萬hm2,其中優質苜蓿種植0.525萬hm2,青貯玉米種植1.296萬hm2,青貯飼料和優質牧草(苜蓿)在規模奶牛場中普及推廣。規模養殖場流轉農民土地自建飼草料基地或與種植農戶簽訂收購及配送合同,實行訂單式服務已成常態。一批新型集飼草加工調制、貯存和配送為一體的飼草配送中心涌現,有效提高了飼草料綜合利用率,有力支撐了石嘴山市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圍繞奶產業提質增效,重點實施了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奶牛節本增效、奶牛性控繁育、奶牛綠色養殖等示范項目,全面推廣良種選育、高效繁殖、全混合日糧飼喂、信息化管理、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技術,石嘴山市規模化養殖場奶牛良種率、機械化擠奶率、青貯飼喂率均達到100%。
石嘴山市共有生鮮乳收購站28個,生鮮乳運輸車51輛,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輛全部實現備案管理,所有奶站、運輸車輛和違禁物品監測實現全覆蓋,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實現了可追溯。連續多年生鮮乳監測合格率和生鮮乳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均達到100%。同時經有關機構檢測,石嘴山市牛奶的乳蛋白率和乳脂率均較高,是高端奶和特殊配方奶粉(如嬰兒配方奶粉、老年人配方奶粉)加工的優質原料,是奶產業走高端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的奶源基地。
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在奶牛養殖場示范推廣種養結合、商品有機肥生產等,奶牛場污水經處理后用于場區綠化和灌溉農田,固體糞便經堆積發酵后還田,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扎實有效。
石嘴山市是寧夏奶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的快速發展區,“十四五”期間石嘴山市規劃新增奶牛15萬頭,按照1頭奶牛0.2 hm2飼草料種植地的配套標準和60 m2的奶牛場建設標準,需調整飼草料種植用地3萬hm2,新增奶牛場建設面積0.09萬hm2。石嘴山市地處寧夏引黃灌區下游,受黃河配水指標限制,農業用水矛盾突出。隨著奶產業的發展,水資源配給不足問題亟待解決。預計每年增加養殖糞污192萬t,養殖量加大與資源緊張、糞污處理的矛盾突出。
隨著奶牛規模化養殖和區域布局的擴大集中,從國外及國內其他地區調入奶牛增多,且流動日益頻繁,疫病的發生、流行、傳播風險加大,防控風險加劇,加之養殖場管理水平不高,動物防疫工作不徹底,人畜共患病凈化難度大。口蹄疫等流行病流行快、傳播廣、發病急、危害大,一旦暴發疫情,不但危害養殖場,還嚴重威脅奶制品衛生安全和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給奶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雖然奶牛養殖規模化率較高,但與其他大中型奶牛養殖企業相比,牛群自繁增長乏力,主要依靠外購后備牛維持產能。養殖觀念不先進、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對奶牛先進的飼養管理、疾病防控等關鍵性技術應用度還不夠,奶牛養殖的數字化、精準化、智能化管理不足,養殖成本偏高。
石嘴山市奶牛養殖在奶牛產業鏈上處于弱勢地位,奶產業經濟模式單一,主要以生鮮乳銷售為主。在生鮮乳收購定價方面,乳品加工企業處于強勢地位,養殖場基本沒有話語權,生鮮乳購銷沒有形成公平、合理、科學、規范的定價機制。當生鮮乳供給相對過剩時,收購企業隨意提高標準、壓低價格、限量收購;當供給短缺時,收購企業哄抬奶價、爭搶奶源、無序競爭,導致消費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主要由奶牛養殖環節承擔,造成奶牛養殖主體對生鮮乳銷售市場的穩定性信心不足,奶牛養殖在奶牛產業鏈上處于弱勢地位。
一直以來石嘴山市沒有乳品加工企業,各奶牛養殖場(園區)鮮奶主要由蒙牛、伊利、夏進等乳品加工企業收購,導致產業鏈不完整,產品附加值不高,且不能有效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按照“整體規劃、分區建設”的原則,堅持以地定畜、以種定養,根據土地承載能力、飼草料供給能力等條件,科學確定奶牛養殖規模,促進種養業布局協調,規模適宜。對新建養殖場應以高標準養殖、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堅持生產生態協調、設施工藝配套,集約化運營和標準化生產,飼料儲存加工、疫病防控和糞污處理等配套設施齊全,充分考慮生活管理區、生產區、飼料區、隔離區及糞污無害化處理等設施的合理配套。對已建成的奶牛場進行合理改造升級,擴大養殖規模,提升奶牛養殖能力。圍繞奶產業發展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落實“糧改飼”政策和優質高產苜蓿示范建設項目,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推廣全株玉米青貯和苜蓿青貯技術,建立和完善飼草料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發展飼草料收貯企業和配送中心,發展優質飼草種植基地。
加大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嚴格動物調運監管,所有動物及動物產品必須從指定通道進入,嚴格查證驗物,嚴防疫病的傳入。做好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強制免疫和監測,支持養殖場開展自檢,對患病牛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落地報檢、隔離、監測、撲殺等措施切斷疫病傳播途徑,有效降低發病風險。加快無規定疫病小區建設,支持有條件的規模奶牛場創建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建設,全面提升動物疫病防控綜合能力,促進奶牛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以標準化示范創建為抓手,圍繞營養、飼草料、疫病防控、畜舍設計、養殖設施設備、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重點環節,引進荷斯坦等良種奶牛,開展奶牛選育、增產增效、疫病防控、綠色養殖等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建立規模化、標準化、精準化循環發展養殖模式,提高奶牛綜合生產性能和效益,構建高效養殖體系,提升奶牛整體養殖水平。
重點對奶牛養殖場、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等進行監管,嚴格養殖環節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對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輛監測全覆蓋,嚴厲打擊非法收購生鮮乳和各類違法添加行為。支持奶牛養殖場自建乳品檢驗檢測體系,確保生鮮乳和乳品質量安全。
通過優惠政策招商,引進國內知名企業投資建設乳品加工企業,健全完善產業鏈。鼓勵養殖企業開展乳制品生產加工,積極消納新增奶源。加強石嘴山市優質奶源基地宣傳,提高優質奶牛、優質奶源、優質乳制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健全完善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利益聯結機制,構建由政府引導,乳品企業、奶牛養殖企業和行業專家參與的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定期發布生鮮乳收購指導價格。引導乳品企業與奶牛養殖場、家庭牧場、合作社等簽訂長期購銷合同,積極推行股份合作、優質優價,密切加工企業與養殖主體利益聯結,實現互利共贏,嚴格按照自治區發布的生鮮乳收購合同范本,簽訂生鮮乳購銷合同,規范生鮮乳購銷,確保奶農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