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爾洪·亞森
[新疆溫宿縣佳木鎮農業(獸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843101]
奶牛肢蹄病的常見類型主要包括腐蹄病、蹄葉炎、蹄底潰瘍3 種,遺傳、年齡、營養、環境和疾病都是影響奶?;贾悴〉囊蛩?,因此,在日常飼養管理中,要定期檢查奶牛四肢及蹄部,通過科學的飼養保證奶牛正常的生理活動。
腐蹄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發的蹄部化膿腐爛,致病菌包括結節狀類桿菌、脆弱類桿菌、產黑色素類桿菌壞死梭桿菌、梭桿菌、酵母菌等。臨床癥狀:發病初期,奶牛蹄部紅腫脹痛、不能四肢同時站立、病肢無法負重著地,可以抬但不敢踏,在破損處能見傷口紅腫、潰爛,嚴重時會穿孔流膿,有腐臭味,病牛可能會懸蹄三肢跳行。
蹄葉炎的發病部位主要在蹄壁與蹄骨間的蹄真皮層和角脂層,該病多為急性,病牛蹄部突然疼痛,運動障礙,如果治療不及時,也會向慢性病轉變,最后形成蕪蹄[1]。臨床癥狀:多為兩肢或四肢同時發病,奶?;技毙蕴闳~炎時,蹄溫升高、蹄尖壁敏感、疼痛劇烈,兩前蹄同時發病,病牛會頭頸高抬,讓自身的體重向后轉移,此時兩后肢伸直。強迫動作時會將兩后肢伸與腹下,而患病的兩前肢則前伸,蹄尖蹺起。兩后蹄同時發病,病牛前肢后踏,站立不穩,頭往下垂,體軀前傾,主要借助蹄踵部來負擔重力,強迫動作時腹部向前緊收。四蹄都發病時,全身體溫增高到39~40℃,呼吸加促,病牛站立不穩、運動痛苦,鳴叫,常臥地不起。慢性蹄葉炎的病牛全身癥狀不明顯,蹄部疼痛感減少,跛行癥狀有所緩解。
蹄底潰瘍主要發生在奶牛的產奶高峰期,常見于集約化、規?;酿B牛場[2]。發病部位主要發生在奶牛前蹄的內側指、后蹄的外側趾的底球結合部,此部位的角質損傷、出血或缺失,真皮裸露,刺激肉芽組織增生,病情嚴重時會感染蹄深部組織,發病率約為5.4%。臨床癥狀:多為兩肢同時發病,且呈對稱性發病。蹄的底球結合部角質破裂,部分奶牛該部位的角質變軟、褪色、有出血斑,按壓有明顯的疼痛感,嚴重時真皮已經完全暴露,并有肉芽組織增生,有蹄洞的,顏色發暗,打開后能發現化膿性惡臭液體流出。
奶牛對肢蹄病的易感度和遺傳因素有直接關系,奶牛肢蹄病的遺傳力為0.02~0.07 之間,荷斯坦奶牛為0.6。由此可見,遺傳因素影響奶牛肢勢不正,并容易患病。隨著奶牛年齡的增長,肢蹄病的感染概率和發病率也會逐漸升高。
首先,日糧中飼喂過多的精飼料,精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導致粗纖維成分攝入量過少,容易造成牛瘤胃乳酸中毒,從而增加患蹄葉炎的風險。其次,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容易造成體內鈣磷代謝失調,奶牛一旦有骨質疏松的癥狀,接踵而來的就是肢蹄病。同時,由于日糧中微量元素(硒、鎂、鋅)和維生素(VA、BD、VE)攝入不足,易引發佝僂病、蹄底潰瘍和腐蹄病。
后天環境因素是造成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牛舍的溫度、濕度、地面構造、潔凈度、平整度都會刺激奶牛肢蹄部位。首先,奶牛長期生活潮濕悶熱的環境下,肢蹄部長期直接接觸雨水或是泥水,會增加蹄部的磨損,蹄部容易變軟,感染致病菌,容易引發腐蹄??;溫度過高會對奶牛產生熱應激,不僅采食量會下降,在營養不均衡的狀況下奶?;疾「怕始哟?。其次,牛舍地面不規整,有小石子、糞便和污水等,奶牛行動不但不舒適,還容易被腐蝕。
首先,讓奶牛保持站立姿勢,檢查牛四肢的負重姿勢,如果奶牛四肢負重不均衡可初步判斷肢蹄有疾病,蹄前部或蹄尖部有病變,病牛喜前伸,蹄后肢有病變,病牛易后踏,若患肢外展,病變位置發生在蹄外側壁。其次,觀察牛吃草料時會不會出現拱背、頻頻提腳現象,若有,進一步觀察蹄冠部是否發熱、紅腫等癥狀。
首先,讓奶牛保持行走姿勢,觀察期走路步樣,當奶牛一側前肢負重瞬間有低頭表現,表示該側肢蹄為患肢,若低頭表現,則表示該側肢蹄為健肢;而一側后肢在負重瞬間其側的臀部下沉,表示該側肢蹄為健肢,如果沒有此動作,表示為患肢。其次,觀察奶牛是否有步履蹣跚的癥狀,愿不愿意運動,口沫分泌物狀況。
首先,將奶牛固定于修蹄架上,測量蹄前壁、蹄側壁、蹄踵和蹄冠的溫度,溫度高于1~2℃表明局部存在炎癥因子。其次,用檢蹄鉗對奶牛蹄底部進行短而斷續的敲打,奶牛有躲避、疼痛、鳴叫癥狀表示為患肢。
(1)合理規劃牛舍和牛床位置,最好是坐北朝南,保持通風和適當的采光,夏季降暑冬季保暖措施。(2)每天沖刷牛床和牛舍地面,排水良好,保持地面干燥、清潔。(3)有奶牛專用的運動場地,地勢平整,地面以沙質壤土材質最好,若有垃圾或糞便,及時處理。(4)至少每個季度對牛的生活區域地進行消毒,可用4%來蘇水噴灑牛床、地面,而墻壁用20%生石灰進行粉刷消毒。
日糧營養均衡對奶牛泌乳和身體機能有重要影響。(1)根據奶牛不同的生理階段或產奶量進行合理的粗精飼料比,同時保證粗飼料質量[3]。日產奶量為10kg,奶牛單日喂養混合飼料4kg 左右,粗精比為7:3;若日產奶量為15kg,單日喂養混5.6kg,比例不變;若日產奶量為20kg,單日喂養混9kg,粗精比為6:4;若日產奶量為30kg,單日喂養混13.2kg,粗精比為4:6。(2)保證日糧中鈣、磷、鋅、硒元和維生素的攝入,飼料類型盡量不變,做到合理配比,營養均衡。
(1)每周對奶牛肢蹄部進行檢查,如發現損失、出血點可以用噴抹蹄泰噴霧劑,防止外傷感染。(2)設立專門的藥浴池,在藥浴池底部墊麻袋,里面放藥水,每周進行一次泡蹄,預防肢蹄病。
半年進行1 次功能性修蹄,若奶牛妊娠或懷孕初期,可以1 年1 次修蹄,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減少慢性肢蹄病帶給奶牛的痛苦和病癥。
根據奶牛肢蹄病的具體發病類型進行治療。(1)腐蹄病可先將患蹄用清水洗凈、然后用1%高錳酸鉀沖洗,削去多余的蹄角層,徹底清除壞死組織,10%碘酊消毒后,再用高錳酸鉀粉填充在原壞死組織處,再涂抹純魚石脂,繃帶包扎,包扎患蹄不接觸水和污物。日常預防可以注射腐蹄病滅活菌苗。(2)蹄葉炎初期主要排毒,先用冷敷法,3d 后改用溫蹄浴,同時使用非類固醇抗炎癥藥;嚴重蹄葉炎治療困難進行淘汰。日常預防可以在飼料中添加碳酸氫鈉,防止瘤胃酸中毒。(3)蹄底潰瘍先用蹄刀削除壞死的角質和真皮,配合來蘇水消毒,若有潛道用新潔爾滅沖洗干凈,用高錳酸鉀粉填充,繃帶包扎,日糧中添加5~8g 的硫酸鋅,服用1 周可以促進恢復,同時服用含硫氨基酸促進角質生長。
奶牛肢蹄病不僅影響奶牛的正常生理運動,還會由于體內炎性因子的增加,使泌乳量和品質下降,最終影響農戶的經濟收益。在今后養殖過程中,首先要保證奶牛有一個干凈、溫度適宜、通風良好的生活環境,其次,提高粗飼料在日糧中的比例和質量,使得精粗料比合理,定期清洗、消毒和檢查,一旦發現病變及時隔離,防治污染擴大,并積極進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