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霖 胡長征 伍曉玲 黃國雄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535000)
新冠肺炎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為2019年新發現的一種傳染病,明確存在飛沫傳播與接觸傳播,該病來勢洶洶,傳染性極強 ,短時間內感染新型冠狀肺炎的患者大量涌現,但在國家宏觀調控,人民高度配合,及全國醫護人員共同努力,目前國內疫情形勢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經濟、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但國外疫情形勢依舊嚴峻,不容樂觀[1]。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之下,國與國之間貿易相互依存、往來頻繁,欽州港是我國大西南內陸出海距離最短的深水良港,也是西南物資出海的最佳通道[2]。面臨更大境外輸入性新冠病例的壓力與風險,我院作為欽州港新冠患者定點收治醫院,2020共收治3例境外輸入新冠患者,經過集中醫學觀察或治療,均已康復出院,60多名醫護人員參與救治,無院內感染發生,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現報告如下。
接到上級部門要求,將我院定為欽州港的新冠患者定點接收醫院,接到通知,立即停診及清空病區住院患者,根據《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指南 (第一版 )》等相關要求進行病房改造,將病區二樓產科改建成新冠隔離病區,遵照傳染病收治的流程進行布局,改建隔離病房“三區兩通道”,以護士站為分界線,護士站作為半限制區,護士站兩邊走廊做物理隔斷封閉,以南作為清潔區,裝門及物品傳遞窗,作為醫務人員入口通道,護士站以北作為污染區;在清潔區設置醫護人員辦公室、值班室、更衣室、穿戴防護用品室等,病房及走廊等各個區域加裝紫外線燈管及攝像頭,各個區域貼好標識。收治患者時,提前關閉其他無關的房間門窗[3]。
清潔區用浸有500-1000mg/L含氯消毒劑的拖把擦拭消毒,每日最少兩次。紫外線燈照射消毒60min以上,無人時,持續紫外線燈消毒。潛在污染區用浸有1000mg/L含氯消毒劑的拖把擦拭消毒,每日最少兩次。持續紫外線燈照射消毒[4]。隔離病室病室用紫外線消毒60min鐘以上,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高頻接觸的地方,如:床欄、門把手、床頭柜、床尾等,再用浸有1000mg/L含氯消毒劑的拖把擦拭消毒。隔離病區走廊每日用紫外線燈照射60min鐘以上,最少兩次,無人時持續紫外線消毒,再用浸有1000mg/L含氯消毒劑的拖把擦拭消毒,每日兩次。污物室持續紫外線消毒。用浸有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的拖把擦拭消毒。打包后的醫療廢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物體表面。
醫務人員以去過湖北支援與沒去過支援人員搭配,而且護士分隔離病區與非隔離病區,支援湖北有經驗的分配在隔離病區,沒有經驗的負責非隔離病區工作,合理排班,護士連續 4-6h一班,醫生 8-24h一班,每周均休息 2d,連續工作時間2個星期更換一批醫務人員[5]。配備充足的符合國家標準的防護用品,合理規范使用個人防護用品 (PPE),配備院感醫生,負責現場指導、監督醫護人員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穿脫等,確保各項感控措施的有效落實,保障醫務人員安全。制定職業暴露應急預案,包括呼吸道暴露、針刺傷、其他黏膜血液、體液暴露等。
患者所有的廢棄物按感染性醫療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管理進行雙層封扎、標識清楚、密封轉運,由隔離區醫務人員打包密封好,放到隔離區外,由轉運人員噴灑外表面后,進行轉運[6]。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由專門的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時排入污水管道。污水處理站每日按照配比投藥(消毒劑)兩次。
利用微信、QQ以及面對面等多種形式,反復培訓及訓練每位工勤人員樹立根深蒂固的“隔離”意識以及醫務人員“無菌操作”意識;正確掌握個人防護,方可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不同區域應有不同的著裝;個人采取的感控措施、診療行為要與布局、流程相匹配;發揮“以老帶新”既去過湖北支援有經驗的多分享他們的切身實戰經驗,言傳身教,消除其他人員心中疑慮[7]。
給與隔離患者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遵照醫院既定路線引導病人進入隔離病區。對患者進行咳嗽禮儀的講解,提醒其注意事項和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實行單間隔離,輪換紫外線消毒病室。叮囑病人不要隨意在病區走廊走動。嚴禁探視制度。患者的病服每日更換,更換后的病服銷毀處理。選用兩間病房,每天輪換,并且每天對輪換過的病房進去終末消毒。患者出院時,隨身物品利用紫外線或者酒精進行終末消毒。
關注醫務人員身心健康,建立隔離病房員工健康監測制度、集中駐地休息管理制度、員工患病診療應急預案,員工在駐地賓館集中休息 1人 /間,每日監測員工有無發熱等CoVID-19的癥狀體征,員工身體不適及時就醫并休息,上滿 2個星期原則上離開隔離病房,到駐地賓館隔離,進行醫學觀察 14d,體檢無異常回原科室工作。
根據隔離病房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位員工每日測量體溫3次,如發現任何不適均應報告,建立員工健康檔案。觀察指標包括:發熱 (腋溫 >37.3℃ )、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腹瀉、胸悶、血常規、胸部 CT、鼻咽拭子核酸檢測。
在新冠肺炎隔離病房工作的60多名一線醫務人員,在工作期以及醫學觀察期結束,至少經過兩次核酸檢測和其他與新冠肺炎的相關檢測,均未出現新冠肺炎感染,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
目前在國內疫情平穩而面臨國外輸入不斷增多的情況下,欽州港是我國大西南內陸出海距離最短的深水良港,也是西南物資出海的最佳通道,尤其是2020年欽州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標志著境外貨輪停靠欽州港更加多,面臨更多的境外輸入新冠病例風險,因此在港口采取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8]。所有入境人員一是戴好口罩;二是集中隔離14天;三是做好核酸檢測等相關措施,如發現有新冠病例,馬上轉入定點醫院觀察或救治。
在做好境外輸入新冠病例的救治的同時,也要把定點醫院隔離病區感染控制好,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一是醫務人員以去過湖北支援與沒去過支援人員搭配,而且護士分隔離病區與非隔離病區,支援湖北有經驗的分配在隔離病區,沒有經驗的負責非隔離病區工作,并合理排班;二是人員封閉式管理,醫院到駐地上下班有專車擺渡,在駐地休息不能串房間等;三是醫院與休息駐地每天都要嚴格進行消毒,休息駐地產生廢物均按照醫療廢物處理;四是醫務人員每日健康監測,發現異常者及時報告并進行處理;五是醫院及休息駐地設置保安崗哨,無關人員不得靠近。通過實行以上種種措施,實現醫務人員零感染[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