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薇
(甘肅省莊浪縣畜牧獸醫中心 744699)
豬肉已逐漸在人們的餐桌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應的,國人對豬肉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而豬氣喘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傳染率高、發病快,會給養殖業帶來嚴重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鑒于此,本文對豬氣喘病病因及防治措施等問題展開分析。
豬氣喘病又稱豬支原體肺炎,是支原體科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1]。一般來說,豬的呼吸道系統具有防御疾病的三道防線,可以有效抵御外源性異物的侵入,阻隔和消滅病毒、致病菌等,以維持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其中,鼻腔是第一道防線,在鼻甲骨和鼻腔黏膜的共同作用下,吸入外源性異物,并分泌IgA 來清除部分病原微生物,以此進行黏膜免疫;氣管和支氣管是第二道防線,氣管內壁存在纖毛系統,纖毛表面覆蓋著腺細胞分泌的黏液,可以黏附空氣中的外源性異物和病毒,并隨著纖毛擺動排出體外,其中部分致病菌會在黏液中非特異性殺菌物質的作用下被殺滅;肺泡的生物活性防御機制是第三道防線,是由肺泡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主導的免疫系統,在溶菌酶作用下消滅病毒和致病菌等。這3 道生理防線作用協同、促進,可以保障豬的呼吸健康。
豬氣喘病具有較長的潛伏期,患病豬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氣喘,并伴隨食欲降低、體格消瘦等[2]。在豬患豬氣喘病之初,病豬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氣喘及咳嗽癥狀,其食欲會明顯下降,同時精神萎靡不振,喜歡站立不動或俯臥在地上,呼吸頻率一般為60~120 次/min。大部分體溫表現正常,但也有個別病豬體溫會稍有升高。在病程中期,病豬食欲會出現較大變化,并伴有咳嗽、打噴嚏及呼吸困難等一系列不良癥狀。病程后期,病豬會明顯消瘦,且皮毛粗亂暗淡,食欲幾乎費絕,長時間俯臥地面不起,最后衰竭窒息而死。
通過上文中的相關論述,對豬氣喘病發病機理和臨床癥狀已有相對了解,豬氣喘病屬于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病原為豬肺炎支原體,菌體直徑300~800nm,其菌體形態通常表現為絲狀、點狀、環狀及球狀等,菌體不具備細胞壁結構。該致病菌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極弱,沾染在豬舍無生命物體中約2~3d 會失去生命活性。在實際飼養環境中,病豬及帶菌豬均可以成為該病的傳染源,病原體一般分布于帶菌豬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當健康豬與帶菌豬長時間圈養在一起便會被感染。同時,一些生長狀況較差、身體抵抗力較弱的豬被感染的概率更大。在豬群中,豬氣喘病具有高度傳染性,其病因可大體歸納如下:(1)盲目引種。豬種引進過程中缺乏對種源的有效考察,盲目引種,致使帶有感染源的種豬引入豬群,進而誘發豬群感染豬氣喘病;(2)養殖環境差。為了降低養殖成本,豬舍缺乏衛生標準的有效執行,豬群生活環境差,加上不科學的飼養方法,導致在養殖過程中被感染;(3)病理疾病。由于豬生長和生活環境差,通常攜帶大量寄生蟲和細菌,容易發生支原體病變,導致豬群被感染;(4)免疫接種失效。不重視防疫,只關注豬瘟疫苗的接種,忽視豬氣喘病等其他疾病的防控,導致防疫力度不足,加上接種操作不規范,致使感染概率進一步增加;(5)繁殖技術差。任何一種動物的育種都需要專業、科學的育種技術,有些養殖戶為了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利益,利用快速繁殖,育種方法缺乏合理性,導致繁殖過程中豬氣喘病的進一步傳播。
為了保障生豬健康、生態和安全,養殖人員防控生豬疾病時要注意生態防治的應用[3]。在防治豬氣喘病時,應遵循“防治結合,以防為主”的原則,應用科學的飼養技術避免豬群患豬氣喘病。
在養殖過程中,要想避免豬氣喘病,應為其提供一個干凈衛生的養殖環境。因此,對豬舍進行科學設置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在豬舍設置中需要保證其干凈整潔、健康環保、通風良好,為其營造出舒適的生長環境。同時,在建造豬舍時還需考慮食物和水源等是否容易獲取。另外,為了使豬舍的環境衛生更具可持續性,在豬舍建設中,還需要考慮安裝恒溫發酵機及清糞機等設備,以便可以及時清除日常排泄物。
由于豬舍中異味太大,必須加強豬舍通風,通常會選擇在豬舍中安裝必要的過濾及通風裝置,以便可以隨時調整豬舍溫濕度,避免其由于空氣不流通導致有害細菌過度繁殖。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實現科學飼養,還要科學把控飼料。
除了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外,還要對豬群進行疫苗接種,完善健康安全養殖體系,提高豬群自身免疫力。對豬群的疫苗接種可以采用弱毒苗和滅活苗按豬齡進行接種注射,應嚴格規范地對豬群進行無遺漏免疫接種,且每年應進行至少2 次。除了接種疫苗預防外,還需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相對完善的健康安全養殖體系,做好養殖環境的消毒工作。在建設豬群健康安全養殖體系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做好基礎的消毒工作,即定期對豬舍進行噴灑消毒。要求飼養員進入豬舍時盡量按照標準穿上特定的制服,以避免其將外界的病毒物質帶進豬舍。
只有科學建造豬舍,科學飼喂才能在養殖過程中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礎上,還需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治療。具體措施包括:(1)硫酸卡那霉素與土霉素交互注射。硫酸卡那霉素4萬單位/kg,肌肉注射;鹽酸土霉素體重40mg/kg,用滅菌蒸餾水稀釋后肌肉注射,連用7d。兩種藥物交互注射,可提高療效,防止產生抗藥性;(2)卡那霉素+豬喘平,為8 萬單位/kg,肌肉注射,連用7d;(3)支原凈,每天拌料50mg/kg,連喂10d;(4)選擇使用生石膏90g,連翹30g,黃連9g,板藍根30g,黃芩18g,梔子18g,赤芍18g,桔梗18g,玄參30g,丹皮18g,甘草12g,上述藥加開水2500ml,浸泡30min,文火煎取1000ml 藥液,灌服或拌料飼喂,2 次/d。重癥病豬因呼吸困難停食時,在使用上述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可采用對癥療法。
總而言之,在日常飼養過程中,為了保證豬群可以更加健康的生長繁殖,避免影響其日常生長,給養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要求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合理改造養殖環境,科學進行免疫,完善治療技術,在養殖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做好豬氣喘病防治應對措施,降低豬氣喘病的發病概率,保證豬群可以更加健康的生長。