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成勇,曾令,龔美鑫,溫得全
(1.核工業二〇三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86;2.核工業二九〇研究所,廣東韶關512006)
在地浸開采過程中,為了更詳細地了解目的層巖性的各方面特征,要求部分工藝鉆孔在目的層進行取芯工作,現行的取芯方法一是采用大直徑鉆桿、大直徑巖芯管取芯,二是采用巖芯鉆機先取芯再進行多級擴孔施工工藝孔。前者不需要進行多級擴孔,但取芯難度較大,且取芯需要頻繁提下大口徑鉆具,勞動強度大,且在礦層施工時泥漿容易堵塞礦層。重新調配巖芯鉆機進行取芯,需要進行多級擴孔,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工藝鉆孔施工周期長,且成井質量較難控制。
我單位在結合現有地浸施工設備的基礎上,根據地質情況與施工條件,利用現有轉盤式鉆機和?127mm繩索取芯快速鉆探取芯,利用?127mm鉆桿(內徑?95.25mm)做外管,采用定制的S95型繩索取芯工具,與單點測斜儀的絞車配合進行取芯,巖芯采取率達到標準要求,勞動強度小,礦層污染較小,節省取芯成本,成井質量較好,同時能大幅縮短單孔成井工期。
施工區在伊犁盆地蒙其古爾礦區,第四系覆蓋層礫石發育,厚度80~250m,鉆孔所遇地層為第三系、白堊系、侏羅系,巖石主要巖性為砂礫巖、粉砂巖、泥巖、泥質粉砂巖、炭質泥巖、煤等。鉆孔偏斜,鉆孔漏失和涌水,孔壁超徑與縮徑,孔內掉塊和卡鉆,是本區多發的孔內事故。施工區巖石可鉆性2~8級[1]。
2.2.1 目的層巖性
施工區取芯目的層屬于侏羅紀系中、下統西山窯組下部與三工河組。西山窯組取芯段的巖性主要為含礫粗粒砂巖、粗粒砂巖,其次為中—細粒砂巖和砂礫巖,夾泥巖、粉砂巖或煤層透鏡體。三工河組取芯段巖性為細—粗粒砂巖、含礫粗粒砂巖、粉砂巖、粉砂質泥巖、泥巖夾少量炭質泥巖與薄煤層。
2.2.2 取芯要求
(1)生產鉆孔設計取芯位置為目的層位含礦含水層,其鉆孔取芯段不低于30m,終孔口徑不大于95mm;
(2)含礦含水層的礦芯采取率不小于75%;巖芯(頂、底板)采取率不小于65%;
(3)使用新鮮的優質鉆井液,相關泥漿性能記錄完整;
(4)鉆孔質量達優良,班報表、簡易水文觀測記錄表等原始記錄完整。
2.3.1 工藝鉆孔結構要求
取芯鉆孔均設計為抽液孔或雙功能鉆孔。要求開孔直徑?269mm,施工至含礦含水層頂板位置(潛水泵一般下放至230m左右),再采用變徑?151.1mm(或取芯口徑),施工至孔底,經過綜合測井,確定過濾器位置后按要求進行擴孔至孔底。
2.3.2 成井工藝要求
該地區地浸工藝孔主要質量指標驗收標準(部分)如表1所示,施工中須嚴格保證鉆孔質量滿足驗收標準具體施工要求[2]。

表1 鉆孔主要驗收指標表
設備選型上,主要施工地浸工藝鉆孔,同時根據鉆孔取芯的目的和要求,鉆探設備儀器[3]如表2所示。

表2 投入的主要施工設備表
根據地質取芯要求和預計取芯井段的地層巖性特點,我們選擇了S95的繩索取芯器[4]以及與之配套的?95mm鉆桿。該取芯器外管采用?108mm×10mm的管材,內管尺寸為89~76mm,鉆具外管總長6m,內管長2m。內管選用?89mm×5mm的無縫鋼管,保證了內外管的環空間隙,防止泥皮粘糊鉆桿內壁造成憋泵現象[5]。
全面鉆進選用?269.90mm和?244.50mm牙輪鉆頭;其取芯工具選配?108mm的自制繩索取芯鉆頭(見圖1),取芯鉆頭采用十翼階梯式刮刀PDC保徑鉆頭,保徑由合金條焊接在鋼制基體上而成,該鉆頭具有壽命長、制作成本低高的特點,同時能較好地滿足本地區松軟地層取芯的要求。其次鉆頭結構設計減少鉆頭與孔底的接觸面;鉆頭的水眼設計采用順時針小角度外傾,減少鉆井液流對巖芯沖蝕破壞[6]。

圖1 繩索取芯鉆頭示意圖(單位:mm)
上部利用轉盤鉆機碎巖機理,選擇“中轉速、高泵量、中鉆壓”規程,采用PDC牙輪鉆頭全面鉆進,使巖石產生體積破碎及時返出孔內;下部取芯段則將鉆具全部更換為S95繩索取芯鉆桿(加扶正器)和取芯鉆具,采用大環空、中泵量實現連續取芯,避免孔底重復破碎,從而實現快速鉆探目的[7]。
根據地浸工藝鉆孔結構要求及地層性質,取芯鉆孔均設計為地浸工藝鉆孔中的抽液孔,選擇三級井段結構,該鉆孔結構保證工藝要求,減少擴孔施工量,鉆孔結構穩定[8]。一級井段采用269.90mm牙輪或PDC鉆頭開孔,鉆進至320m,根據地質巖層情況確定下入護壁套管;二級井段更換244.50mm牙輪鉆頭,鉆進至設計礦層位頂板上部3m;三級井段更換?95mm鉆桿、S95取芯鉆具與取芯鉆頭,取芯至設計礦層底板以下3m。取芯結束后,采用215.9mm鉆頭對取芯段進行擴孔。
套管結構為管箍結構,一開井段采用?152mm×10mm,其中下泵位置放置3根?160mm×12mm,二開、三開井段采用?104mm×10mm,變徑處采用尼龍棒連接,礦層段采用環形骨架過濾器,水泥固井從礫料面至孔口。鉆孔結構設計見圖2。

圖2 鉆孔結構設計
使用?269.90mm鉆頭施工至320.00m,再更換?244.50mm牙輪鉆頭施工至設計含礦含水層頂板位置上端,最后更換為取芯鉆頭配合S95繩索取芯鉆具進行取芯。
4.2.1 鉆進工藝及參數
鉆具組合及鉆進參數如表3、表4。

表3 各井段鉆具組合

表4 各層段鉆進參數
4.2.2 沖洗液設計
根據礦區地層情況,一開井段地層主要為洪沖積礫石、砂土且松散及褐紅色粘土,平均厚度200m;配方:鈉土8%、聚丙烯酰胺0.01%、燒堿0.03%、清水攪拌成原漿;泥漿性能為:密度1.12~1.18g/cm3,粘度30~35s,失水量14~18mL/30min,pH值8~10。
二開井段地層巖性主要是砂巖、煤層和部分泥巖,平均厚度150m;配方:鈉土1%、聚丙烯酰胺0.02%、燒堿、清水;泥漿性能:密度1.05~1.08g/cm3,粘度20~25s,失水量8~10mL/30min,pH值7~8。
取芯段地層有中、粗砂巖和少量砂質泥巖,平均厚度40m;配方:聚丙烯酰胺0.01%、純堿0.03%、清水;泥漿性能:密度1.03~1.05g/cm3,粘度18~20s,失水量8~12mL/30 min,pH值8~9[9]。
4.2.3 沖洗液液管理措施:
(1)施工現場配備旋流除砂器和振動篩,并配有泥漿罐、儲水罐、沉淀罐、廢漿坑,第四系地層砂石礫徑大,旋流除砂器容易堵塞水眼,可只依靠振動篩進行除砂,進入基巖層后同時使用旋流除砂器和振動篩,能更好地控制泥漿固相含量。
(2)泥漿在使用中,性能隨時在變化,每班利用現場配備的泥漿測試儀檢測泥漿性能,再根據地層變化,按照相應地層加入處理劑,將泥漿性能調整至合適范圍。將性能指標數據準確記錄在報表中。
(3)每班安排人員進行振動篩除砂、撈渣工作,維護泥漿固控設備。
(4)現場機班長必須掌握各種泥漿處理劑的性能及作用。
(5)現場泥漿材料和孔內事故處理材料應準備足量。
4.2.4 取芯鉆具操作要求
(1)按照地浸工藝鉆孔施工要求,進行一開、二開鉆孔施工,并施工至設計取芯位置,開始循環沖孔并替換新鮮泥漿,使孔內泥漿性能滿足取芯要求,同時鉆具起下鉆通暢,再進行起鉆更換取芯鉆具。
(2)下鉆前,檢查內外管組裝情況,確保設備與工具能正常運轉和使用,并放入內管認真檢查裝配間隙,在地面試運行打撈矛與內管結構保證順利打撈內管。
(3)下鉆前準確丈量各鉆具,同時應在打撈鋼繩上做個深度記號。
(4)若下鉆遇阻,應采用鉆桿通井,禁止采用取芯鉆具通井。
(5)起下鉆和使用吊鉗、旋繩裝卸鉆具時,操作平穩。
(6)初始下放取芯鉆具時需要邊下鉆邊循環,要均勻下鉆,下至取芯位置的最后一個單根,使用BW350/13型泥漿泵代替TBW1200/7C型泥漿泵先用小排量循環,逐步增大排量循環鉆井液沖洗井底再進行取芯作業。
(7)提起鉆具不超過50mm,提斷巖芯,卸開主動鉆桿。提斷巖芯后不得再將鉆具放到孔底試探。打撈器在沖洗液中的速度約1.5~2m/s,確認打撈成功后,試提打撈矛,再開動絞車正常提升。
4.2.5 取芯技術要求
(1)取芯鉆進前,技術人員需進行技術交底,做好相關孔內事故處理預案。
(2)取芯前做好相關數據丈量,保證取芯層位正確無誤。
(3)下入的打撈器和鋼絲繩都會對該絲扣造成磨損,在打撈巖芯前,應擰上喇叭形護絲套。
(4)投入內管后不能立即鉆進,根據內管總成在鉆桿柱內的下行時間與鉆孔深度、鉆孔傾角、沖洗液、泵壓等因素有關,一般采用35~40m/min的下降速度測算,待內管到位后先慢轉1~3min后,逐漸下放加壓至正常鉆壓進行取芯鉆進,鉆壓不允許超15kN。
(5)內管取出后,檢查卡簧與內管總成。鉆進至松散砂巖時更換爪簧卡取礦芯,降低巖芯脫落概率。
(6)根據不同地層情況進行調整鉆進參數,預計進入礦層后,為保證礦芯采取率,保持單回次鉆尺在1.8m以內[10]。
4.2.6 兩種鉆進應用效果
在同一礦區內,部分單位采用了XY-5/6鉆機進行取芯,再更換轉盤式鉆機進行擴孔施工。其優勢是運用了該地區成熟的普鉆取芯技術體系,取芯率高,不需要進行泥漿體系與更換鉆具配置。統計兩種施工方法的部分鉆孔見表5。

表5 部分取芯鉆孔數據統計
通過對比在該礦區采用巖芯鉆機取芯再進行擴孔的方法,采用大口徑繩索取芯技術,避免多次擴孔鉆進,一次性成孔,較傳統方法縮短一半工期,大幅度提高了機臺效率;其次通過?127mm鉆桿作為外管降低孔內事故率,保證了鉆孔偏斜;采用適合繩索取芯鉆進沖洗液,減少了泥漿對水層的污染,保證了鉆孔出水量;通過繩索取芯施工的鉆孔各項指標均達到驗收標準。通過運用繩索取芯技術施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今后該地區鉆探施工有一定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