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雪霏
(作者系北京市平谷區北京實驗學校附屬小學教師)
教育專家林格說過:“真正的教育是無痕的教育,是環境的教育,是父母身體力行的教育,而不是過多的教誨與訓斥。”很多時候,說教往往是無用的。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變教誨與訓斥為“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呢?陪著孩子一起閱讀,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系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后疫情時代”的學校教育,就是要在遵守防控疫情各項要求的前提下,在保障全體師生、家長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的科學、高效又有意義的教育教學活動。為了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增近每一個家庭的親子關系,學校以“閱讀——豐富親子時光”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家庭親子閱讀線上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共閱讀,同成長”親子閱讀交流活動。
為了從小培養閱讀習慣,這次活動從小學開始。低年級學生可以采取閱讀繪本的形式進行,使學生能在家庭閱讀氛圍中,體驗閱讀的快樂。通過每周共享一段親子閱讀時間,每月進行一次家庭讀書經驗分享,組織家長和學生采用在班級微信群發送“閱讀視頻+簡短閱讀感悟”的形式,開展閱讀展示交流活動。
開展親子閱讀線上交流活動,不僅增加了孩子和父母溫馨的親子時光,更為家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活動結束后,一位家長寫下了自己親子閱讀的感悟:
在這次親子共讀中,我和孩子選擇的書是《海洋與天文》。為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想了很多方法。共讀期間,我和孩子更多的是采取問答的形式。這樣,在你一言我一語中,提高了孩子讀書的興趣,且以娛樂的形式進行閱讀,反而加深了他的印象。偶爾,家里其他人考他問題時,他也能夠很好地把問題表述出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的表達能力,而且也為他以后寫作文打下了基礎——有了豐富的知識,他能更好地運用詞句。同時,孩子的自信心也因此建立了起來,更善于在人前展示自己。
在這次的親子共讀中,我有很多體會。我們真的應該拋棄以前的教育方式——認為孩子應該鞭策著、敲打著才能更好地成長。其實不然,我們應該做的是給孩子尊重和支持,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需要什么,與他進行心靈的交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使他獨立思考問題,我們在旁給予支持和建議,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朋友關系。
為了促進親子關系,讓共情閱讀更加有意義,在親子閱讀過程中,學校又把閱讀活動進行了提升和延伸,號召學生和家長在自行挑選書籍進行閱讀的同時,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設計、手繪讀書卡。這樣,不僅提升了閱讀能力,也給了充分展示學生和家長動手能力和繪畫能力的機會,利于達到親子互動、共情的更深層次的目的。
因為讀書卡上需要顯示以下內容:書名、主要人物、作者、書中令你喜歡的句子、詞語和讀書感悟……所以,首先孩子和家長要認真閱讀,共同找到要摘錄的內容,做好筆記;其次,要通過精美的版面設計,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來;最后,在創作過程中,孩子和家長須做到分工明確,揚長避短,發揮每一個人的特長。要想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家里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出謀劃策,爭取在互幫互助中,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交出一份滿意的作品。
通過開展親子共繪讀書卡活動,讓學生和家長更加深切地感受讀書并不是一件乏味的事情,并不是漫無目的的讀完就完成任務了,動靜交替的過程也是閱讀與美術課程相融合的最好詮釋。從而,讓閱讀更有魅力,閱讀延伸變得更加寬廣。
為了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讓家長們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了解孩子、指引孩子讀書,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世界讀書日”前夕,學校隆重召開“親情互動、親子共讀”展示會。
親子誦讀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拓寬孩子的視野,還可以創造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機會,拉近親子關系,讓家長清晰看見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四(5)班李子慕同學的家長從小就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參加學校的讀書活動。在這次展示中,家長就把和孩子一起讀書的感悟編成了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成長》和大家分享,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活動結束后,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次活動形式新穎,組織有序,非常精彩。感覺和孩子更親密了。平時,因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時間很少,更別說一起讀書了。非常感謝學校創造的這次機會,希望今后能多開展這樣的活動。
實踐證明,長期堅持親子閱讀,讓孩子與家庭的聯系更加緊密;能培養和提升孩子的規則意識和社交能力,提高孩子矛盾處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親子閱讀的多樣化讓孩子閱讀興趣得到充分的刺激,并促進閱讀習慣的養成;長期的閱讀豐富了孩子的知識面,觀察力、思考和提問能力、分辨力、溝通表達和創新能力等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對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