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健 李拴平
(1,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獸藥飼草料服務中心 744200;2,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畜牧獸醫中心 744200)
在養豬生產中,生物因素、化學因素、物理因素等后天性或先天性因素都會導致母豬流產、不孕、死胎等,導致公豬出現睪丸炎、睪丸萎縮等疾病,這類疾病統稱為繁殖障礙類疾病,其中病毒感染導致的豬繁殖障礙類疾病對養豬業危害最嚴重,已成為制約養豬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見的影響繁殖障礙的病毒性疾病有十幾種,本文主要介紹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豬瘟3 種疾病流行特點與防控措施。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PRRS) 又被稱為“豬藍耳病”(Blue-ear disease),是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發病后的典型特征是母豬出現流產、早產、死胎等。此病對養豬危害嚴重,而且傳染性高,在我國被定為二類傳染病,由藍耳病病毒變異株引起的高致病性藍耳病被定為一類傳染病。由于養殖生產中使用抗生素、疫苗不當,多種疫病混合感染增多、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導致PRRS 病毒不斷變異,給養豬業造成很大威脅。
PRRS 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此病主要發生在高溫、高熱、高濕地區。帶毒豬、病豬、康復豬、感染母豬所產的仔豬及被污染的用具等都是主要傳染源。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豬都是易感動物,但尤其以哺乳仔豬和妊娠母豬最易感。傳播方式主要有垂直傳播、接觸傳播、空氣傳播等。感染豬和帶毒豬排出的糞便、尿液及鼻液中都含有病毒,患病公豬精液中也含有病毒,并通過配種傳播。此外,蚊子等叮咬也可以傳播病毒。
豬圓環病毒病(PCVD) 是一種多系統功能障礙性的慢性病毒性傳染病,病原為豬圓環病毒(PCV),圓環病毒主要有兩種,分別為豬圓環病毒1 型(PCVI) 和豬圓環病毒2 型(PCV2)。PCVI 沒有致病性,引起發病的為PCV2。PCV2 多為隱性感染,感染率高但發病率不高,感染后可引起免疫抑制,容易和PPV、PRV、PRRSV 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加重。
近年來,圓環病毒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豬為PCV2 的天然宿主,尤其以哺乳期仔豬和育成豬感染率較高。此病的發生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都可感染。感染途徑較多,可以通過接觸或垂直傳播感染豬,可以通過鼻液、糞、尿等排出病毒,健康豬接觸后會感染,感染的母豬也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仔豬,感染公豬的精液中也會含有病毒,母豬通過配種可以感染。2~15 周齡的仔豬發病率可達10%,死亡率高達50%~100%。成年豬為隱性感染,沒有明顯的病變。已感染過的豬群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會降低,但如果繼發感染其他疾病,會加劇豬群死亡。豬群感染PCV2 后,豬群中會長期存在病毒,當免疫力下降或存在應激因素刺激時會導致疫病流行。PCV2 的變異速度非常快,常與豬瘟病毒、藍耳病毒、細小病毒、偽狂犬病毒等混合感染,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且復雜。飼養管理不合理、環境惡劣、豬群飼養密度過高、豬群混養等因素都可誘發此病[1]。
豬瘟(CSF)是由豬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種接觸性烈性傳染病,此病對養豬業危害嚴重,被列為一類傳染病。到目前為止,豬瘟病毒只有一種血清型,但存在不同毒力的毒株,有強毒株、中等毒力毒株、低等毒力毒株和無毒力株,豬瘟病毒的毒力不穩定,經過一代或多代遺傳可以增強毒力。豬瘟傳染性極強,且發病沒有季節性,尤其春夏多雨季節發病率較高。不同性別、品種、年齡的豬都是易感動物,其中哺乳仔豬及30~40 日齡仔豬最易感。豬瘟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帶毒的母豬也可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急性感染的豬在沒有表現癥狀前可向外排毒。感染仔豬的死亡率比較高,成年豬臨床癥狀不明顯,多呈隱性經過。先天感染或持續感染發病可以引起免疫力低下或喪失免疫功能。
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現可疑病例要立即隔離,盡早采集病料送到畜牧獸醫工作站進行實驗室診斷,以盡早確診,采取相應措施。有治療價值的要對癥治療,嚴禁濫用或超量使用藥物,不僅造成浪費,還會貽誤治療時機。對沒有治療價值的病豬要及時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免傳播疾病。
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加大產地檢疫、流通環節的監管力度,嚴防豬繁殖障礙類疫病在流通環節中傳播。對養殖人員加強培訓,提高疫病防控知識,及時對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而不是進行宰殺、出售。抓好引種檢疫關,異地引種的要按規定先到動物防疫監督機構辦理檢疫審批手續,不要到疫區引種。引進來的種豬要先進行豬瘟、豬偽狂犬病、豬藍耳病等的檢測,全部為陰性的才可合群飼養[2]。
養殖場最好采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定期進行抗體檢測,及時淘汰陽性豬。對患病母豬的排泄物、流產胎兒、胎衣等要深埋和無害化處理,確診豬群中的幸存者不能留作種用。豬場要進行分區管理,做好滅鼠、驅蟲工作,限制人、豬流動,嚴禁在豬場飼養犬、貓、鳥類等。消毒制度要嚴格,豬舍及周圍環境、出入車輛、出入人員都要嚴格消毒,保持豬舍清潔衛生,減少蚊蠅滋生。飼養員不能串崗,不同豬舍的用具不能串用,降低疾病傳播機會。
目前,對這些病毒性傳染病還沒有有效的藥物進行治療,采用疫苗免疫非常重要。養豬場要根據疫病發生情況及當地流行規律制定適合本場的免疫程序。抗體水平檢測是有效防控重大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技術措施,根據檢測結果制定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圓環病毒病、豬瘟等疫病的免疫程序。目前,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藍耳病)常用的疫苗有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弱毒疫苗有排毒危險,只能用于已發病豬場。豬圓環病毒病主要有全病毒滅活疫苗和亞單位疫苗,通過給母豬和仔豬預防接種,防止疫病流行。對發生過豬瘟或受豬瘟威脅的豬場,常利用豬瘟脾淋苗在仔豬吸吮初乳前進行超前免疫,這是控制豬瘟的有效方法[3]。
要想獲得經濟效益,就要做好對各類疾病的綜合防治措施,首先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消除病原。其次,要加強檢疫監管,提高飼養管理水平,防止疫病的流行。最后,做好早期診斷,及早采取防范措施。總之,對疫病要采取“預防為主、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原則,有效防控,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