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濰波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家禽技術指導站 221113)
近年來,徐州市銅山區肉雞產業發展迅猛,2020 年全區肉雞出欄量達1000 萬羽,存欄肉雞160 多萬羽。銅山區肉雞生產呈現以下特點:(1)肉雞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繼豬、鴨之后又一新興產業,肉雞飼養量逐年穩步增長;(2)規模化水平逐步提高;(3)肉雞養殖越來越注重籠養集成技術。從全區肉雞場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張集鎮、房村鎮、茅村鎮、劉集鎮、漢王鎮、單集等鎮;(4)規模場標準化水平和質量安全意識穩步提高。各養殖場都能按照《動物防疫法》《畜牧法》 的要求注重發展生態健康養殖,做到雨污分流,辦公區與生產區分開,凈污道分開,選址和布局符合動物防疫要求,飼養過程中不添加違禁藥物,注重防疫及生物安全措施;(5)規模養殖效益較好且較為穩定。從經濟效益看,規模籠養好于網養,網養好于平養;(6)規模場更加注重提高肉雞品質。徐州市華億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了確保肉雞質量,全部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大牧人全套設備,使用最先進的環控技術和最優質的飼料。在肉雞養殖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和不足,特別是在廣大農村散養戶所占的比重很大,養殖技術和疫病仍然是制約肉雞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家禽集約化飼養程度的逐步提高,防疫水平不能完全跟上現代化養雞業的快速發展,制約了肉雞生產性能的正常發揮和養殖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在全區1000 萬羽出欄肉雞中,真正屬于籠養的僅有300萬羽左右,占比不足50%。銅山區肉雞養殖料肉比平均在1:67 左右,養殖水平參差不齊,有的規模場料肉比能達到1:1.41,有的規模場料肉比1:1.8。究其原因有3 點:(1)有些養殖戶缺乏肉雞選購技術,盲目購苗;(2)防疫體系不健全;(3)由于大部分養殖場戶處于起步階段,缺乏資金,采用網上養殖,缺乏養殖經驗,只是在發展數量上求效益,飼養管理水平較低。
大部分肉雞養殖場戶采取的是低水平粗放飼養,日糧結構不合理,缺乏優質飼料及科學防疫等肉雞管理方法。一些養殖場在飼料使用上不合理,表現在(1)不注重肉雞各階段飼料的更換,尤其是自配料;(2)貪圖低價飼料,料肉比較高;(3)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人流、物流、車流管控不嚴。
養殖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其場地確定往往受到氣候、地形、水源、城鄉建設規劃和周圍土地資源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適合養殖業發展的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受土地紅線等因素制約,從事規模養殖已無一般農用地可用。隨著新《環保法》 和《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 的實施,發展規模養殖投入成本進一步加大。如果缺乏有效的糞污防治措施,極易對周邊空氣、水體環境造成污染。
2.4.1 免疫程序尚待改良優化
前期調查發現,銅山區部分肉雞場及較多掛靠養殖農戶在禽病免疫預防環節達不到科學合理要求。具體表現包括免疫程序無依據照搬;疫苗種類或劑型選擇隨意;個別疫苗使用頻率過高;隨意加大接種劑量;對部分新發疫病缺少免疫環節,導致疫苗免疫效果大為降低,有的甚至引起免疫失敗。
2.4.2 臨床用藥缺少科學合理性
長期以來,抗生素的使用對控制細菌性疾病的發生,促進肉雞生長發育,提高養殖效益起到積極作用。但隨著集約化養殖的發展,獸藥和抗生素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隨之增加,且存在盲用濫用、長時間使用、使用違禁獸藥等現象,由此導致禽產品藥殘超標、耐藥菌傳播、環境污染及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嚴重。2020 年1 月1 日起,我國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減抗”成為畜禽養殖業的新趨勢。
2.4.3 病原檢測效率低下
隨著肉雞養殖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疫病的發生與流行也出現很大變化,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病原變異更為普遍,對臨床診斷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傳統、常規的技術手段開展病原檢測已達不到快速、批量化的目的,無法及時有效的發現病原。
2.4.4 生物安全管理不到位
長期以來,養殖業的低門檻擴張、非專業化經營、幾乎沒有管理的自由和散漫、,再加上受傳統養殖習慣的影響,讓很多生物安全措施形同虛設,既沒有嚴格的專業標準,也沒有翔實的執行方案,當然也看不到任何效果。生物安全工作做不好,疫情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不僅綿延不斷,而且遷延難愈,給養殖業造成極大的傷害和巨大的經濟損失。
加強政府技術服務機構技術研發、技術指導服務工作,提高肉雞養殖科技水平;為了使肉雞產業提質增效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實施,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集中畜牧、科研、推廣、生產等各方面的技術力量,組成肉雞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技術指導小組,加強組織管理,在組織、人力、物力、技術和資金上給予充分保證。
在日益競爭的市場中,只有提高生產效益才能使肉雞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大力推行標準化產業化生產是提高效益的關鍵。銅山區肉雞飼養與先進地方有一定差距,以改善飼養條件、提高飼養質量為目的,加快了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建設。在場址布局、棚舍建設、生產設施配備、良種選擇、投入品使用、衛生防疫等方面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并按程序組織生產過程。
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部門要緊緊圍繞肉雞提質增效工作,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加大培訓力度,實行梯次培訓的方式。首先要抓好示范點、基層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再從培養、培訓技術骨干入手,通過舉辦培訓班、編印技術資料等形式宣傳培訓,使肉雞標準化養殖技術進入規模化肉雞場,為項目實施提供技術支撐。
在全區全面推廣實施肉雞標準化規模養殖綜合技術,以基地為依托,示范點帶動輻射,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效益。將肉雞標準化養殖、疫病防治等綜合配套技術通過基地及示范點逐步向養殖戶示范推廣,形成一套完善、標準化的肉雞養殖場建設,打造標準化籠養肉雞養殖基地。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建立和完善防疫、檢疫監督和疫情監測體系。建立健全規模養殖場防疫制度,切實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嚴格執行限制進出隔離規定,建立嚴格的消毒制度,加強飼料、添加劑、藥物等禽類養殖投入品的監管,指導養殖場采用優質飼料和高效、低殘留藥品,提高防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