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松生
今年8月6日下午3時左右,戴松年叔叔的夫人沈潔阿姨來電,說戴叔叔已經于中午時分去世,我頓時悲痛萬分。盡管在前段時間得知他病重住院的消息,我也曾提出到醫院去看望老人家,但沈潔阿姨說因疫情影響,外人不得入院探視,我只能作罷。雖然戴叔叔91歲病逝,也算高齡,今天我提筆撰寫緬懷他老人家的紀念文章,心情依然悲痛。
戴松年出生在括蒼山區的永嘉縣巖坦鎮閃坑村。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在永嘉縣五尺鄉組建,閃坑村的村民就響應共產黨的號召,紛紛投身革命,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又及時組織閃坑、嶼北、源頭等村的民兵隊伍,在胡景瑊、周丕振、徐壽考、胡國洲、戴洪法(我的岳父)、汪瑞烈等領導下,參加嶼北抗日武裝,并被編入甌北人民武裝自衛游擊隊。1945年3月,該游擊隊被編入永樂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戴松年在抗戰期間,擔任閃坑村的兒童團團長,為游擊隊站崗放哨,送信、傳送黨組織情報等,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深受領導的稱贊。1947年,經中共永嘉縣嶼北區區委批準,戴松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被任命為閃坑村黨支部書記。

新中國成立后,戴松年擔任麗水地區青田縣副縣長等職.上世紀80年代初,他回到溫州,相繼任樂清縣、甌海縣縣委書記,溫州市交通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閃坑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戴松年運用豐富的革命史料,講述閃坑村人民英勇頑強的斗爭故事,尤其反映閃坑村被國家民政部命名的8位革命烈士的感人事跡;展示閃坑村廣大共產黨員、游擊隊員、人民群眾勇往直前和不怕犧牲的精神風貌;體現閃坑人民的戰斗精神,歌頌黨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魚水深情。他在離休以后,積極搜集挖掘閃坑村紅色革命根據地的相關史料,為建立閃坑村革命歷史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和紅色藝術長廊等嘔心瀝血,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成果。他主動與有關部門和當地的企業家共同研究、積極策劃籌辦閃坑村這些紅色設施。在戴松年及許多老前輩和閃坑村父老鄉親及溫州交通部門等共同努力下,投資100多萬元,終于大功告成。2010年5月5日上午,在閃坑村隆重舉行革命歷史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和紅色藝術長廊落成典禮。我有幸受邀參加。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瞻仰學習了閃坑村革命烈士的光輝業績和英雄風貌,深受教育。
2013年,我退休以后,到市物流商會發揮余熱,任商會聯合黨委書記。為了加強商會的黨建工作,學習和繼承老前輩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業績,我特地邀請戴松年擔任我們黨委的黨建顧問,經常請他來給我們商會黨員和青年員工講浙南地區,尤其是永嘉革命老區人民在戰爭年代開展革命斗爭的歷史。戴叔叔樂此不疲,為傳播和宣傳革命歷史,推動我們黨建工作,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15年以來,在戴叔叔的熱心支持下,我組織全市物流行業廣大黨員和企業家、青年員工,每年定期到閃坑村革命根據地進行學習和瞻仰,并對老黨員、老游擊隊員、貧困戶開展慰問活動。我們黨委還主動與閃坑村黨總支結成紅色對子,互幫互學,并把閃坑村革命根據地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供我們學習參觀和瞻仰。從此,我跟戴松年叔叔接觸更多了,并在他身上學到了好傳統、好作風。他對我們這些革命后代和廣大黨員、青年人的教育和幫助,使我永遠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戴松年在離休以后,心系括蒼山革命老區,老區的經濟發展、交通建設始終是他最大的牽掛。永仙公路(永嘉至仙居,屬國防工程專用公路)改道就滲透著他的一片鄉情和心血。他和徐壽考(原浙南游擊縱隊括蒼支隊副支隊長)受托為此事奔波,幾經努力獲得了國防公路改道補助資金。2007年年底,改道后的永仙公路順利通車。戴松年和徐壽考還積極幫助革命老區黃南鄉黃山村修建了公路。這兩位革命老前輩為老區人民辦了大好事、大實事。
8月7日上午,我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來到了戴松年家里,對戴叔叔的病逝表示沉痛的哀悼。沈潔阿姨含淚告訴我們,戴叔叔給我們留下最后遺言:“希望我們子孫后代一定要把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和精神,學習好、宣傳好、發揚好。”他還囑咐我們把閃坑村的革命歷史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和藝術長廊進一步建設好、維護好、管理好。根據戴叔叔的臨終交代,沈潔阿姨特將夫婦倆省吃儉用的1萬元交給我們,用于閃坑村革命根據地的紅色設施維護。我們接過這珍貴的1萬元,萬分感動!戴松年叔叔,我們永遠懷念您!
(編輯 韓鴻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