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慧
(山東省平邑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 273300)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經常發生的一種疾病,發病原因有:母羊妊娠期管理粗放、飼喂不當、圈舍條件較差、人工哺乳不當、羔羊吃初乳太遲或不足、轉化為中毒性消化不良等。羔羊發病后通常因消化機能障礙發生不同程度的腹瀉,嚴重影響羔羊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因此,在生產中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和治療[1]。
如果母羊在妊娠期采取粗放式放養,尤其在妊娠后期母羊體內胎兒生長速度加快,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才能滿足母體和胎兒生長發育需要,如果管理粗放,供給的營養物質不平衡,尤其是飼料中蛋白質、維生素或礦物質等營養物質不足時,不僅影響母羊腹中胎兒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還會引起母羊泌乳量下降,這樣分娩的羔羊體質較差,且不能獲取充足的母乳,致使先天性消化功能障礙。
母乳在妊娠后期如果飼養管理不善會引起母羊乳汁品質較差或乳汁過濃,這些都會影響羔羊的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如果母羊妊娠后期供給營養含量不平衡的飼料或飼喂量過少時,會引起營養缺乏,進而造成分娩后乳汁質量下降,無法刺激羔羊消化系統的發育,引起消化不良。反之,如果飼喂量過多或飼料營養含量過高,羔羊體況肥胖,乳汁過濃,羔羊也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甚至引起消化不良[2]。
剛出生的羔羊體質差,體溫調節機能不完善,體溫會隨著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所以需要較高的溫度來維持羔羊正常體溫。如果圈舍溫度較低、濕度較大,羔羊處于陰冷的環境中非常容易發生感冒和呼吸道癥狀,進而抑制消化系統發育,誘發羔羊發生消化不良。如果環境衛生條件較差,舍內污水橫流、病原微生物含量超標,墊料潮濕等,都會降低羔羊體質和抗病能力,致使羔羊發生消化不良等癥狀。
羔羊出生后由于各種原因母乳不足或產羔太多,需要對羔羊進行人工哺乳,這時應制定科學的哺乳程序,定時、定量、定溫的飼喂羔羊,有時因飼喂過量引起積食和消化不良,有時因飼喂不足長期饑餓影響消化系統的發育,有時因代乳溫度過高或過低、甚至酸敗變質等引起消化機能障礙,甚至引起腹瀉等疾病。
羔羊出生后需要立即吸吮到充足的母乳,這樣不僅能獲取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母源抗體,及時恢復羔羊體力和免疫力,還可以刺激消化道絨毛快速發育,提高消化和吸收功能。如果羔羊出生后不能盡快吸吮母乳,或者獲取母乳的數量不足,就無法刺激消化系統發育,進而容易發生消化不良現象[2]。
羔羊發生單純的消化不良后往往發生腹瀉癥狀,不僅腸道黏膜受損,而且腸腔內蓄積大量黏液,成為魏氏梭菌的營養液,長期下來,魏氏梭菌能產生毒素,對機體產生毒害作用,并且由原來的單純性消化不良轉化為中毒性消化不良。
羔羊通常表現體溫正常、腹瀉癥狀輕緩、糞便稀薄,隨著病情發展,糞便呈深黃色或暗綠色,有的混有小氣泡、白色凝乳塊或黃色飼料。腹部膨脹和腹痛,心跳加快、呼吸頻率增加。因長期腹瀉會引起機體脫水,毛皮失去光澤和降低彈性,全身無力,最后衰竭死亡。
羔羊精神沉郁、眼睛無神、食欲下降、體質衰弱、倒地不起、頭頸后仰。有的體溫升高、全身抽搐或痙攣,嚴重時呈水樣腹瀉。糞中混有血液,排糞失禁。此時眼球塌陷,心跳、脈微和呼吸微弱,最后體溫下降、肢體變涼,昏迷死亡。
在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需要根據體況供給合理的飼料營養,及時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避免營養缺乏引起羔羊消化不良。在羔羊出生后盡快讓羔羊吸吮到足夠的母乳,母羊產羔較多或其他原因無法給羔羊提供足夠的母乳時,需要及時給予人工哺乳,根據羔羊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飼喂程序,定時、定量和定溫來飼喂羔羊,保證食物新鮮、溫度和數量合理,確保羔羊消化系統的良好發育。
加強飼養管理,改善飼養環境條件和衛生狀況,保證圈舍溫度、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給羔羊提供一個溫暖、干燥、干凈的生活環境,避免發生感冒而誘發消化不良。一旦發現羔羊發生消化不良情況后,需立即查找原因進行改正,為了防止繼發感染疾病,需要適當投喂抗生素藥物,達到抗菌消炎,防止酸中毒現象的發生。同時抑制羔羊消化道內容物的發酵和腐敗,并及時供給新鮮充足的飲水或補充電解質,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增加青綠多汁飼草的飼喂量,幫助羔羊盡快恢復健康。
日常管理中應仔細觀察羔羊精神狀態和糞便情況,一旦發生羔羊發生消化不良后,需將病羊轉移到溫暖、干燥、干凈的圈舍內進行精細護理,先停止飼喂8~10h,然后補充電解質溶液,防止發生脫水現象。同時可以使用鹽類或油類緩瀉劑幫助羔羊將消化道內容物排出體外[3]。
為了提高羔羊的消化能力,可以將各0.5g 的淀粉酶、胰酶和胃蛋白酶混合在一起加水灌服,每日灌服1 次,一直到羔羊恢復健康為止。
羔羊發生消化不良后容易引起腹瀉發生脫水現象,建議給羔羊飲用復方鹽水或糖鹽水,促進羔羊盡量增加飲水量。對于脫水嚴重的羔羊可以靜脈注射500ml 葡萄糖生理鹽水、50ml 碳酸氫鈉和3ml 樟腦磺酸鈉,可以幫助羔羊及時補充體內失去的水分。為了防止發生繼發或并發感染,抑制腸道內腐敗發酵,對于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應使用廣譜抗生素藥物來治療。建議使用50ml 丁胺卡納或20 萬單位的鏈霉素灌服,每天2次,連續使用3d,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初生羔羊往往因母羊在妊娠后期管理粗放、飼喂不當,引起營養缺乏和泌乳量減少,乳汁質量較差,引起羔羊發生消化不良。同時因圈舍條件較差,羔羊受涼發生感冒和呼吸道癥狀,誘發羔羊發生消化不良。人工哺乳不當、羔羊吃初乳太遲或不足,無法刺激消化系統良好的發育,也會引起消化不良。有的由單純性消化不良轉化為中毒性消化不良。在生產中應根據羔羊發病原因做好預防工作,一旦發現羔羊發生消化不良的臨床癥狀后,需及時查找原因并采用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幫助羔羊盡快恢復健康狀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