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萬龍
鄉村建設應注意“和而不同”
近年來,類似鄉村建設項目盲目追求“高大上”、因不符合農村實際而造成浪費的案例有不少。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林萬龍表示,鄉村建設的目標是使農村居民跟城鎮居民一樣,過上美好的生活,這是鄉村建設行動的出發點。在鄉村建設中,凡是符合這個出發點的,就是適當的、必要的行動。簡單地以建設城鎮的思維、模式來建設鄉村,表面上實現了城鄉的無差異,但實際上是對城鄉融合的最大誤解。一言以蔽之,鄉村建設行動應該“和而不同”。
“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鄉村多樣化的自然景觀、較低的人口密度、親近大自然的居住環境是其明顯特征,鄉村的人口特征和居民的需求偏好等也可能與城鎮存在差異。城鄉的這些差異恰恰是城鄉各自的特色所在,是一定區域多樣性的表現。在鄉村建設行動中,必須充分挖掘、緊密結合農村獨特的文化、資源、自然特色,充分考慮鄉村的人口特征,重視鄉村的多樣性,正視城鄉的差異性。”林萬龍認為。
夏斌
房價不會再飛漲了,但也不會崩潰
“十幾年來,樓市已積累了巨額風險,也造成了不小的民生問題。‘房住不炒的長期發展方向已明確。對業已形成的巨額泡沫風險必須化解與釋放,然而,操之過急,又會對整體經濟穩定造成動蕩性沖擊。因此,當前關鍵是要處理好長短期關系。目前必須采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三穩方針,同時加大民生保障房建設的速度,雙管齊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席、國務院前參事夏斌日前撰文稱,在樓市問題上處理好長短期關系,核心首先是穩預期。要達到什么樣的預期?要讓大多數人明白,中國房價不會再飛漲了,當然整個樓市也不會崩潰。這里的關鍵是,相關部門要充分了解市場動態,胸懷宏觀大局,謹慎把握調控的節奏與力度。整體房地產市場要通過持續適時的信貸、利率、土地、限購限售等市場和行政措施,有的還不排除是短期的臨時措施,直接影響樓市的供給與需求,通過時間換空間,經過若干年風險穩步釋放的時間和在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過程中,逐步建立起“房住不炒”的社會心態,形成中國樓市健康發展的長效制度。
沈南鵬
數字普惠助力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
近日,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正式開幕。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視頻演講中表示,未來,數字普惠將成為中小企業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的有力工具。
當前,數字化產品的“用不起”和“不共享”,仍是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化明知該轉又遲遲不動的現實考慮。“一方面,高成本會制約數字化轉型意愿;另一方面,擔心數據流通和共享中,商業機密被泄露或失去數據控制權。”沈南鵬表示,針對中小企業數據應用的成本投入和信任顧慮,以科技和市場化的數字普惠思維破題非常關鍵。
沈南鵬認為,隱私計算等技術,可以做到數據的“可用不可見”,讓中小企業更安心參與數據的流通共享。“當前多個省市正在建設數據交易所、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破解各地中小企業數據各方不愿、不能、不敢共享的難題,隱私計算提供了一種安全和價值兼容的新思路。”他表示。
賀克斌
“五碳并舉”一起發力,是未來實現碳中和的基本路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涉及觀念重塑、價值重估、產業重構及廣泛的社會經濟和生活影響。“五碳并舉”一起發力,是未來實現碳中和的基本路徑。
“第一,資源增效減碳,如果我們采取各種措施達到同樣的經濟目標,但將能源需求降到最低,當前消費水平下,能耗每降1%可減排1億多噸二氧化碳。第二,能源結構降碳,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國的能源資源稟賦,只講‘富煤‘缺油‘少氣不能全面準確表述我國能源資源稟賦,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地質空間存碳,通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術)來解決一部分二氧化碳。第四,生態系統固碳,通過各種生態建設手段,增強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第五,市場機制融碳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碳市場會通過市場機制來推動各類技術更合理有效地應用。”賀克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