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秀芳
(欽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廣西 欽州,535000)
據以往相關報道顯示,全球范圍每年約出生1500萬早產兒,而國內每年早產兒出生率在10%左右,迄今為止,早產兒及其并發癥成為新生兒主要死亡原因[1]。提高早產兒的監護,加強診治水平,防預早產兒各種并發癥,已是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務必解決的首要問題。合理的喂養措施是提升早產兒存活率的首要環節,早產兒喂養從腸外過渡至腸內,從管飼轉變至經口喂養需經過5~7個時期,其中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便是從管飼逐漸過渡至經口喂養這一個時期[2]。早產兒經口喂養的過程需逐步完善化,及時訓練其吮吸、吞咽功能極為重要,口腔按摩指的是在早產兒經口喂養前或經口喂養過渡時期,采用非營養性吮吸與口腔內外按摩刺激結合喂養期間的口腔支持等方式,以提升早產兒經口喂養功能[3]。本文現就口腔按摩促進早產兒經口喂養的研究作以下簡要綜述。
新生兒哺食是由吮吸、吞咽及呼吸三個動作構成,哺乳時需通過吞咽與吮吸共同作用,方可確保喂食,早產兒尤其是胎齡<34周的早產兒口咽部肌肉發育不佳,肌肉與肌張力較差,諸多感覺功能較弱,先天性反射建立不夠完善或未建立,尤其是呼吸功能發育不完善,吮吸無力或無吮吸能力。早產兒吮吸功能需至足月后才會發育完善[4]。
運動神經是通過對60條隨意與不隨意肌肉進行控制來對咽、舌、呼吸結構、會厭及面部進行移動,在唇、喉、咽、腭、舌及食管等各器官肌肉的共同作用下,順利、安全的將食物送至胃部,以上神經的感覺纖維接受來自頜、舌、腭及其他結構輸入傳導的信息[5]。對早產兒進行口腔按摩,對其頜、軟腭、臉頰、舌、嘴唇等與吮吸—吞咽—呼吸有關的組織或肌肉予以主動刺激能提升咀嚼肌、舌部、咽部、口周等肌群的收縮功能、定向反射能力及強度。在舌與腭上實施手指移位,能對嘴的關閉反射進行控制,且利于啟動吮吸及吞咽反射,其次對早產兒口腔內實施按摩,還能加強與刺激其唾液的分泌,利于鍛煉吞咽行為。口腔按摩是現階段國外新生兒監護室普遍應用的口腔運動干預方式,國內應用較少。
當前臨床普遍采用“優”、“良”、“差”等抽象、客觀的詞語對早產兒經口喂養能力進行評估,缺少精確、客觀的評價工具,針對何時開始經口喂養這個關鍵階段仍有較大爭議,國內外也并未形成真正適宜經口喂養的臨床相關指南。肖苑紅等[6]在研究中設定按摩組與對比組,按摩組在早產兒管飼喂養前15min實施12min的口腔刺激,1次/d;對比組則僅予以基礎護理,該研究通過開始經口喂養與完全經口喂養兩個時間段來分析口腔按摩對經口喂養進展的影響,結果顯示按摩組經口喂養過渡時間顯著短于對比組;范莉莉等[7]研究表明,進行口腔按摩的試驗組與對比組開始經口喂養的時間分別為(3.24±0.42)d與(9.07±1.56)d,兩組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進一步表明口腔按摩對于經口喂養進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喂養表現能反映口腔運動功能與耐力情況,主要表現為喂養頻率(每分鐘奶量平均攝入量)與奶量攝入比(單次經口奶量攝入占醫囑奶量的百分比)。柳亞杰等[8]研究表明研究組開始喂養時喂養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但兩組完全喂養時喂養效率無差異,這可能與隨著時間的推移,早產兒漸漸過渡至經口喂養累積了吮吸經驗相關。該研究對研究組與參照組喂養成效與奶量攝入量進行同時對比(喂養成效表示進食開始5min奶量攝入量占醫囑奶量的百分比,奶量攝入量表示一定時期內經口奶量攝入占醫囑奶量的百分比,兩者均是評估早產兒口腔運動功能與耐力情況的指標),結果表明兩組喂養成效與奶量攝入量均無顯著差異,但在口腔按摩原則上聯合非營養吮吸干預時,研究組喂養成效顯著高于參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因非營養吮吸與口腔按摩作用不同導致,需進一步進行研究。
對于早產兒而言,經口喂養需消耗大量能量,經口喂養過度會造成疲乏,且對體質量生長造成影響,成功的經口喂養要求早產兒須在一定時期內按醫囑奶量完全經口攝入,并維持體質量的生長。
實現經口喂養是國外研究提倡的早產兒出院的一種標準,周雪姣等[9]研究報道顯示口腔按摩對于早產兒的住院時間能有效縮短,而施燕禧等[10]研究表明治療組與對比組平均住院時間相比無差異,這可能是因不同醫院的出院標準不同,也可能是醫學原因,如呼吸不穩、感染及體質量未達標等,或是社會原因,如家屬未做好準備,導致延長住院時間。
早產兒各個器官功能均未發育完全,極易導致早產兒早期吮吸,吞咽體內不和諧,進而造成早期喂養無法經口,只能經由鼻飼喂養,但長期鼻飼喂養不僅會出現多種并發癥,且會加大工作強度與家屬經濟負擔。臨床對于早產兒全量經口喂養的重要性已達成一致,且將縮短鼻飼喂養時間,盡早全量喂養當做早產兒重癥監護室中干預早產兒神經發育的首要內容,口腔按摩在早產兒喂養進展、喂養表現、增加體質量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均有積極作用,利于促進完全經口喂養。
當前國內外有關口腔按摩促進早產兒經口喂養研究較少,且存在外界因素控制不佳等問題,導致部分研究結果有一定爭議,造成早產兒經口喂養實踐缺少規范化管理,其次臨床缺少評價早產兒經口喂養功能的評估工作,因此口腔按摩尚無法在臨床上實施,需通過后期進行優質量的研究,以證實口腔按摩的早產兒經口喂養的促進效果,并規范化口腔喂養按摩流程,將口腔按摩進展為臨床護理的基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