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萍
(吉林省梅河口市一座營鎮綜合服務中心 135014)
近些年,豬肉價格一直呈增長趨勢,盡管價格增長,但豬肉食品在消費者日常飲食中仍占有重要地位。1948 年我國首次報道了豬偽狂犬病,截止至今,我國多個省市均有豬偽狂犬病的發病報道,極大制約了養豬業的健康發展。
偽狂犬病毒經鼻咽部和扁桃體感染呼吸道上皮細胞,并可以進行增殖復制,隨后進入生豬肺部進行自由擴散,破壞白細胞,病豬的扁桃體和肺部炎癥、壞死,母豬體內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引發流產、木乃伊胎和死胎,公豬的睪丸腫硬、萎縮,精子活力減弱甚至無活力。偽狂犬病毒也會感染三叉神經和嗅神經末梢,引發中樞神經系統紊亂。豬偽狂犬病發病原因和群體內隱性帶毒、防疫密度低、疫苗選擇不當、接種免疫失敗或不規范有關。
偽狂犬病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如牛、羊、豬、水貂、犬、貓等,除生豬外,其余動物感染后都會死亡。豬偽狂犬病的主要傳染源為病豬或帶菌豬,不同年齡、品種的生豬感染后都會有明顯的呼吸道和神經癥狀,但保育期和哺乳期仔豬癥狀較輕,死亡率也較低。傳播途徑包括呼吸道傳播、接觸污染的飼料、水源、土壤,由于病毒可以在死豬體內存活較長時間,因此,病豬尸體也可以傳播豬偽狂犬病病毒。豬偽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秋季和冬季爆發次數較多[1]。散養戶和小型養殖場感染豬偽狂犬病的幾率較高,主要由于狂犬疫苗免疫接種不規范引起。
豬偽狂犬病的潛伏期較短,一般為3~5d,最長可達10d。不同年齡豬的抗病力不同,其臨床癥狀和死亡率也不一樣。哺乳期仔豬由于免疫力低,最容易感染豬偽狂犬病毒,病程為1~2d,如仔豬在出生后15d 內發病,往往出現急性型癥狀,一般仔豬在感染后第3 天出現明顯癥狀,體溫略微上升,不愿吃奶,精神沉郁、嘔吐腹瀉,不久仔豬興奮不安、頭向后仰,前沖、后退、轉圈,出現運動失調、全身肌肉痙攣等癥狀,最后以死亡告終,致死率高達100%。斷奶仔豬大約在4 月齡發病,此時生豬有一定的抗病力,臨床癥狀與哺乳期仔豬相比較輕,感染后出現體溫升高(41℃),食欲不振、發抖、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難、嘔吐、運動失調、抽搐。及時進行藥物治療,一般在4~8~15d 內康復,死亡率為20%~50%。成年豬的免疫力較高,大多為隱性感染,臨床出現嘔吐腹瀉、微熱咳嗽,死亡率較低,大多成年豬能耐過。妊娠母豬感染后出現流產,流產率高達50%,或者產木乃伊胎或死胎,其分娩日期也會延遲或提前,仔豬體質弱,產下后不久就會死亡。繁殖母豬產后發情延遲、屢配不孕。公豬的睪丸腫硬、萎縮,精子活力減弱甚至無活力[2]。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豬偽狂犬病的特效藥物,不同生理階段的豬的治療方法有所區別。仔豬感染后可以通過血清治療,注射劑量30~40ml,同時口服1~2ml 的慶大霉素、1ml 的50%葡萄糖。仔豬體溫過高可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柴胡注射液、頭孢噻呋,若仔豬出現抽搐,共濟失調等明顯的精神癥狀,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成年豬感染后可以肌肉注射VB和黃芪多糖,同時在飼料里混合電解多維和清瘟敗毒散,服用1 周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病情嚴重的成年豬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圓環藍耳康抗病毒藥,每10kg 飼料中添加量為20g,在豬舍內提供干凈的飲水,大多數病豬均能耐過。
(1)根據豬的大小和生長發育特點科學規劃飼養密度,保持最佳的圈養密度。(2)做好豬舍日常清潔工作,保障舍內溫度適宜和通風良好,每天對豬糞和尿液進行清理[3]。(3)定期消毒,不僅要對工服、養殖器具、運料車和輸車進行消毒,還要做好滅鼠防蟲工作,由于豬偽狂犬病毒可以由鼠傳播,每月月初進行全面消毒,混合2%氫氧化鈉和0.5%的三氯異酸氫脲酸鈉,高壓噴射豬舍和活動區域。(4)日常規范工作人員進出工作,嚴禁隨意走動或無故外出,疫情期間,每個進場人員需要先消毒隔離48h 方可進入豬舍。
(1)仔豬出生后當天或第2 天進行滴鼻免疫(劑量:0.5ml),7~10d 后注射免疫,4~6 周后進行二次免疫,然后再每半年免疫1 次,成年母豬和種公豬可以每個季度注射1 次疫苗,一年共4 次。一般斷奶仔豬、大于3 月齡或架子豬免疫劑量為1ml,成年母豬(分娩前1 個月)和種公豬免疫劑量為2ml,一般注射后1 周就能產生抗體,疫苗有效期為半年。(2)曾經爆發過豬偽狂犬病的豬場,且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需要在母豬配種前和分娩前各注射1 次,仔豬出生后及時采取滴鼻免疫。后備種豬在配種前1 個月也需要注射1 次。(3)規范疫苗使用,開瓶后需要在3h 內用完,嚴禁隔夜使用,這樣會直接造成免疫失敗。
(1)加強動物衛生監督,豬偽狂犬病病發期間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二類疫病防控措施進行處理,及時封鎖、隔離和消毒,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撲滅致病菌,凈化疫情,在疫情期間,停止生豬向外運輸和交易,嚴禁由于人為疏忽而發生動物產品安全問題。(2)發現疫情及時上報。同實驗室診斷對疑似病例進行鑒定和確診,發現陽性豬必須給予撲殺,對于假定健康豬和陰性豬緊急接種[4]。
(1)堅持自繁自養,如需引種應嚴格遵循引種規范,引進后需要和原豬場的豬群進行分群飼養,隔離2 周后對其進行檢測,若陰性則混群飼養。嚴禁從疫區或爆發過豬偽狂犬病的豬場進行引種。(2)對引進的種公豬(含精液)也需要進行隔離觀察,首先保障精液非疫區,同時購買后隔離30~50d 進行抗體檢測,若檢測非陽性,可以入場進行正常飼養。(3)種豬場的母豬需要每個季度進行抽血,檢測生豬抗體水平。種豬場一旦發現陽性豬必須給予淘汰,并執行嚴格的隔離檢測和凈化措施,防止豬偽狂犬病毒的擴散。
偽狂犬病是野生動物或家畜感染偽狂犬病毒后引發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不同年齡、品種的豬易感率高,傳播途徑廣,發病規模和死亡數量高,給養殖戶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影響了養豬業發展規模的壯大和結構升級。豬偽狂犬病不僅會引發母豬流產、木乃伊胎或死胎,公豬睪丸萎縮,還會損害仔豬、斷奶豬和育肥豬的呼吸系統,導致其發育遲緩,運動失調。我國將豬偽狂犬病列為二類傳染病,世界衛生組織則列為B 類動物傳染病。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加強對豬偽狂犬病的免疫接種,不斷優化飼養管理條件,為生豬提供一個舒適、干凈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