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晉江熱電有限公司 戴文斌
對于循環流化床鍋爐而言,燃料適應性突出,可有效調節負荷能力,在環保方面優勢顯著,受到了行業的高度關注。相關文件指出,應對燃煤發電機組進行嚴格檢查,判斷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并加強環保改造,積極落實脫硫、脫硝設施安裝,配備防塵設施,如果機組未達到標準應責令整改,確保機組能夠在全時段內滿足達標排放要求。以國家相關政策作為參考,加強燃煤機組煙氣排放應切實提升日程,經有效治理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
某火力發電廠于2004年建成,截至目前投產運行良好。該電廠主要使用2×50MW機組,配DG260-9.81/540-1型循環流化床鍋爐,煤源具有較高的穩定性。以入爐煤相關分析報告作為參考,基硫分均低于0.75%。在未改造前主要應用爐內噴鈣干法進行脫硫處理,經有效檢測,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SO2濃度質量,應用SNCR 完成脫硝工作,還原劑組成為氨水、劑量為25%。NOx濃度質量在100mg/m3以下,以布袋除塵器落實除塵處理。
應用SNCR 進行脫硝,處理完成NOx后,吸收劑接觸到煙氣可形成一定的反應,進而出現亞硫酸鈣,對含塵煙氣進行凈化并排出,轉入到脫硫環節,經除塵器完成相應的氣固分離處理。本文主要以脫硫、脫硝及除塵器三個方向展開相應的改造工作,因為傳統脫硫使用爐內噴鈣干法,具有一定效果,可對該方法進行保留、予以優化處理,將半干法工藝進一步應用在鍋爐中。借助生石灰完成脫硫劑排放。經有效處理,檢測鍋爐煙氣排放情況,如果為單爐煙氣排放,SO2質量濃度相對較高,而在使用半干法后煙氣得到有效處理,檢測SO2排放情況,濃度質量下降顯著,具體可控制在350mg/m3。
在脫硝系統方面,改造技術有低氮燃燒、SNCR(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系統提效改造以及爐后協同脫硝。經有效改造治理后,對爐膛各部分煙氣情況進行相應的檢測,NOX濃度質量均得到了有效降低。具體分析,在低氮燃燒改造中,借助分級燃燒原理能控制爐床溫度,在溫度降低的情況下NOx生成也會隨之減少。針對SNCR 應用,除數學模型構建外還涉及到物理模型的構建,借助仿真流場模擬相關技術,可確定噴槍位置及相應參數,其中還原劑主要由氨水組成。在協同脫硝工藝方面,將其應用在鍋爐運行中在極端工況下較為常見,可對鍋爐運行異常情況進行有效補救,使煙氣排放得以控制并滿足達標排放要求。利用脫硫吸收塔流化床反應器吸附劑顆粒,以其作為載體,借助脫硝劑經過相應的氧化、催化作用使NO 有效轉變為NO2,并與鈣基吸收劑形成中和反應,最終實現脫硝。本文使用脫硝劑成分為25%亞氯酸鈉溶液[1]。
使用半干法,除塵器通過吸收脫硫劑能對脫硫劑原本均勻性進行有效改進,使整個霧化噴水過程保持良好的均勻性。脫硫后需使用專用布袋除塵器落實除塵處理,本文對其加以改造,通過增加了大腔沉降技術、超濾技術并增設布袋數量確保除塵系統工作效率。經改造后,在煙塵入口處質量濃度為54g/m3,具體排放指標在10mg/m3以下。就目前而言,無論是脫硫工藝還是除塵工藝,在行業內均已發展成熟,因此本文主要以脫硝作為研究重點。在整個設備改造中低氮燃燒改造屬于核心部分,在改造前應嚴格檢測NOx排放情況,以確保煙氣排放控制作為前提,避免相關要素對鍋爐運行造成影響。
改造二次風供風。針對原有鍋爐二次風,主要存在于爐前、爐后,各三層、兩層,其中,對比與布風板之間的距離,下層風口為951.66mm、上層風口為4662.73mm。借助上述設計形式,在整體分級燃料燃燒中并沒有明顯優勢,且具有較高的NOx生成概率。本文主要使用改造技術為分級燃燒技術,通過合理控制前后墻、側墻風口,可有效實現NOx生成控制。
以分離器入口方面進行改造,通過縮短1號、2號爐分離器入口煙道寬度,能有效保障分離效率,并進一步提升整個鍋爐整體效率。以分離器中心筒方面進行改造,應借助有效手段對中心筒厚壁進行調整并做好材料控制工作。選擇適當材料完成中心筒鑄造并設置壁厚為16mm,縮減中心筒上口徑以及下口徑,使中心筒能夠順利膨脹,以免受到高溫影響,出現變形情況。
以布風板風帽方面進行改造,結合鍋爐運行實際需求,應合理選擇風帽,保障風帽阻力,提高其使用壽命。通過落實風帽選擇確定開孔數量,能夠進一步保障流速、動量,使布風均勻并提升流化質量。在改造后風帽被控制在700個以下,開孔率保持在4.0%,以菱形交錯形式完成風帽布局,有效提升了布風板功能,促進流化均勻性[2]。
參照上文改造方案,該火電廠完成了對兩臺設備的改造,整個改造共花費4個月,在改造完成后對鍋爐煙氣排放情況進行檢測,兩臺鍋爐均已達到行業標準。但是結合實際運行而言鍋爐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進一步對改造后的鍋爐進行處理,以符合超低煙氣排放作為前提,確保鍋爐運行穩定性以及安全性。
建立在有效改造基礎上,火電廠進一步完成了煙氣排放檢測,驗收工作由環保局負責。鍋爐1、鍋爐2改造后SO2濃度(mg·m3)分別為4~6/6~23、NO2濃度分別為15~36/20~38、顆粒物濃度分別為2.0~3.4/2.3~5.6。根據國家標準,SO2、NOx以及顆粒物質量濃度應分別控制在35mg/m3以下、50mg/m3以下及10mg/m3以下,經有效對比,在完成改造工作后所有鍋爐均符合煙氣排放標準。
完成鍋爐改造后,在正式運行過程中旋風分離器異常情況時常發生,返料不僅間斷性進行,整體返料也呈現不均勻現象,且在返料風室存在明顯振動反應。同時,由于塌床頻發難以實現負荷調整,無論是鍋爐、低負荷運動均得不到有效調整,導致環保參數難以得到保障。在NOx控制方面,受到改造后影響氨水使用情況增多,在氨水過量的情況下將會由于物料過多導致壓死,并進一步影響流化狀態的形成,造成機組解列,需經過長時間排渣工作才能使鍋爐繼續運行。因為循壞灰量出現增加情況,在輸渣系統中將會達到一個較高的負荷,對設備損害嚴重,導致其可靠性下降。
經有效改造分離效率提升明顯,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循環量,改造效果十分顯著。但在整個改造環節并沒有涉及到返料系統改造,因為增加了外循環量,返料處理難以滿足改造后需求,造成返料不均勻、物料返回爐膛加劇,將會進一步造成流化狀態被破壞,進而增加塌床的可能性,甚至還會出現爐床壓死的現象。建立在有效測算手段基礎上,獲取爐內物料量為230t,與改造前相比增加顯著。針對返料風室而言,受到澆筑料脫落影響絕熱部分功能下降,將會導致流化、返料受到影響,返料風室形成振動情況。
此外,在分離器中,高溫循環物料在改造后得到顯著提升,因為水冷壁蒸發、受熱面吸熱增加,在溫度過高的情況下鍋爐尾部受熱面明顯減少,觀察主蒸汽溫度,將會發現其脫離最初設計要求。正常而言,通過使用SNCR 改造,將改造后與改造前相對比分級燃燒可有效降低整個爐膛的溫度,但受到低負荷影響,鍋爐還原反應工作效率顯著下降,增加增加氨水使用量。
針對上文出現的鍋爐問題對鍋爐進行了二次改造,首先對鍋爐分離器進行了優化設計,調整了入口煙道寬度,通過控制分離效率使循環灰量得以降低。在U 型回料中對回料阻力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得到一定的降低,促進鍋爐回料量得到增加。結合整個處理環節,在不更改外筒尺寸的情況下合理控制澆筑料厚度,進一步實現“翻墻”高度控制,使阻力得到有效降低,提高返料處理。集中檢查分離器立管,在發現澆注料脫落后統一進行修補,更換已被燒毀的鋼板以及風帽。落實爐膛負壓調整,將其控制在標準范圍內,針對床壓波動,應以負方向對負壓作加大處理,使爐膛細灰份額得到有效控制,盡可能避免鍋爐處于負壓運行狀態,確保細灰量能夠順利排出。
經再次處理后,鍋爐各項運行異常情況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床壓波動恢復正常,在降低分離效率后,在尾部煙道中飛灰份額增加,過熱系統換熱量也得到有效控制,主汽溫度處于正常狀態并達到額定值水平,在整個運行過程中,因減少了立管振動情況返料風室振動情況消失。
綜上,在整個鍋爐設備改造中燃料來源始終處于穩定狀態,且由于基流分低于0.75%,使用爐內噴鈣干法、爐外半干法落實脫硫工作,并使用高效布袋防塵器配合除塵系統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經低氮燃燒、SNCR 系統提效以及爐外協同脫硝工藝,可有效實現煙氣排放控制,并進一步落實低氮燃燒改造。在本文設備中,借助有效改造后鍋爐均達到超低煙氣排放標準,為企業長期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