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


世界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走過100多年,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保護形式,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的創意”。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水平是可持續發展時代的一面鏡子。建設和管理好國家公園不僅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反映,還是一個國家治理能力、社會文明素養和國民素質的體現。
偉大智慧:最佳創意百年發展
百年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的歷程讓國家公園在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時代大放異彩,其自然及自然保護宣傳教育功能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時代重要的基地,對于喚起社會的生態保護意識、提高可持續發展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國家公園的管理水平與時俱進,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越來越受到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重視,國家公園實現了整體數量、個體面積多方面的增長。
世界自然保護運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環境保護運動以前)從景觀保護到實現全面保護管理。第二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1992年)建立公有共管體制,平衡利益相關者關系,自然保護運動從歐美國家擴展到世界各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建立世界自然保護地分類體系。第三階段(1992年至今)隨著可持續發展時代的到來,世界自然保護進入生態系統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的新時期,國家公園的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凸顯,國際社會將國家公園作為喚醒民眾生態保護意識、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窗口之一。
第一階段:美國國家公園建設源于搶救自然景觀資源,在這一階段,最常采取的保護措施是劃一塊地,將其封閉起來。為了實現資源保護和景觀利用,旅游開發被用來作為森林等自然資源掠奪的替代性經營活動。國家公園將資源保護與旅游經營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媒體將自然美景向社會擴散宣傳。這個階段的國家公園就是公園,一個擁有自然美麗景色、能夠開展旅游活動的公園。
第二階段:“公有共管”決策機制授權審核通過,組織或個人參與公園特許的“合作經營”活動,基本建立了國家公園的“公有共管共營”管理模式。很多國家、地方和私人及組織(企業、商業社團、NGO、集體等)對于自然保護地的影響源于歷史或現實的土地資源產權,因為允許進行旅游利用,可以通過經營國家公園的資產獲得經濟收益,因此就有了社區參與旅游、設立旅游產品及服務的特許經營項目等可持續利用(或合理利用)的市場經濟體制通行做法。
第三階段:國家公園在開展自然和自然保護知識教育、提高社會可持續發展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在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體系中,自然和自然保護宣傳和教育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國家公園必須成為綠色發展最重要的宣傳教育基地,這是其基本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而在世界國家公園的發展中出現了大量既是國家公園,又是聯合國自然文化遺產,受到世界人民廣泛歡迎的經典公園,并努力升級國家公園的品位和內涵,成為世界公認的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中璀璨的明星。
世界精華:至精至彩博大深厚
遍布世界的國家公園是一個萬花筒,收藏了世界自然與文化的精華。我們很難用科學技術專業術語來描述國家公園這樣一個既專業又浪漫、既科學又藝術的“人類最偉大的創意”。
100多年來,國家公園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與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地、歷史文化遺跡等交叉,成為世界自然保護運動中最受歡迎和迅速發展的一種類型。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情況和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需要,建立了各種形式的國家公園。這其中,既有鬼斧神工的自然地質公園,也有基于野生動植物保護目的的保護區類型國家公園,還有各種生態系統保護類型的國家公園,更有很多歷史文化遺址類型的國家公園。遍布世界的近萬個國家公園,大小不一、包羅萬象,琳瑯滿目、精彩紛呈。
在美國的科羅拉多高原上有一條世界著名的旅游線路,將黃石、大提頓、大峽谷、錫安、布萊斯等世界地質奇觀國家公園連接起來。在非洲,原來屬于歐洲殖民者狩獵保護地的賽倫蓋地、馬賽馬拉、克魯格等成為獨立國家的國家公園。這些國家公園保護了非洲獅子等“五大狩獵動物”。在茫茫的大海也建立了大量海洋國家公園,論面積排世界前8位的國家公園均在海上。即使是在北極圈內也有極地、冰蓋、冰川類型的國家公園,如瑞典的薩勒克、芬蘭的于萊斯山、丹麥的東北格陵蘭國家公園等。茫茫冰雪世界里的國家公園多具有荒野生態系統保護職能,也是喜歡探險和冰雪運動的人的最愛。在中東的黃沙中有很多歷史文化類型的國家公園,這些公園記錄了在中東這片幾經滄桑的土地上、各種文化沖突遺留的自然和歷史文化痕跡,記載了迷人的古代神話傳說。如以色列的凱撒利亞遺址公園記錄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的恩恩怨怨,土耳其的特洛伊古城遺址公園為希臘神話畫上了一個句號。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記錄了鄉愁、農牧文明、人類奮斗歷程的國家公園。如美國的大霧山、法國的策文涅斯等。這一類國家公園就是一部自然與人類文明歷史的教科書。游覽這樣的國家公園,不僅能領略自然風光、民風鄉愁,還能學習到很多歷史人文知識。
世界的國家公園是自然、歷史文化、景觀和社會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對那些具有偉大的自然美(自然遺產)和記錄了我們偉大思想的歷史證據(歷史文化遺產)加以保護的特殊區域。在這片特殊區域里,不僅有美麗景觀,還有深刻的自然科學和歷史文化內涵。來到國家公園,閑暇的旅游變成了豐富的學習之旅,用輕松的狀態收獲更多。
基礎命題:保護管理旅游利用
國家公園一般被認為是一個以生態環境保護管理為主、游憩娛樂管理為輔的保護區,允許科研、教育、生態游憩與參觀等負面影響較小的活動。妥善處理保護與利用這對基本矛盾,平衡資源保護與旅游經營之間的關系成為國家公園管理的基本問題。之所以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人類最偉大的創意”,從其設計之初就采取了用旅游活動替代掠奪性森林資源砍伐和“刀耕火種”土地開發的方式,巧妙地獲得經濟效益,而不是將自然資源徹底毀掉。
從世界各國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的100多年進程來看,保護與利用一直是管理必須面對的根本矛盾。基于保護與利用這對矛盾,不同產權狀況、歷史背景、自然保護素養等造就了世界各國自然保護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差異以及不同的結果。
從世界各國建設國家公園的管理體系來看,建設和管理國家公園首先要解決產權和管理體制問題。在實現自然資源產權公有的過程中需要建立相應的機構、購買土地及資源,這個過程不僅要經過多個機構和技術環節的論證和評估,還要解決資金籌措問題,建立管理機構和組織,往往費時費力,需要多方協商,成本和代價高昂。
早在1872年,美國的黃石第一個擁有了國家公園的稱謂,但直到1890年美國國會審議通過了由謬爾提議的《約塞米蒂自然寶藏》和《建立國家公園的條件》兩個“國家公園的百年報告”后,才確立了國家公園的法律地位。在100多年時間里,美國成立了國家林務局來管理國有林、林區的草原、濕地和內陸水體以及荒野,由內政部分別管理國家紀念地、國家公園、國家小道和野生動物保護區或避難所,由農業部管理國家草原,并由此建立起由聯邦政府管理的國家自然保護地分行業行政管理體系。德國則建立了聯邦領導國家公園、社會管理自然公園和文化公園、其他機構管理一般公園的格局。在20世紀上半葉結束之前,歐洲國家也在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建立了一些零散的國家公園。直到20世紀的后30年,在原來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才建設了大量國家公園,基本上形成了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區并存、多種體制并存的局面。
只能通過“公有共管共營”這樣的折中方案來完成國家公園為公眾服務的過程,也就有了基于市場經濟和私有產權的大量公共產品生產和管理理論與復雜管理方法,存在大量資源托管、屬地化管理、委托代理等形式。國家公園管理面臨的問題日益呈現,由于歷史與現實原因、自然與社會多重矛盾、眾多利益相關者博弈、不同管理層的目標協調等諸多不確定性,管理決策在面對保護與利用矛盾的時候變得異常復雜。
如今,人們似乎形成了對國家公園很普遍的認知,即“國家公園管理=保護+旅游”。但隨著旅游和人類活動的加強,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經濟不發達國家,自然資源資產的貶值現象普遍存在。
璀璨明珠:國家公園星海拾貝
梅薩維德國家公園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的蒙特蘇馬縣。這個公園保護著普韋布洛考古遺址,1906年由國會和“環保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批準建立,占地212.4平方公里。這座公園是北美最大的古崖居建筑遺址,是美國最大的人文歷史考古保護區。它在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梅薩維德將人類傳統農業文明與自然關系的萬年故事濃縮在一個公園,以小見大,從中能了解生態文明和文化價值,其所揭示的傳統農業文明興起和衰落過程發人深思,是世界著名的人文科學教育基地之一。這個公園牢牢把握住了國家公園更重要的建設和管理目的。
德國和捷克共和國交界的奧爾山國家公園是歐洲大陸工業革命的先行地區。礦業科學和早期的工業生產方式誕生在這片土地上,革命導師卡爾·馬克思曾深入礦區進行調查研究,解剖礦業生產過程,了解礦工生活,為創作《資本論》和《共產黨宣言》積累了調研資料。300年前,提出可持續林業經營的漢斯·克洛維茨和林業科學的“祖師”海因里希·科塔也是在這里率先開始了對現代林業進行科學管理的嘗試。2019年,該地區成為世界遺產,理由是這片山地記錄了礦業及礦業科學發展的歷史、記載了近現代森林與人類關系的演變過程,在工業文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各個方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法國的策文涅斯國家公園位于法國南部的策文涅斯山區,覆蓋了阿德和阿韋隆的部分地區。策文涅斯國家公園是一座文明世界中游牧文化遺產的孤島,它的經濟資源貧窮到不適合建城市,它的綜合資源富裕到不能被社會遺棄。該地區具有豐富的地理、自然和文化意義,成為歐洲人旅游的打卡地,這里有農牧文化帶來的鄉愁,有傳統美食和悠久的歐洲城邦故事,還有石頭建成的鄉村城堡和現代社會難得一見的游牧生產生活方式,來此一游似乎又回到了中世紀。2011年,該公園成為卡塞斯與塞文尼斯地中海農業與游牧文化景觀世界遺產的一部分。
瑞士聯邦只有一個國家公園,就是瑞士國家公園,成立于1914年8月1日,是歐洲最早的國家公園之一,面積為174.2平方公里,位于瑞士東部的西里申阿爾卑斯山脈。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的成員。在近現代歐洲工業發展進程中,這片山區始終保持了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優美的環境、傳統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讓這片山地成為現代社會中一幅美麗的圖畫。童話中美麗浪漫世界是什么樣,到了瑞士的山區你就會知道。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