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東
(甘肅省永昌縣南壩鄉畜牧獸醫站,甘肅 永昌 737200)
近年來,永昌縣強化大局意識,堅定信心和決心,深化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實施“雙百億”祁連山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范區項目,不斷推進畜牧業現代化體系建設,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及畜產品流通體系,加強動物飼料管理,提高屠宰行業及獸藥安全監管水平,不斷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從而促使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逐步提升,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1]。
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是當前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永昌縣畜牧業發展成效較好,產業化生產水平顯著提升。目前,永昌縣依托金昌市奶綿羊產業發展項目,在西河片區建成奶綿羊試驗示范場3個,落實奶綿羊擴繁改良場4個,同時組織實施純種奶綿羊胚胎移植工作,完成純種奶綿羊胚胎移植215只。強化優質乳肉精深加工體系建設,建成乳品智能化加工廠,引進了冰鮮肉生產技術,開展高端定制等羊肉產品精細化分割包裝,銷售牛羊肉達2 000 t。截至目前,永昌縣各類畜禽飼養總量達180.84萬頭(只)。
研究部署生豬穩產保供工作,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以嚴密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穩定生豬生產、確保市場供應、健全保障機制、防止價格大幅波動為目標,努力做好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各項工作。通過加強對生豬調運的監督管理力度,嚴格進行消毒滅源,提高宣傳工作水平,極大地提高了非洲豬瘟防控水平,促使永昌縣生豬養殖數量穩步增加,緩解了市場供應壓力。有效落實生豬養殖扶持政策,提升養殖場服務水平,通過“一對一”形式增強服務成效,優化生產結構,引導廣大養殖戶不斷提升生物防治水平,提高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切實提高了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2]。
為了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糞污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工作,永昌縣積極推進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及糞污綜合利用,積極實施有機肥及大型沼氣項目建設。截至目前,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年總產生量39.4萬t,資源化利用達30萬t,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6.01%,秸稈飼料化利用率達64%。
多次組織召開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會議,落實防控責任,強化基礎免疫,力抓人畜共患病防控與應急管理,做到一旦發生疫情能夠快速出擊、果斷處置,迅速控制疫情蔓延,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是加大養殖場防疫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規模養殖場(小區)“一對一”監管制度,落實防疫責任制和承諾制,加大動物防疫監管力度。二是依法加強動物調運管理。認真落實跨省調運審批和隔離觀察等制度,著力落實販運人員宣傳告知、登記備案、臺賬記錄等監管制度,內防外堵,嚴防動物疫情跨區域傳播。三是加強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嚴格落實病死動物及其產品“四不準一處理”規定。做好養殖、屠宰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監管和補貼政策落實[3]。
加強獸藥行業監管,深入推進獸藥“二維碼”追溯體系建設,定期對飼料生產加工企業和飼料經營門店進行監督檢查,嚴格查處違法違規飼料生產(經營)企業和不合格產品。加強屠宰行業管理,落實屠宰企業肉品質量安全和生產安全主體責任,加強畜禽屠宰監管信息化建設,落實畜禽屠宰、無害化處理等關鍵環節的視頻實時監控工作,科學、準確報送屠宰監測信息,并對檢查出的問題責令屠宰企業及時整改。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能力,引導草業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有效對接,建立利益均衡、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強化科技支撐、龍頭帶動,推動牧草產業提質增效。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以奶畜產業提質增效為主線,農民增收為目標,著力構建布局合理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產業鏈條化、服務社會化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力爭到2021年底畜禽飼養量達到215萬只,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9%以上。同時,不斷完善動物疫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不斷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和品牌影響力。
不斷強化疫情防控,繼續全面排查獸藥、飼料添加劑使用情況,完善監管臺賬、生豬養殖制度及防疫制度,認真落實消毒措施,提高檢疫檢測水平,對動物糞污及病死動物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活禽調運監管及屠宰檢疫,提高產地檢疫水平和動物疫病防控成效。
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育、繁、推、改”步伐,著力推動優質供應體系建設、品牌建設和乳品加工戰略合作,完善科技創新研發推廣體系建設,努力提高永昌縣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協調各方力量積極爭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糞污及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動種養結合循環利用,使農民種養結合意識進一步加強。以畜禽規模養殖場為重點,以有機肥生產加工和沼氣生產為主要方向,全面推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依托資源優勢和科技創新,優化飼草料資源配置,穩定苜蓿種植面積,擴大飼草玉米和燕麥種植面積,大力生產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的綿羊專用飼料產品,為畜禽養殖場(戶)提供優質牧草,實現養殖業節本增效,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
將重大動物疫病作為重要防控對象強制免疫,認真落實各項管理工作,及時查漏補缺。組織開展疫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管理,及時消除風險隱患。同時,推進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后補”政策試點工作。
加強獸藥經營企業監管工作,深入推進獸藥“二維碼”追溯體系建設,嚴厲打擊違法添加、制假售假、違規使用等獸藥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養殖場防疫監管,完善管理制度。切實加強活畜禽流通監管,提高動物無害化處理水平,落實補貼政策,進一步規范動物衛生監督執法行為。
強化獸藥飼料和屠宰行業管理,提高監督執法能力,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