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剛
(商城縣人民醫院 檢驗科,河南 信陽 465350)
乙型肝炎屬于常見傳染病,其主要由乙肝病毒(HBV) 感染所致,臨床表現為上腹部不適、肝區疼痛、乏力等,長期攜帶HBV 還可誘發肝硬化、肝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甚至進展為肝癌,威脅患者生命[1]。目前,臨床對于該病多以早確診早治療為主,因而尋找高效準確的檢測方法尤為重要。但隨著臨床抗病毒藥物濫用等情況,使得HBV 出現變異,影響傳統血清學檢測準確性、敏感性[2]。而隨著生物技術發展,實時熒光定量PCR法(RT-PCR) 逐漸用于臨床檢測,克服傳統PCR定量缺陷,對于病毒DNA 定量更為精準[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酶聯免疫吸附法與RT-PCR法應用于HBV 檢測中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78 例,其中男41 例,女37 例;年齡27~59 歲,平均年齡(37.55±4.83) 歲。納入標準:均確診為乙型肝炎;尚未進行抗病毒治療;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甲型等其他類型肝炎;伴隨肝部惡性腫瘤;存在心腦血管嚴重病變。
二、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抽取靜脈血5mL,置于4℃冰箱2h,離心取得血清后待檢。通過酶聯免疫吸附法定性檢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表面抗體(HbsAb)、乙肝核心抗體(HbcAb) 及乙肝E 抗體(HbeAb),嚴格按操作標準執行。RT-PCR 法定量檢測:儀器選用達安DA7600,將450μL 的DNA提取液與200μL 血清樣本混合,以100℃預熱10min,冰凍離心機內離心5min,于PCR 管內置入20μL 上清液,嚴格按操作程序檢測,之后設立陰性、弱陽性、陽性等對照組,反應結束后取Ct 值制作熒光曲線,依據Ct 值計算DNA 值。
三、觀察指標 2 種方法檢測結果:記錄2種方法檢測乙肝五項結果,對比HBV-DNA、大三陽、小三陽陽性率。大三陽:HBsAg、HbeAg 與HbcAb 三者檢測均為陽性;小三陽:HBsAg、HbeAb 與HbcAb 三者均為陽性。HBV-DNA >103copies/mL 為陽性。
四、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HbeAg 陽性33 例,陽性率42.31% (33/78);HBsAg 陽性48例,陽性率61.54% (48/78);HbcAb 陽性41 例,陽性率52.56% (41/78);HbeAb 陽性陽性45 例,陽性率57.69%(45/78);HbsAb 陽性50 例,陽性率64.10% (50/78)。大三陽例數33 例,陽性率42.31%,小三陽例數41 例,陽性率52.56%;RT-PCR 檢測:HBV-DNA 陽性62 例,陽性率79.49%(62/78)。大三陽陽性率低于HBV-DNA 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2.640,P=0.000)。小三陽陽性率低于HBV-DNA 陽性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2.603,P=0.000)。
討 論乙肝傳染性較強,HBV 侵入肝臟后可持續大量復制,促使機體出現抗原性物質,進而對免疫系統造成刺激,致使免疫損傷。若不及時控制病毒,可進一步惡化,導致機體內出現持續炎癥反應,最終誘發肝硬化等疾病[4]。同時,隨著乙肝進展,其體內乙肝病毒標志物可呈不同狀況,如大三陽表示患者體內HBV DNA 處于高復制率、高傳染性狀態,而小三陽則代表機體處于恢復期,但仍存在HBV DNA 復制。而隨著HBV 逐漸變異,傳統血清檢測準確性已無法滿足臨床診療需求。酶聯免疫吸附法屬于臨床常用血清檢測方式,可通過檢測特異性抗體、抗原,判斷是否存在HBV 感染,并直觀反映HBV 侵入后機體免疫應答水平,從而為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5]。但該方法無法對HBV 傳播程度、復制情況進行準確分析。本研究結果顯示,HBV-DNA 陽性率高于大三陽、小三陽陽性率,表明RT-PCR 用于乙肝檢測中臨床價值優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可準確反映HBV 復制情況,便于臨床加強治療。RT-PCR 屬于病原學檢測,其靈敏性、特異性較高,通過每毫升拷貝數定量發出檢測報告,可更真實、準確、直接反映患者體內HBV DNA 狀況,便于臨床醫師判斷HBV 復制及傳染狀態[6]。同時,部分患者痊愈后,其體內仍可能存在少量HBV DNA 復制現象,但血清學檢測已無法準確判斷是否完全清除,而RT-PCR 則可通過定量檢測,及時發現并予以干預,以免病情發展。
綜上所述,RT-PCR 檢測HBV 可準確反映其傳染性及復制狀況,利于臨床早期診斷,監測療效,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